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免煎颗粒)对胃火上炎型牙周炎患者牙菌斑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8-08 03:26陈占清孙立军钱江松
河北中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牙周炎黄芩慢性病

陈占清 孙立军 钱江松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中医科,广东 东莞 523000)



黄芩(免煎颗粒)对胃火上炎型牙周炎患者牙菌斑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占清孙立军钱江松1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中医科,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目的观察黄芩(免煎颗粒)对胃火上炎型牙周炎患者牙菌斑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黄芩(免煎颗粒)含服治疗,对照组45例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84.44%,对照组总改善率6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改善总改善率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牙菌斑指数和牙周袋深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免煎颗粒)治疗胃火上炎型牙周炎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病; 牙周炎;黄芩;中药疗法

牙周炎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革兰阴性厌氧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对牙周组织所致慢性病理损害的结果,是由细菌激发的宿主免疫反应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很高的发病率。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0%~97%的成年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牙周炎占拔牙原因的40%~60%,是导致成人牙齿丧失的最主要原因[1]。牙周炎还是心脏病、肾病、糖尿病及关节炎等多种全身疾病的诱因,并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研究显示,我国牙周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目前对该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因此牙周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重点研究领域之一。黄芩是我国传统常用清热燥湿的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黄芩ScutcllanabaicalensisGeorgi 的干燥根。黄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和黄芩素,另有挥发油、萜类化合物、多糖、β-谷甾醇、苯甲酸等,其中黄芩苷为主要有效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广谱抗微生物、抗病毒、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炎、解热镇痛及抗肿瘤等[3]。2014-08—2015-07,我们应用黄芩(免煎颗粒)含服治疗牙周炎(胃火上炎型)45例,并与奥硝唑分散片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90例均为我院口腔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2~56岁,平均(31.5±4.8)岁;病程1~21个月,平均(5.5±0.9)个月。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0~56岁,平均(31.1±4.3)岁;病程1~20个月,平均(5.5±0.8)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及纳入标准参照《中华口腔科学》[4]确诊。轻度:牙龈轻度红肿,牙龈刷牙出血,牙周袋深度2~4 mm,牙龈边缘少量混浊分泌物,牙齿Ⅰ级松动;中度:牙龈水肿明显,牙龈进食出血,牙周袋深度4~6 mm,牙龈边缘较多混浊分泌物,牙齿Ⅱ级松动;重度:牙龈增生高起,牙龈自动出血,牙周袋深度>6 mm,牙龈边缘形成小脓肿,牙齿Ⅲ级松动。且符合牙周炎胃火上炎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5],牙龈肿痛,口臭,嘈杂易饥,便秘,呕吐酸苦,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年龄25~5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①患有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糖尿病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③长期使用影响牙周组织状态的药物,如苯妥英钠、钙拮抗剂、环孢菌素等;④全口牙齿缺少超过5颗牙齿者;⑤不配合治疗者;⑥对研究用药物过敏者。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黄芩(免煎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1.8 g/包),每次1包,每日2次,开水溶解饭后含服。

1.3.2对照组奥硝唑分散片(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375)50 mg,隔日服用1次。

1.3.3疗程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临床疗效。

1.4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情况。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2组不良反应情况。

1.5疗效标准

1.5.1牙周炎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采用尼莫地平方法:[(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痊愈:牙龈肿痛、口臭等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牙周袋≤4 mm,探诊牙龈不出血,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显效:牙龈肿痛、口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5%;牙周袋探查深度减少30%以上,探诊牙龈基本不出血,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有效:牙龈肿痛、口臭等主要症状改善,积分减少≥30%以上;牙周袋探查深度减少 20%以上或探诊牙龈有点滴出血,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反而恶化者。

从孵化器内企业来源看,本土孵化器孵化的企业占51.77%,东莞其它镇区迁来的企业占26.81%,深圳迁来的企业占14.57%。

1.5.2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定应用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满分为100分,80~100分为明显改善,60~79分为改善,59分及其以下视为无改善。总改善率=[(明显改善例数+改善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变化情况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由表3可见,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安全性分析2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变化,亦未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牙周炎属中医学牙宣范畴,其发病多责于胃火上炎和阴虚火旺,临床尤以胃火上炎所致多见。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邪热犯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胃内蕴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牙龈为阳明经循行之地,胃有积热,上冲齿龈,累及血分,胃热上蒸,可见牙龈红肿、疼痛、溃烂、口臭及舌红苔黄厚等症状;胃火上炎,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可见牙龈出血、渗血等症状。治宜清胃泻火,凉血解毒。黄芩性寒,味苦,能清中上焦之火,恰能与牙周炎相对证。

现代临床医学认为,牙周炎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龈下菌斑中革兰阴性厌氧菌及其产生的内毒素有着密切关系[7]。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牙周局部治疗及抗生素如奥硝唑、甲硝唑、四环素等,但其易复发,副作用较多,长期使用可破坏口腔微生态平衡,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较多,不宜长时间服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且近年来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使抗生素的疗效日益降低。此外,抗菌药虽然能杀灭致病菌,但不能拮抗菌体溶解后产生的内毒素,且抗菌药物能诱导产生内毒素。

黄芩为清热燥湿解毒的传统中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以清中上焦湿热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含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等黄酮类有效成分,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苷在清除氧自由基、抗炎和调节免疫等多方面具有作用;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对多种细菌包括厌氧菌、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等都有抑制作用[8];黄芩水浸膏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生长及内毒素有抑制作用,但不对牙周有益菌如血链球菌等产生抑制作用[9];体外培养证实,黄芩黄素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诱发的T淋巴细胞增殖,降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水平,降低由脂多糖(LPS)刺激的一氧化氮(NO)合成,起到抗炎作用[10]。黄芩能抑制牙周膜细胞合成分泌前列腺素(PG),使前列腺素s(PGs)如PGE1和PGE2在5-羟前列腺素脱氢酶催化下失活;抑制细胞内炎症介质白三烯B4、白三烯C4的生物合成;黄芩黄素还能显著促进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11]。黄芩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iNOS),减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调节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PGE2和白三烯C4的合成[12]。本研究采用道地药材黄芩原药提取颗粒,最大程度保留黄芩的原有成分且品质稳定,对牙周炎进行临床干预和研究,证明黄芩颗粒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牙菌斑及缩小牙周袋深度,提高牙周炎的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黄芩(免煎颗粒)在治疗牙周炎方面有明显治疗效果,且携带方便,服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2-203.

[2]冯淑娟. 牙周病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8(6):552-553.

[3]杨娟,傅军鹏.黄芩活性成分及药效研究近况[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3):271-273.

[4]王翰章.中华口腔科学:中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90.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9.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6.

[7]张颖,黄世光,张秀琴.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抗牙龈卟啉菌表面抗原抗体滴度和亲和力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21(3):421-422.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82-283.

[9]崔乃强,邱奇,吴咸中.厌氧灵治疗腹部厌氧菌感染9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7,38(6):345-346.

[10]Krakauer T, Li BQ, Young HA. The flavonoid baicalin inhibits superantigen-induce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J].FEBS Lett,2001,500(1-2):52-55.

[11]侯艳宁, 朱秀媛, 程桂芳,等.黄芩苷的抗炎机理[J]. 药学学报, 2000,35(3):161-164.

[12]迟戈夫,丁丽,常丽敏.目前国内黄芩药理研究进展[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2):207-209.

(本文编辑:董军杰)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6.018

作者简介:陈占清(1979—),男,主治医师,学士。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R781.420.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6-0868-03

(收稿日期:2016-03-13)

1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口腔科,广东东莞523000

猜你喜欢
牙周炎黄芩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黄芩使用有讲究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