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共叙护江情

2016-08-10 03:00于溯
民主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进中央长江流域经济带

于溯

淀山湖畔,风光旖旎;英才荟萃,同商大计。

6月6日—7日,坐落于上海市青浦区的千年古镇、江南水乡朱家角,迎来了民进中央著名品牌——“2016·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的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基尧,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沙海林,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利;民进中央副主席蔡达峰、朱永新,秘书长高友东出席论坛开幕式。

严隽琪在讲话中指出,保证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必须对长江淡水资源的支撑能力有清醒认识,必须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量有清醒认识,必须要有全流域综合管理的思路和举措。她建议要强化流域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理顺长江流域监督管理机制,使权责相符;各相关部门求同存异,加快长江流域保护等相关立法。

来自各主办、承办、协办单位,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长江流域各民进省级组织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论坛。

在一天半的论坛期间,先后举行了主题报告、分论坛、专家研讨等多项议程,与会人员从理念、制度、法治、战略和技术等不同层面深入探讨了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重大命题。

江之伤

长江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从青海出发,浩浩汤汤,一路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汇聚另外8个省区的支流后,注入东海。长江流域的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生活的人口达全国人口三分之一。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安全,不仅与流域人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更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开发与保护,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初步形成,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体系逐步构建,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不断加强。

然而,这条承载着中华文明、养育着中华儿女的母亲河,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警钟不断。

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信息表明,由于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长江流域部分区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水生态受损、水土流失严重,岸线利用粗放等问题依然突出。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协调,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长江主要水生生物资源受工程建设、水质污染、过渡捕捞、生境变化等影响,鱼类种类减少、资源量下降、部分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曾在小学课本上见到过优美身姿的白鱀豚,已经灭绝,另一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江豚在5~10年内也可能功能性灭绝……

民进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陈振楼指出,重化工产业沿江密布,沿江废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2014年以来每年有330亿吨以上废污水入江,这“相当于一条黄河的废污水排进了长江”。

除了工业污染外,民进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认为,农业面源污染是长江保护中的短板中的短板。他举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为例,发达国家使用上限是每公顷225公斤,我国平均水平400公斤,长江流域又比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了一倍多。

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湿地面积1154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21.5%,这些珍贵的湿地资源维系着流域生态安全,支撑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张永利介绍说,近几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不合理的农业开发活动,导致区域内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面积减少,功能下降,以及湿地面临的污染、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十分严重。

思之变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长江面临危机,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第一位。

1月5日,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重庆召开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对长江经济带建设作出了明确具体的部署。会议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大保护战略将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这是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严隽琪对大保护作了最直观的解释:今后在长江经济带,凡是有利于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事要多做、快做;凡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事要少做甚至不做。最重要的是解决好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实现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三者之间的有效平衡。

罗富和亦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这次谈话,使得“大保护”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主要的基调。对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对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体现了指导性、战略性、系统性。《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通过也体现了中央在对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发展进行的重新谋局。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长江流域汛期防洪任务十分艰巨,尽管如此,水利部部长陈雷还是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十多名司局级干部,以庞大阵容参加论坛,既充分表明对在论坛上有所收获、得到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良策的渴望,也是对习总书记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最新论断精神的贯彻落实。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陈雷表示,要严守开发利用红线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对水资源进行节约、增效、严格保护、优化配置、科学管理。推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集约利用、生态持续改善、江湖关系和谐的流域发展总体格局。

从大开发到大保护,从过去强调“黄金水道”、“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到强调“绿色发展”,体现的是生态文明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福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政治决心。

治之策

民进中央为长江保护与发展鼓与呼

牵手合作、集智聚力,持续关注长江是民进坚定不移的情怀。

早在1997年,民进中央与湖南、湖北两省共同研讨长江流域综合治理的问题,由此开始了民进中央围绕为长江保护与发展的二十年建言献策之路。

从防洪到沿江重化工产业布局;从制定湿地保护条例到推广种植西蒙得木、建设生态屏障;从中游洞庭湖到下游长三角,几乎每年有建议。

自2007年起的第二个十年,民进在长江保护与发展上有了新的提升:平台更为规范,即一年一度的长江系列研讨会和论坛品牌效应显现;合作机制更有保障,民进中央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紧密合作,世界自然基金会也大力支持,集智聚力的效果更加显现;把对长江局部区域和某方面问题的研究,拓展为长江流域整体以及“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与系统研讨。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也加入进来,成为研讨会的又一个主办单位,研讨会正式更名为“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相继在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南,上游的重庆、四川,下游的上海等地举办,论坛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本次论坛针对“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主题,设立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长江中下游水污染控制及长三角地区饮水安全、长江中下游绿色转型发展和社会参与四个分议题。

严隽琪指出,在长江保护与发展上,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施力,政府、企业、民众共同行动起来,综合谋划、协同推进,共谱“节约、清洁、保留、搬运”的四重奏。

罗富和提出,要突出水资源配置调度的综合管理,如把联调联控常态化,制定流域给水指标、水量与水质综合监控等等。

“按照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安排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陈雷称,对超出红线指标的地区,实行区域线水量、水生态控制指标,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面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陈振楼建议用“通、透、纳、减、灭、塑”六策作为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对策。即:河湖联通、岸带生态化改造、截污纳管、源头减排、黑臭整治、功能重塑等。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水环境所所长李青云提出,公众参与是长江保护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通过明确公众参与范围、畅通参与渠道、提升公众参与能力等方式,完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

这些建议、对策体现了与会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研究水平,也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为民进参政议政提供了有力帮助。

与各界有识之士、新朋旧友济济一堂,同饮一江水、共叙护江情,严隽琪倍感欣然。她口占一绝:“大淀湖畔风光美,旧知新友四方来。水纹云影乾坤论,共护长江赤子怀。”表达了民进中央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长江保护与发展的赤子之心。

回顾过往,不忘初心。展望未来,风雨同行。民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将坚持为长江大保护战略建言献策。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民进中央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推动下,长江江晏水清、湖平澜安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民进中央长江流域经济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流域园区的府际合作研究
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我国长江流域汽车需求量分析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