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及BAP水平的影响

2016-08-10 03:05安香珍杨红霞邢燕军王翠芳田亚轻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安香珍,杨红霞,邢燕军,王翠芳,田亚轻,李 娜

(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2.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及BAP水平的影响

安香珍1,杨红霞2,邢燕军1,王翠芳1,田亚轻1,李娜1

(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2.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及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额外给予蜂针,蜂王浆,蜂蜡疗,正清风痛宁针、片序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血清TNF-α和BAP水平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TNF-α和B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效果,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BAP水平,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TNF-α;碱性磷酸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中青年人群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主要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类风湿关节炎目前的病因未明,尚无特异性诊断治疗措施,主要以阿司匹林、消炎痛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缺乏显著治疗效果。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历史由来已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缺乏科学分析论证[2]。为此,本研究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及BAP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经血清学检验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有蜂针,蜂王浆,蜂蜡疗,正清风痛宁针、片序贯疗法等五联疗法治疗适应证;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目的和内容,明确治疗风险,愿意配合调查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全身性炎症、肾炎、骨髓炎等可影响血清待检测TNF-α和BAP水平的疾病;患者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心肺功能不全等内外科严重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男16例,女34例,年龄25~70(38.7±11.2)岁;对照组男15例,女35例,年龄25~70(38.6±11.3)岁。2组年龄、性别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经确诊后立即收入院,统一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醋酸泼尼松片(沈阳明华制药有限公司,5 mg,国药准字)口服,每次10 mg,每周1次;柳氮磺吡啶肠溶胶囊(潮州市强基制药厂,0.25 g,国药准字H20051173),每次0.25 g,每日2次;注射用甲氨蝶呤(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5 mg,国药准字H41020546)静脉注射,10 mg/周。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额外给予蜂针,蜂王浆,蜂蜡疗,正清风痛宁针、片序贯疗法等五联疗法。蜂针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和经络理论进行蛰刺,首先采用蜜蜂尾部蛰针进行皮试,0.1倍蜂针量,若患者无过敏表现则进行深入的蜂针治疗。初始剂量1针量,每日1次,以每日半针量递增直至15针量,连续治疗60 d为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7 d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再休息10 d后进行第3个疗程治疗。冻干蜂王浆胶囊(包头福济伦药业有限公司,0.25 g,国药准字Z2002756),每次0.5 g,每日2次,每日服用直至症状改善。蜂蜡疗治: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配以相应中药和皇台提取物熬制,辅以ZZF生物透皮剂局部热敷疼痛关节部位,每日1次,连续治疗15 d。正清风痛宁针、片序贯疗法治疗:首先给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0 mg,国药准字Z61021288)治疗,每日2次,每次1片,口服,连续治疗3 d后替换为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 mL∶50 mg,国药准字Z43020279)治疗,首次肌肉注射1 mL,次日增量至每日2 mL,连续治疗5 d,随后再替换为正清风痛宁片口服,连续序贯服用3个月。

1.3评价标准

1.3.1临床疗效根据国家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和缓解;显效:患者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实验室检验指标恢复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活动显著改善,实验室检验指标趋于正常,存在轻微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但经治疗可控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加重,实验室指标明显异常并伴有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1.3.2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每次随访询问患者是否有泌尿系统、胃肠道、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不适现象,并记录不良反应程度即患者耐受度:若出现重度不适,明显阻碍日常工作生活及睡眠,且需卧床休息,则表示为3。若出现中度不适阻碍日常工作生活,但无需卧床休息,则表示为2。若出现轻度不适,但并不妨碍正常工作生活,则表示为1。若无不适现象,则表示为0。

1.4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2组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2 mL,并进行抗凝处理,3 000 r/min离心15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TNF-α和BAP水平。TNF-α试剂盒由美国RB公司提供,BAP试剂盒由美国Metra公司提供,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BAP水平变化。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2组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4.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9.491,P<0.05。

2.2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15 d和30 d 2组上述血清水平均持续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血清BAP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血清BAP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15 d和30 d 2组上述血清水平均持续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42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当前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证实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3]。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受到风、寒、湿邪气侵入人身而发。类风湿关节炎为慢性发展类疾病,其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均较局限,故寻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更佳有效途径迫在眉睫。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BAP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4 2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原则是积极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炎症,缓解相关症状,保持关节功能,防止畸形[4-5]。当前中医主要采用镇痛类植物中药或虫粉类药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但效果并不明显,而西医主要采用阿司匹林、消炎痛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但其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6]。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蜂针,蜂王浆,蜂蜡疗,正清风痛宁针、片序贯疗法治疗,该治疗方法具有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发挥固本培元、扶正祛邪、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和营养骨质作用,从而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障碍[7]。蜂针疗法能够对经络穴位进行机械刺激,同时通过注入蜂针液发挥消炎止痛、免疫调节作用[8]。蜂王浆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发挥固本培元、活血化瘀和营养骨质的作用。通过ZZF透皮技术配合局部蜂蜡治疗,能够保证中药的有效成分渗入病变皮肤深处,从而发挥活血化瘀和利水消肿作用。正清风痛宁针和片的序贯治疗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治疗药物,正清风痛宁的主要成分是盐酸青藤碱,其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正清风痛宁片、针序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消除肿胀,并改善关节活动功能[9]。

近年来,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证实血清TNF-α和BAP在其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TNF-α主要由病变关节组织中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并分泌,在疾病的活动期和进展期大量合成并进入外周血,其水平可反映病情的活动程度,并能有效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10]。

BAP是反映骨转换和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主要由生长旺盛的骨骼成骨细胞合成分泌。在钙化不足、骨质疏松患者中成骨细胞增生活跃,可分泌大量BAP并释放入血,导致患者血清BAP水平明显升高。因此其水平可有效反映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重要评价依据[12]。

本研究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血清TNF-α和B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观察预期,充分肯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意义。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BAP水平,治疗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Murakami Y,Akahoshi T,Aoki N,et al. Intervention of an inflammation amplifier,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1, for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arthritis[J]. Arthrit Rheumat,2013,60(6): 1615-1623

[2]栗晓芳,侯小平,张永良,等. 类风湿关节炎两项诊断指标应用价值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1):4045-4047

[3]汤荣华,黄建军.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 GM-CSF,IL-6,IL-17 和 TNF- α的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2013,28 (3):173-177

[4]林志翔,戴禄寿,郑良成,等. 正清风痛宁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价值[J]. 临床军医杂志,2007,35(2):245-247

[5]Wu M,Guo J,Huang QS. Serum levels of sRREM-1 and IL-17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Immunol J,2012,28(4):317-320

[6]赵景学,唐晨,彭丽岚,等. 正清风痛宁片针序贯配合超激光等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1):999-1001

[7]张景霞,庄民佗,吴丽娟.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钙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观察[J]. 吉林医学,2011,32(8):1462-1463

[8]崔立荣. 中医蜂疗四联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90例临床观察[C]. 首届全国中医蜂疗临床技术推广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25-28

[9]张攀科,徐雪峰,杨科朋,等.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06-107

[10] 刘自金,王宁,贾立坤. sTREM-1、TNF-α、IL-6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9):1091-1094

[11] 李小民.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 ECE-1,ET-1,TNF- α和PBMC中Pgp表达增强[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5):538-539

[12] Park JJ,Cheon JH,Kim BY,et al. Correlation of serum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 with 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Digest Dis Sci,2012,54(7):1525-1531

[基金项目]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3142674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22.012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22-2431-03

[收稿日期]2016-01-10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