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6-08-10 03:05郑芳芳郑爱军胡志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针刺疗法骨性关节炎

郑芳芳,郑爱军,胡志芳,贾 影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北京 102100)



薄氏腹针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郑芳芳,郑爱军,胡志芳,贾影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北京 102100)

[摘要]目的观察薄氏腹针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腹针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组治疗后Lequesen膝关节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薄氏腹针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好,能有效改善疼痛及关节功能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薄氏腹针;针刺疗法;骨性关节炎;红外线照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等。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也可发生于青年人;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OA在女性患病率中占第四位,在男性患病率中占第八位,我国60岁以上人群KOA发病率高达49%[1],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仅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亿,估计KOA患者约超过5 000万,预计未来最大的KOA患者人群将在中国,KOA病情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病程延长,因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笔者采用腹针联合红外线照射方法治疗KOA,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及疼痛,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11月来本院针灸门诊就诊的KOA患者65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版)》中KOA的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射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 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⑤晨僵≤30分;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上述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KOA。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40~80岁;近1周内未接受任何治疗;同意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及剔除标准:合并有骨折、关节脱位、骨病、重要神经血管损伤者;合并较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局部皮肤有感染、溃疡、皮疹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配合治疗、观察期间使用其他疗法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3例,最后完成研究62例,脱落3例(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脱落率为4.61%。1例因关节置换退出治疗,1例因家中急事中断治疗,另1例因意外车祸退出治疗。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单双侧膝关节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薄氏腹针疗法配合红外线照射,主穴:天地针(中脘、关元)、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大横 、(健侧)气旁(气海穴旁开五分处)、(患侧)下风湿点(外陵穴外五分下五分处)。辨证配穴:内侧痛配下风湿内点 ,采用梅花刺;外侧痛配下风湿下点,采用梅花刺。针具:选用北京中研太和0.3×40 mm、0.3×50 mm一次性针灸针。刺法:取平卧位,根据患者胖瘦程度选择针具长度,要求按处方穴位顺序进针。进针时要避开毛孔、血管。注意刺皮时快,捻转时慢(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其中天地针(中脘、关元)深刺。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大横、气旁中刺,下风湿点浅刺,针刺后只捻转、不提插,留针30 min,起针时根据进针顺序起针,先针先取。同时,患膝行红外线照射,产品名称: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北京庄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编号IR10808003,输出功率1 000×(1±15%)mW,输出波长0.7~1.6 μm。照射范围直径15 cm左右,照射部位与灯头距离20 cm左右,照射15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单纯予患膝行红外线照射,功率、照射范围及照射时间同上。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3.1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Lequesen膝关节评分量表,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分。分为晨僵、关节肿胀、休息痛、运动痛、最大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1~4分为轻度,5~7分为中度,8~10分为严重,11~13分为非常严重,其中8~12分可进行关节置换。见表2。

表2 Lequesen膝关节评分量表

1.3.2疼痛程度[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治疗前、治疗后评定,用一条10 cm长的粗直线,一端为无痛(0分),另一端为极度疼痛(10分),患者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记号,以表示疼痛的强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尚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可能影响睡眠);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难忍);10分代表最痛。

1.4疗效评价标准根据Lequesen膝关节评分量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项总积分之差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积分减少<3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Lequesen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Leques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equese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2组治疗后Lequesen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Lequesen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KOA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疗效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KOA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以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3],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X射线普查发现:15~24岁年龄组发生率为10%,大于55岁年龄组发生率高达80%,其中有症状和活动障碍者在1/8左右[4]。然而KOA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仍未完全阐明[5],考虑是年龄、肥胖、炎症及创伤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软骨损伤,出现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和代偿性骨赘形成等病理变化,导致膝关节生物力学结构紊乱有关[6]。

KOA归属于我国传统医学中的“膝痹”“痹证”“骨痹”等中医范畴,多因肝肾亏虚,且复感风寒湿邪而导致发病,故经络阻滞、气血瘀滞、肝肾亏虚则成为KOA的中医病机[7]。发病特点为“本虚标实”,认为本病多因肾虚为本,脉络痹症为标,病位在筋骨,其本在肾,血瘀是重要环节,因此治疗上以补肾治本为主,兼用活血通络以治标。

中医在治疗方面多围绕其病机本虚标实立药组方,方法有内服中药、局部药物熏洗法、穴位敷贴法,推拿手法、针灸治疗方法等。薄氏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经过30年的临床实践及潜心钻研,从中医的理、法、方、穴出发,以神阙调控系统[8]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宏观调控系统,发明腹部神龟全息图,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具有“无痛、快捷、安全、高效、稳定性好”的特点。选用天地针(中脘、关元)、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大横、(健侧)气旁、(患侧)下风湿点等穴,原因为中脘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是小肠募穴,有培肾固本、补虚强壮之效,两穴合用具有补脾益肾之功;滑肉门、外陵是足阳明胃的经穴,有和胃化湿, 理气止痛作用;大横是足太阴脾的经穴,有调整脾脏、健脾祛湿、滑利关节之效;气旁为薄智云教授经验穴,位于气海穴旁开五分处,有调理下焦、通调气血的作用,下风湿点为薄教授经验穴,在腹部神龟全息图上代表膝关节,诸穴合用,促使脏腑产生气血,经络运行气血,局部(膝关节)得到气血,膝部气血得以畅通,通则不痛,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传统针灸认为“气至病所”是取得较佳疗效的重要临床特征,即酸、麻、胀、痛的感觉,这种得气的感觉会随着经脉的循行方向传导,是人们不愿意接受针灸治疗的主要原因。薄氏腹针疗法摆脱了临床疗效对传统“得气”的依赖,提出了“针至病所”的新概念。根据腹针的特殊要求去操作,在患者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采用红外线治疗仪进行治疗,红外线作用于人体组织,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快,加速组织的再生能力和组织细胞活力,加速炎性产物及代谢产物吸收,增强了免疫能力,故有消炎作用,红外线照射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对肌肉有松弛作用,可解除肌肉血管的痉挛,适用于慢性神经炎、肌炎、纤维组织炎、关节炎等的治疗[9]。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Lequesen膝关节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薄氏腹针联合红外线治疗KOA,可增强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因本临床观察病例数量有限,且治疗时间较短,没有对更多的样本和对远期疗效进行研究,临床可作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袁剑云,英立平. 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5:5-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7-271

[3]陈立,张明月,兰秀芳,等. 仰卧拔伸手法结合颈肌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医正骨,2013,25(10):17-20;23

[4]陈百成,张静. 骨关节炎[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刘健,赵文海. 对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槪况[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80-82

[6]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09-912

[7]李武平,柳景红,谭旭仪. 壮骨镇痛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4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4,46(8):73-75

[8]薄智云. 腹针疗法[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

[9]赵青兰,郭娇. 红外线联合赛肤润治疗肛周湿疹33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1658

[通信作者]郑爱军,E-mail:zaj1970@163.com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22.022

[中图分类号]R59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22-2456-03

[收稿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针刺疗法骨性关节炎
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
针刺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骨性关节炎伴内翻的临床分析
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补肾通络法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35例疗效观察
玻璃酸钠联合艾灸治疗26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微波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