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6-08-09 14:56任群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六大解放美术课陶行知

任群

【关键词】陶行知 “六大解放”

教育思想 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14-02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当代社会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这一要求与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方法十分吻合。陶行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他提出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下,笔者结合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进行分析论述。

一、解放儿童的大脑

陶行知提倡让儿童用大脑去思考问题。在现在看来,解放儿童的大脑实际上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以美术学科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将美术分为四个学段,从而形成一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感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呈现不同的学习特征,小学低年级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中高年级教学偏向于技法学习,教师分学段进行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大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提升。有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所谓的“建议”,如“你要这么做……你要那么做……”等,其实是将学生的大脑囚禁起来。教师应放手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解放儿童的眼睛

陶行知提出:“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性情得到陶冶。”从美术学科的课程性质来看,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学科。美术是培养学生用眼睛“看”的学科。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物象进行解读呢?一是有目标地看。教师应联系美术学科的特点,在课上训练学生如何去看。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倡要让学生冲破封建思想去看待事物,亦即带领学生有目标地去看问题。美术学科讲究观察的生动性。就拿观察植物来说,美术课区别于科学课的特点在于,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观察是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了观察,美术表现出来的事物就会缺乏自然之美。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用美术眼光去观察,看植物的外形特点、植物上的线条、看枝叶的穿插和遮挡关系,这就在学科观察上有了明显的区别。

二是有选择地看。美术课上让学生看什么?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出示的每一张风景图片,每一幅范画都是选择的结果。笔者曾经围绕《茂密的花》做同课异构的教学实验,在A班选择的是欣赏儿童作品做范画,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画出的图案都是一种类型,作品并不精彩。在B班,笔者让学生观看克利姆特的画作《葵花园》,引导学生观看大师是如何表现花朵的茂密,如何突出构图主体,花朵与花朵之间是如何处理的,有了精彩作品的借鉴,学生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美感,且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师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了视野,逐步学会用美术的眼光观察事物。

三、解放儿童的双手

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那么,在美术课上如何解放儿童双手呢?首先要建立师生信任。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学生越来越不敢绘画,究其原因是教师给予过多要求,学生欣赏了过多范画,他们很多好的想法都被扼杀掉。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过多干预往往导致学生不敢下笔,而困扰学生的往往是每节课教师的作业要求。例如,一个制作造型不美观,但构图很有想法的学生,当他听到教师要求造型美观的要求时,该生就会被如何制作造型深感困扰而不敢下笔。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适当地调整作业要求,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绘画创作活动。其次要建立安全模式。教师可以联系美术课堂,结合“生本”教育实践,放手让学生们去学习、去思考,时间久了学生们变得越来越勇敢,而他们的勇敢正是依托于教师的“放手”。

四、解放儿童的嘴

陶行知强调:“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发挥其创造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大胆表达也是爱学生的一种表现。教师应当努力把满满的爱带进课程教学中,积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要轻易批评学生活跃好动,适时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和神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愿意走进学生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世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站在自己的世界看问题,而要时时走进学生群体当中,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感兴趣的人或物,适当结合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总认为学生不会做,或者想不出来,过多的不放心让学生的想象空间越来越狭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想象空间很广阔,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身后,去听、去想、去鼓励。教师还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在学生的每次合作学习中去倾听,要记住自己的身份是“听众”。也许学生的答案并不是那么华丽,但那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展现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要思考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合作的不足、全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突破、今后如何预设更加有趣的问题等。教师还要多一些“你真棒”“你真能干”的语言鼓励,少一些批评,用爱的鼓励构建安全的学习空间。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

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学生争取时间的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并积极地去创造。美术课上解放儿童时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去创造、去思考、去评述。首先,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这是针对备课来讲的,无聊的问题不问、无效的环节删掉,做到精简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有预设、有生成,在备课中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归根到底就是对教师自身素养的培养。教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一些时间去体验,或者发现新知识的思维方法,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陶行知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彻底地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学生们走上创造之路。

猜你喜欢
六大解放美术课陶行知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美术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解放天性 快乐游戏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
幼儿园开展小班区域游戏研究
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的幼儿家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