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根

2016-08-08 02:30刘腾辉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哥嫂新媳妇胡同

刘腾辉

习主席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近年来,上海民俗文化节、泰山东岳庙会、绵竹玉泉圣母民俗文化周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在各地四处开花。

热点写作素材

有多少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有多少事多少人在岁月长河中慢慢流逝,有多少不能忘的忘记从此陌路。

有多少绝迹的灿烂需要我们去追寻,有多少种文化迫切需要我们关爱,挽留。

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太少,文化需要我们传承,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先辈们创造的文明就这样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

—— 向左《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写作素材

看到美美的民族服饰,完全没有抵抗力!

服饰文化

“爱美”表现于妇女的装束方面,特别显著。使用的材料,尽管不过是一般木机深色的土布,或格子花,或墨蓝浅绿,袖口裤脚多采用几道杂彩美丽的边缘……一条手织花腰带,穿上身就给人一种健康、朴素、异常动人的印象。再配上些漂乡银匠打造的首饰,在色彩配合上和整体效果上,真是和谐优美。并且还让人感觉到,它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爱美的情操,还是这个民族一种深厚悠久的文化。

——沈从文《湘西苗族的艺术》

婚嫁习俗

这里新媳妇回门是一件大事,不管娘家来什么人,一桌丰盛的酒席是必不可少的。酒席的规格不仅代表着婆家的生活水准,更体现了对新媳妇娘家人的看重程度。而新媳妇通过这次回门,还可体察出自己在婆家的地位——虽说只有短短的三天,可给人留下的印象足以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按这里的风俗,接闺女回门要派闺女的哥嫂;没有哥嫂的派成年的弟弟妹妹,如果没有亲哥嫂和亲弟妹的,本家的也可。可花妮家咋就派了一个小孩子呢?她不是还有叔伯哥嫂吗?

——康志刚《回门》

民俗建筑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巴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巴。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汪曾祺《胡同文化》

节日习俗

“三十日夜的吃,正月初一的穿。”不但大鱼大肉的饭菜好,粽子年糕的点心多,还有橘子荸荠,甘蔗金蛋,又有橘子花生可以消闲;穿着红红绿绿的新衣服,小孩子过年,本来高高兴兴,是可以快乐的。但我自幼,每到过年,总感觉到遗恨,就因为是言论不自由。在做小孩子的时候,生着嘴巴,常是弄些吃吃固然要紧,随便谈谈,也是很需要的。一到过年时节,说话就时刻受人干涉:平常说惯的话不能照样再说,什么杀,什么死,这一类字样不能提到,连声音相像的也要避忌。还要说起好听的话来,什么长生果,什么八宝菜;藕要叫做偶偶凑凑,熟的叫做有富。

——许钦文《过年恨》

又要分压岁钱了。我把一张张崭新十元新台币装进红封套,生活水平愈来愈高,十元、五十元、一百元捏在手里都一样是轻飘飘的,那里像我们小时侯,爸爸妈妈各给一块亮晶晶沉甸甸的大洋钱,外公给十二枚银角子——也就是一块银元。外公说十二枚银角子比一块银元分量重,所以他总是给我银角子。洋钱角子一起收在肚兜里,走一步,双脚跳一下,叮叮当当直响,好开心啊!

——琦君《压岁钱》

家乡风物

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骇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

——周作人《乌篷船》

猜你喜欢
哥嫂新媳妇胡同
侄子留学记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春光明媚
彼此懂得,足矣
第一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