“大”读作[thuo55]的语音现象探析

2016-08-08 08:52王宝红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

李 惠,王宝红

(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陕西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

“大”读作[thuo55]的语音现象探析

李惠,王宝红

(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摘要:陕西省大荔方言中有一部分“大”音[thuo55],俗字写作“奓”。文章对这类语音现象作了横向与纵向的梳理,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探求其原因,并预测大荔方言中“大”音[thuo55]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thuo55]”;“奓”;归纳比较;现象成因;发展趋势

大荔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占地面积1 766平方公里,人口73万,是黄、洛、渭三河汇流之地。南界渭河与潼关、华阴、华县为邻,西绕洛河与蒲城、渭南市临渭区毗连,北沿台塬与澄城、合阳接壤,东濒黄河与山西永济相望,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1]43优越便利的地理位置使大荔方言在多地方言(山东、河南、山西等方言)和文化的碰撞下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大”音[thuo55]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三方面进行探讨:一是这种语言现象的出现规律,二是这种语言现象的形成原因,三是大荔方言中“大”读[thuo55]音的发展趋势。

1 “大”音[thuo55]的方言现象

“大”是一个自由语素,既可以独立运用,又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这些组合成的词语,大荔县当地很多人会把“大”说成“奓[thuo55]”。本文搜集整理了含“大”字的常用词条302条,其中“大”通常可读作[thuo55]的词语有:

(1)“大”出现在复合词词头

大伯大葱大车大虫大胆大多大风

大哥 大褂 大鼓 大号①指型号。大河大红 大话

大会大户大姐大街大奖大将大口

大牢大浪大梁大路大面大妈大门

大名大男大批大票大片大气大钱

大权大人大嫂大事大势大寿大腕

大喜大戏大小大笑大写大修大选

大刑大姓大雪大姨大印大狱大月

大用大灶大站大字大志

(2)“大”出现在复合词词尾

胆大粗大放大肥大高大加大夸大

宽大老大远大增大张大长大最大

(3)“大”出现在词组的词头

大白菜大白话 大半天 大伯子 大暴雨

大不了大部分 大道理 大多数 大肚子

大饭店大个子 大管家 大闺女 大锅饭

大盖帽大黄鱼 大合唱 大花脸 大后天

大家庭大家族 大教堂 大将军 大客车

大块头大括号 大老婆 大老板 大老粗

大礼拜大礼堂 大拇指 大篷车 大企业

大人物大少爷 大婶儿 大舌头 大手笔

大师傅大事记 大手术 大头儿 大碗茶

大媳妇大小子 大兄弟 大猩猩 大熊猫

大丫头大约摸 大姨子 大丈夫 大字报

大脖子病 大鱼吃小鱼 女大不中留

儿大不由娘

“大”不读作[thuo55]而读[ta55]的有:

(1)“大”出现在复合词词头

大班大便大兵大菜大肠大钞大臣

大乘大大大地大殿大豆大都大度

大抵大方大粪大观大概大汉大号①指乐器。

大海大寒大亨大全大家大吉大局

大节大襟大军大楷大考大课大款

大力大荔大料大连大溜大陆大龄

大麻大米大漠大年大娘大拿大脑

大内大炮大器大庆大秋大儒大赛

大厦大赦大师大使大肆大帅大暑

大堂大体大同大尉大校大王大烟

大盐大言大雅大爷大油大仙大型

大雁 大洋 大衣 大意②指大概意思。大意③指不小心,失误。大义 大院

大约大宗大洲大战大致大众大政

大旨大专大篆大宗大作

(2)“大”出现在复合词词尾

半大博大光大广大浩大宏大巨大

抗大扩大莫大庞大强大人大偌大

盛大伟大雄大正大肿大重大壮大

自大

(3)“大”出现在词组的词头

大包干 大本营大部头 大不敬 大别山

大出血 大刀会大动脉 大哥大 大姑子

大伙儿 大后年大后方 大换班 大换血

大舅子 大老爷大路货 大理石 大力士

大卵石 大麻风大麻子 大马趴 大脑壳

大年夜 大娘子 大排行 大气层大前年

大前天 大前提 大扫除 大使馆大头菜

大头针 大提琴 大团圆 大无畏大西洋

大小姐 大学生 大烟鬼 大洋洲大运河

大跃进 大杂院 大杂烩 大自然

从上面材料来看,“大”读作[thuo55]的词语有134个,占所收集词语总量的44.3%,而“大”读[ta55]音的词语有168个,占所收集词语总量的55.6%。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简单归纳出大荔方言“大”读[thuo55]与否的一般规律:

第一,含“大”字的词语,如果是和基本词汇搭配且这些词汇是陕西方言所固有的,那么“大”读作[thuo55]。这种情况组成的词语占“大”读[thuo55]音比例最大,达到88%。如:大伯、大葱、大车、大河、大姐、大喜、大门、大妈、大口、大风、大人、大小、大嫂、大事、大寿、大钱、大路、胆大、粗大、肥大、加大、宽大、老大、大白菜、大伯子、大暴雨、大兄弟、大闺女、大黄鱼、大老粗、大老婆、大拇指、大舌头、大少爷、大肚子。剩下的12%是少量来自普通话和其他方言而被大荔方言所接受和消化的词汇,这些词汇在大荔方言中已被大众接受且自觉改变普通话读音为[thuo55],如:大批、大腕、大选、大志、夸大、远大、大闺女、大合唱、大后天、大教堂、大客车、大块头、大礼拜、大礼堂、大事记、大猩猩、大姨子。除词语外,俗语中读[thuo55]音的也都是基本词汇,如:脖子、女、儿、鱼。

第二,“大”读[ta55]音的词语大都来自普通话或者书面用语,多为新兴词语、地名或专有名词,如:大便、大菜、大乘、大楷、大考、大课、大脑、大年、大雅、大篆、大儒、博大、光大、广大、盛大、伟大、雄大、大洋洲、大气层,这些词语多用在书面语当中;大亨、大龄、大款、大政、大哥大、大本营、大使馆、大跃进、大自然、大提琴,这些词都为新兴词语;大荔、大同,为专有地名。这些词语在进入大荔方言之后,人们根据大的语言环境选择了与普通话一致的读音。由此推测,书面语和新兴词语以及专有地名在大荔方言中一定会读作[ta55]而非[thuo55]音,如:大咖、大理、大连。

第三,“大”读[thuo55]的情况多存在于五六十岁以上的人群中,他们大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由于处在相对落后闭塞的环境中,他们对古语音完整保留的同时,对新出现的词语只是笼统地全盘接收,不再经过自身语音系统的消化而去改变。而将“大”读[ta55]的主要群体则多是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一代。他们大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城市化大潮中,一直或有过在外生活的经历,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使他们对方言的认知逐渐模糊,加之普通话的普及,原本方言中读[thuo55]的词语,在他们口中也逐渐舍弃掉而向普通话读音靠拢。

此外,对与大荔县接壤的合阳县调查时发现:上面302个词语,“大”读[thuo55]音的仅有47个,约占所摘录词条的14%:

大车大虫大豆大风大哥大褂大鼓

大号大号大姐大街大奖大襟大梁

大路大门大钱大人大事大姓大雪

大雁大姨大衣大灶大站大半大胆

大腕大牙

大暴雨大肚子 大姑子 大家庭 大舅子

大块头大拇指 大师傅 大姨子 大不了

大人物大手笔 大舌头

大鱼吃小鱼 大脖子病 女大不中留

儿大不由娘

可见,合阳方言也存在“大”读[thuo55]音的现象,也更加能证明“东府地区沿黄河的宜川、韩城、合阳、大荔话等属于汾河片”。[2]另外,调查发现合阳方言与大荔方言“大”读[thuo55]音发展趋势一致,都呈现出词语中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范围逐渐缩小的趋势。今天的蒲城方言中,“大”亦有此读音,如“大爷、大婆①“大爷”是对爷爷大哥的称呼,“大婆”是对其妻子的称呼。、老大、大太太②非常大。、大姐”中的“大”,正读作“[thuo55]”,只是数量极少,基本只剩前文所列几个词语。

2 “大”读[thuo55]音探源

现代汉语中,“大”声母为不送气音[t],韵母为开口呼[a],而在大荔方言中,声母变为送气音[th],韵母变为合口呼[uo]。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声母方面,“大”属定母,为古全浊声母字,今大荔方言中,古全浊声母字逢塞音、塞擦音时多数都白读为送气清音,如“杜”“坐”“肚”“稻”“弹”“断”“毒”“读”“笛”“垫”等。这种现象在罗常培的《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对《大乘中宗见解》的汉藏语对译中也存在,其中古全浊声母字大部分也变为送气清音,如“同thoŋ、檀than、独thoɡ、毒thog”。[3]19

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关中人呼稻为讨,呼釜为付,皆讹谬所习,亦曰坊中语也。”[4]255“稻”属定母皓韵,定母则属端系浊音,“讨”属透母皓韵,透母则属端系清音,“今关中‘稻’仍读‘讨’,[thao42],上声,仍保留着唐宋时期的本地语音”。[5]56

可见,在唐代,西北方音古全浊声母已经变为送气音了,今大荔方言中“大”声母读为送气清音正是对唐代西北方音的继承。

韵母方面,“大”字属果摄开口一等呼箇韵,中古时期,韵母拟音为[a]。③“a”和“”的区别只在于发音时舌头的前后不同,不区别意义,所以本文除引用时为了符合原作用“”外,其余的一律用“a”。那么从什么时候起,韵母由[a]变为[uo]呢?从罗常培拟测的唐五代西北方音韵系的演变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a]到[uo]的演变轨迹(见表1):[3]165

表1 韵母由[a]到[uo]的演变

唐代(618—907)正好处在[a]韵演变为[o]韵的时期,“戈”“歌”二组韵同属果摄,从上述发展演变可以看出二韵发展是一致的,“o的部位很高,容易转化成一种发达的复合元音(即uo)”,[6]163所以“大”韵母由开口呼“箇”韵变为合口呼“过”韵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相同的变化现象见表2:

表2 韵母由[a]变[uo]的例字

《广韵》中“箇”韵和“过”韵是同用的,即“箇”韵和“过”韵是可以相互通用押韵的,而“‘同用’的规定是从唐代就有了的”,[6]66说明那时用韵已经不那么严格了。这种现象应该最先在读书人中间使用继而扩大到普通老百姓中,唐朝的古文运动对这种现象应该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造成了“大”音的文白异读。大荔方言保留了唐时的白读音。

南方吴语区的浙江天台方言中也有相同的语言现象,“‘她’‘他’‘它’与‘拖’是同音字”,[7]34这也证明大荔方言中韵母开变合的现象在历史上曾经存在且被大众所接受并保留至今。

“大”读[thuo55]音现象在文献中也是有据可查的。《康熙字典》:“《广韵》《集韵》《韵会》‘大,唐佐切,音驮。又《集韵》《韵会》《正韵》‘大,吐卧切,音拕。猛也,甚也。’”[8]248又《中华大字典》:“大,吐卧切,音唾,箇韵。猛也、甚也。《曲礼·童子不衣裘裳注》‘郑康成为大温也’。徐邈:‘大’音‘唾’。陆德明音‘泰’。正韵十四‘箇’收‘大’韵版曰:‘中原韵用此音,东南声轻,读如堕;西北声重,读如唾。’”[9]444所引例证中,“大”的读音与大荔方言仅仅只是声调的不同,关于声调的变化,这里不作论述。

唐五代文献中也有“措大(也写作‘醋大’)”①措大:旧指贫寒失意的读书人。的“大”读音与[thuo55]相近的例证。唐代李匡乂《资暇集》卷下:“代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说衣冠俨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验,比于醋而更验,故谓之焉。或云:往有士人,贫居新郑之郊,以驴负醋,巡邑而卖,复落魄不调。邑人指其醋驮而号之。”[10]134文中以“醋驮”作为“醋大”的谐音,表明“大”与“驮②唐佐切,果开一去箇定,另有徒河切,果开一平歌定,唐人既以“醋驮”作为“醋大”的谐音,“驮”的读音应是与“大”同韵调的去声箇韵,唐佐切。”的读音在唐代是相同或相近的,这也可以印证大荔方言“大”读[thuo55]音正是对古白读音的完整保留。

“大”读[thuo55]在同属吴方言的浙江温州和丽水也是有据可查的。“‘驮’音duò或tuó。方言‘大’‘驮’同音,如庆元县大坑:原名驮坑,因驮字有两音,可读大(见《五音集韵》为徒盖切音大)而简称大坑。(文成,1990)温州‘驮’地名使用频度很高,文成县地名带‘驮’的地名160多条……驮田:很早以前,该地林中有一块平坦的草地,南田店岭人迁此开创基业,将土地开垦成一丘大田,方言称‘大’为‘驮’,故名驮田。……驮岙:该地三面环山,是一个较大的山岙,方言‘大’念‘驮’,故城驮岙。(文成,1985)……驮塘:位处高山,四周高,中间低,形似小盆地,俗称大塘。‘大’,‘驮’方言同音,遂演变为驮塘。(瓯海,1989)……丽水市‘驮’地名也比较多。青田县‘驮’音‘duò’,义亦为‘大’,如驮垟:因有一片大田垟(方言‘大’读‘驮’),故得名驮垟(青田,1983)”[11]123-124

大荔方言中,“大”读[thuo55]音,因字典上没有相对应的字,当地人用“奓”来代替,如“奓巷(Tuo Hang)”。这种做法并不是随意的,在字典、古籍中可以找到“奓”有“大”意的证据。《汉语大词典》第二卷对“奓”的解释有一个音“chǐ同‘侈’①大,过分。三国魏陈孔璋(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前出破贼,情奓意奢,说事颇过其实。’②唐佐切,果开一去箇定,另有徒河切,果开一平歌定,唐人既以“醋驮”作为“醋大”的谐音,“驮”的读音应是与“大”同韵调的去声箇韵,唐佐切。超过。鲍照《芜城赋》:‘故能奓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圆修世以休命。’李善注:‘《声类》曰:奓,侈字也。’”[12]1540

从上述解释中可知,读[chi214]音时,“奓”有“大,过分之意”,而且“奓”本身就是有“大”意的会意字,借用“奓”作为[thuo55]音的字是很自然也是很明智的选择。无独有偶,在浙江省天台县也有很多地方用“奓”字作为地名,与大荔县的“奓巷(Tuo Hang)”相呼应,也为本文所述问题提供了有力证据。“奓,天台县地名‘奓’,方言音[tuo35](度),义为‘大’。如奓坦:以村前古有开阔平坦的草坦而得名,‘大’俗称‘奓’。……奓塆:地处山腰,因山弯交大而称‘奓’,村由此得名。奓殿:以村中古有侯王大神庙殿而得名。奓丘田:旧系庄屋,以房屋建于一丘较大的田中而得名。……奓畈,村附近有一块较大的田畈,故名。奓园:始祖自灵溪二房迁此守墓,见墓前大块园地,土质肥沃,遂定居于此,取名奓园。奓坑:苍山倒溪右方支流,又名下坑、大坑。(天台,1986)”[11]125

在大荔县方言中“奓”发[thuo55],声母是送气音,而在天台县发[tuo35],声母是不送气音,这应该是方言南移过程中受当地语音影响的结果。

3 结语

作为“自古帝王都”的陕西,其方言有很多是对古音的保留和继承,“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而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则是方言”。[13]从上述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古音在大荔方言中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并有南移的踪迹,由此可以推测陕西方言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但在现代化步伐加快的今天,能保留方言的主要群体慢慢老龄化,而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年轻一代又不断涌向城市并在心理上更乐于接受能代表城市的语言——普通话,为了交流的便利加之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大荔方言中“大”读[thuo55]音的词语正在不断地减少,这些词语中的“大”字趋向于普通话读音[da51],由此可以推测,随着老一代的不断消失,“大”读[thuo55]音的词语范围也会不断缩小,这在前文所述的调查中也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陕西的地方性代表剧种秦腔在年轻人中受欢迎的程度远远不如老年人,能唱爱听的大多是老年人,而年轻一代基本持排斥的态度,这也对方言的保留和传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青山,周鸣岐.大荔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2]邢向东.陕西省的汉语方言[J].方言,2007(4):372-381.

[3]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

[4]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5]朱正义.关中方言古词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1.

[7]戴昭铭.天台方言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陈廷敬,张玉书.康熙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4.

[9]冯国超.中华大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严杰,周勋初.唐五代笔记小说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11]刘美娟.浙江地名疑难字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2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13]高慧宜.现代昆明方言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4):4-7.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14(2016)03-0052-05

收稿日期:2016-03-11

作者简介:李惠(1983—),女,陕西大荔县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方言及汉藏双语。

The Phenomenon of Pronunciation of“da”Read as“[tʰuo55]”

LI Hui,WANG Baohong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Xizang Minzu University,Xianyang 712082,Shaanxi,China)

Abstract:A great part of pronunciations of“da”are written as“奓”informally in Dali dialect in Shaanxi Province.The article combs this sort of phonetic phenomena in a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way with the purpose of finding the laws,exploring the reasons and forecast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onunciation of“da”in Dali dialect.

Key words:“da[thuo55]”;“奓”;inductive comparison of the words;cause of the phenomenon;development trend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