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式放归”对收容鸟类成活率的影响

2016-08-08 03:41金志堃刘秀梅冯林贵李有龙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4期
关键词:适应性成活率

金志堃 刘秀梅 冯林贵 李有龙

(1.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昆明 650218;2.云南野生动物园有限公司,昆明 650218)



“渐式放归”对收容鸟类成活率的影响

金志堃1刘秀梅2冯林贵2李有龙2

(1.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昆明650218;2.云南野生动物园有限公司,昆明650218)

【摘要】针对“直接放归”动物死亡率偏高的现象,对放归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收容救护的鸟类为例进行“渐式放归”的研究,即在鸟类运到放归地点后,并不直接将其放归,而是先饲养于“软释放笼”内(即可以调整大小,方便动物进出的活动型笼舍),期间给鸟类提供当地食物,并把食物藏起训练鸟类自己找食,猛禽训练捕捉活食。鸟能自己捕食后,打开“软释放笼”让其自由出入,并继续提供少量食物,直到鸟不再飞回。采用此方法放归后,能观察到的鸟类数量明显增多,死亡数也减少了,“渐式放归”对提高收容救护鸟类成活率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渐式放归;收容救护;适应性;成活率

随着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并关注着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云南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也在提高,但因地处边陲地区,不法分子走私野生动物现象严重,2015年经森林公安和市民移交云南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救治的动物多达636头/只,79种,《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体况良好、无需采取救护治疗措施或经救护治疗后体况恢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个体,应放归自然。并对放归的环境、动物、运输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给出科学的放归方法。按照《规定》的要求,各林业部门、动物保护机构都在积极的做着野生动物的放归工作,但近年来各地新闻均有报道放归动物死亡率高的现象。云南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在满足《规定》的条件下,根据多年放归经验总结出“渐式放归”的方法,旨在对传统的放归方式进行改良,从而提高放归动物的成活率。

1研究地区

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思茅城东南部,区划跨南屏、倚象两个镇,距思茅主城区37公里。整个森林公园东西长约23公里,南北宽约9公里,占地面积216平方公里。地处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景区拥有原始森林、湿地、山地、草地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94.5%,保存着中国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全年干湿季分明,年降雨量1600毫米。分布有各类植物近千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约有20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20余种。气候环境、物种资源非常适合野生鸟类的栖息。

2料与方法

2.1实验动物

放归的动物为云南省森林公安和市民移交至云南省收容拯救中心(地处昆明市云南野生动物园内),经收容救治后根据直接观察和治疗经验判断为体况恢复、野外生存能力恢复的云南本土和亚热带鸟类。种类为:红隼、游隼、金雕、雕鸮、骨顶鸡、白胸苦恶鸟、八哥、鹩哥、斑鸠、鹦鹉、红嘴相思鸟、麻雀、苍鹭、黑喉噪鹛、丝光椋鸟等十余种动物,每年放归100只左右,具体放归数量及种类根据当年动物的恢复情况及收容情况来定。

2.2实验时间

于每年的4-5月“爱鸟周”放归,此季节的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内万物复苏、阳光充沛、雨水较少,气候、食物条件等最适合鸟类的生存,也便于观察计数。选择天气晴朗的一天,在早晨10点钟之前放,夜行性动物晚上太阳落山后放。

2.3放归实验

2.3.1直接放归

2011年以前,采用的是直接放归,即动物到达放归地点后,打开笼子直接将动物放出的方式。

2.3.2渐式放归

2012年以后,采用“渐式放归”,即动物到达放归地点后,将动物放入建好的“软释放笼”内(100只鸟建2000左右,建在山谷之间),继续提供饮食,食物应多样化并取自当地,将原来的饮食逐渐替换。后面几天逐渐扩大动物的活动范围,主要训练飞翔能力和觅食能力,饲养员在树干上、草丛里、土堆里藏食物,让鸟自己去寻找。猛禽训练方式主要提供活食,让猛禽自己采食自己追捕。动物能够找到食物或捕食后,打开“软释放笼”,让动物自由出入,并逐渐减少投食量,直到动物完全适应野外环境并能独立生活。

2.4观察与计数

2.4.1观察方法

采用样点法,选择湿地、高大树林区、小树林区、灌木区、草地区5个地形、植被相对独立的点进行观察(渐式放归在“软释放笼”周围增加一个观察点)。观察半径为:湿地r=50m,高大林区r=25m,小树林区r=30m,灌木丛r=30m,草地r=50m。观察时间为天刚亮到早晨9:00之前,下午4:00到天黑之前。要求在观察时穿迷彩服,并且动作轻巧,以不被动物发现,不惊扰动物为宜。

2.4.2计数

每天观察两次,5个点连续观察7天,直接放归总共观察70次,渐式放归总共观察次84次。看见鸟或听到鸟的叫声即记录,每天的观察总量计为N1、N2……N7;记录看到的鸟类尸体。为避免重复记录,每个观察点的时间应尽量同步,并且从相反方向飞过的鸟只记录一次。数据的记录、处理用excel进行。

2.5实验评价指标

2.5.1动物行为观察

放归的随后几分钟内,动物的行为可以反映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体况的恢复、心理变化等,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来分析放归的情况。

2.5.2观察数与放归总数的比例

每次放归的动物总数为M只,7天所有点观察到的鸟类的总数为(N1+N2……N7)只,平均每天观察到的鸟类为=(N1+N2……N7)/7。/M虽不能准确反映放归动物成活率,但能从侧面反映放归的情况。

2.5.3动物死亡数

放归的动物不能保证全部成活,存在被其他动物捕食或尸体被采食的可能,捡到的动物尸体虽不能准确反映放归动物的死亡情况,但能从侧面反映放归的情况。

3结果与分析

3.1数据统计

直接放归观察到的鸟类平均比例为14.72%,捡到鸟类的平均数为7.2只。渐式放归观察到的鸟类平均比例为40.85%,捡到鸟类的平均数为0.8只。直接放归的统计结果如表1,渐式放归的统计结果如表2。

3.2观察结果

3.2.1直接放归

直接放归后,动物有的慌忙飞出笼舍,有的则呆在笼舍里不动,将动物赶出笼舍之后,大部分鸟飞到旁边枝头上左顾右盼,四处乱飞,感觉找不到方向。有的鸟则只能在附近地面上飞行,并不能高飞,且飞行时间短暂。放归后第一天,能观察到的鸟的数量接近放归总数的40%,几乎捡不到鸟类尸体,后面几天能观察到的鸟逐渐减少,鸟类的尸体也逐渐增多。

表1 “直接放归”动物情况表

表2 “渐式放归”动物情况表

3.2.2渐式放归

刚把动物放进“软释放笼”时,有的动物呆立不动,左顾右盼;有的动物则慌乱飞出,几小时之后,动物开始四处飞行,停留观察。3-5天之后动物逐渐能找到藏起来的食物,打开“软释放笼”之后,动物发现出口逐渐往外飞,刚开始没有飞太远,而是在附近左顾右盼,第一天,有接近50%的鸟回到放归地点,放归地点周围观察到的鸟最多,之后回到软释放笼的鸟越来越少,其它4个观察点观察到的鸟也越来越多,这期间几乎捡不到鸟类尸体。

4讨论

4.1直接放归的不利因素

4.1.1观察难

动物被收容后为了提供救助治疗,也因空间有限,动物往往被安排在笼子里或较大的铁丝网内,在有限的空间里,往往不能客观的判断动物是否恢复体况,是否恢复野外生存能力。在种情况下,若直接放归,则鸟类死亡风险增大。

4.1.2恢复野外生存能力难

个别受伤动物的治疗周期较长,放归又受季节的限制,导致动物长时间活动受限,野外生存能力减退。在收容救护期间,动物没有生存压力,饮食都是直接供给,且结构单一,直接放归会面临捕捉不到食物,或被天敌轻易捕捉的风险。

4.1.3适应环境难

收容救助的环境跟放归地点的环境不一样,经过长途运输将动物送到放归地点后,动物在不良应激的情况下将难以适应环境的改变,这也加大了鸟类死亡的风险。

4.2渐式放归的优势

渐式放归从环境适应、食物结构适应、捕食能力训练和飞行能力训练四个方面入手,逐步帮助鸟类恢复体况和野外生存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放归动物的成活率。在实际放归活动中,此种方法在哺乳动物身上同样适用。

5研究小结

2015年经森林公安和市民移交云南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救治的动物多达636头/只,79种,《规定》:对体况良好、无需采取救护治疗措施或经救护治疗后体况恢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个体,应放归自然。并对放归的环境、动物、运输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给出科学的放归方法。按照《规定》的要求,各林业部门、动物保护机构都在积极的做着野生动物的放归工作,但近年来各地新闻均有报道放归动物死亡率高的现象。

云南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云南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在满足《规定》的条件下,根据多年放归经验总结出“渐式放归”的方法,旨在对传统的放归方式进行改良,从而提高放归动物的成活率。针对“直接放归”动物死亡率偏高的现象,对放归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收容救护的鸟类为例进行“渐式放归”的研究,即在鸟类运到放归地点后,并不直接将其放归,而是先饲养于“软释放笼”内(即可以调整大小,方便动物进出的活动型笼舍),期间给鸟类提供当地食物,并把食物藏起训练鸟类自己找食,猛禽训练捕捉活食。鸟能自己捕食后,打开“软释放笼”让其自由出入,并继续提供少量食物,直到鸟不再飞回。采用此方法放归后,能观察到的鸟类数量明显增多,死亡数也减少了,“渐式放归”对提高收容救护鸟类成活率有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风春,刘文慧,李俊生.中国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现状与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2):13-18.

[2]陈亮.增加自然资本投资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2):7-8.

[3]王勇,林臻.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保护合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环保支撑[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2):9-12.

[4]刘冬梅,张风春,吴晓蒲,等.遗传资源价值评估进展与应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2):19-22.

[5]董锁成,李泽红,赵敏燕,等.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总体思路与框架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3):7-10.

[6]李宇,董锁成,石广义,等.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SWOT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3):11-16.

[7]董锁成,姚一建,郭柯,等.通辽市生物多样性资源评价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3):17-23.

[8]路国彬,王夏晖,张丽荣,等.基于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22-25.

[9]周泓,孙圣华,陈玉春.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环境保护新蓝图[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144-145.

[10]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促进中国绿色发展的媒体与公众参与政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61-73.

[11]肯特.加快机制创新促进绿色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6-7.

作者简介:金志堃,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生态平衡的研究,参加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项目设计

通讯作者:刘秀梅,本科,执业兽医师,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研究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6)04-0233-03

On the Influence on the Gradual Reintroduction of Rescued Birds

JIN Zhikun1LIU Xiumei2FENG Lingui2LI Youlong2

(1.Yunnan Forest and Nature Center,Kunming 650218;2.Yunnan Safari Park,Kunming 650218)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high mortality of direct reintroduction,it is essential to explore a new type of reintroduction to change the status.Setting rescued birds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new way,which is:do not release the birds when they were transported to the destination,but raised them in“ movable cage ”(i.e. which is the cage that you can adjust the size,and it is convenient for birds to shuttle in and out).Offering the local food to the birds during the shacking,and hid foods to help birds getting the ability of searching. For predatoty birds,offer them living things to help them hunt.Then open the movable cage that birds can fly in and out freely after they can get hidden food or living things.Then,reduce the food gradully until the birds no longer fly back. By this method,the number of birds that can be observed was increased,and the deaths was reduced.it is obvious that the rate of survival of rescued birds can be raised by gradual reintroduction.

Keywords:gradual reintroduction;rescue;adaptability;rate of survival

引用文献格式:金志堃等.“渐式放归”对收容鸟类成活率的影响[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4):233-235.

猜你喜欢
适应性成活率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提高果树成活率的方法探析
浅谈如何提高新栽蜜柚幼树成活率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既定PSS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适应性分析
不同基质对万寿菊出苗率和扦插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