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家钨矿地质特征

2016-08-10 03:29章靖
大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青白矿脉黑云母

章靖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矿产分院 湖南长沙 410116)

湖南安家钨矿地质特征

章靖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矿产分院 湖南长沙 410116)

位于苗儿山岩体西部,区内有志留纪兰容岩体、青白口纪赤土岭岩体两个岩株呈北东-北北东走向侵入青白口纪黄狮洞组中,岩浆岩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桥组中,在兰容岩体、赤土岭岩体外接触带黄狮洞组中的硅质大理岩多经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变成矽卡岩,是区内矽卡岩型钨锡矿床的有利赋矿围岩。区内发现三条钨矿脉,主要矿物为白钨矿,两条矿脉产于接触带矽卡岩中,另外一条矿脉产于花岗岩岩株中。脉石矿物以方解石、透闪石、石榴石为主,次为石英、云母。

白钨矿;矿脉;苗儿山;湖南

安家钨矿点位于苗儿山岩体西部,区内有志留纪兰容岩体、青白口纪赤土岭岩体两个岩株呈北东-北北东走向侵入青白口纪黄狮洞组中,岩浆岩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赤土岭岩体变质程度高于兰容岩体,呈片麻状,青白口纪黄狮洞组岩性主要为灰-灰黑色薄层状绢云母片岩为主,其中夹有数层厚度较大(10~50m)、延伸较为稳定(1~3km)的灰白-深灰色厚层状硅质大理岩。在兰容岩体、赤土岭岩体外接触带黄狮洞组中的硅质大理岩多经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变成矽卡岩,是区内矽卡岩型钨锡矿床的有利赋矿围岩。

1 区域地质概况

工作区位于南岭成矿带的西段,桃江—城步深大断裂带与苗儿山复式背斜交汇部位,成矿位置十分有利。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位于苗儿山岩体西部,有志留纪兰容岩体、青白口纪赤土岭岩体两个岩株呈北东-北北东走向侵入青白口纪黄狮洞组中,岩浆岩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赤土岭岩体变质程度高于兰容岩体,呈片麻状,青白口纪黄狮洞组岩性主要为灰-灰黑色薄层状绢云母片岩为主,其中夹有数层厚度较大(10~50m)、延伸较为稳定(1~3km)的灰白-深灰色厚层状硅质大理岩。在兰容岩体、赤土岭岩体外接触带黄狮洞组中的硅质大理岩多经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变成矽卡岩,是区内矽卡岩型钨锡矿床的有利赋矿围岩。本区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安家钨矿位于苗儿山岩体西部,区内有青白口纪黄狮洞组。区内岩浆岩有志留纪兰容岩体、青白口纪赤土岭岩体两个岩株,现将其主要地质特征,分述如图1。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为青白口纪黄狮洞组(Qb1hs)砖墙湾组(Qb1z)。黄狮洞组出露面积占比最大,青白口纪黄狮洞组岩性主要为灰-灰黑色薄层状绢云母片岩为主,其中夹有数层厚度较大(10~50m)、延伸较为稳定(1~3km)的灰白-深灰色厚层状硅质大理岩。在兰容岩体、赤土岭岩体外接触带黄狮洞组中的硅质大理岩多经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变成矽卡岩。

图1 湖南省安家铜矿点地形地质草图

2.2 断裂构造

区内发育1条断层,为北东南西走向,穿越整个矿区,发育于黄狮洞中。穿过岩脉,断层以破碎带为主。

2.3 岩浆岩

区内有志留纪兰容岩体、青白口纪赤土岭岩体两个岩株呈北东-北北东走向侵入青白口纪黄狮洞组中,岩浆岩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赤土岭岩体变质程度高于兰容岩体,呈片麻状。

2.4 岩性描述

青白口纪花岗岩,呈小岩株或岩脉产出,侵入早青白口世地层内。岩体总体上呈南北向分布。根据岩体的岩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年龄等分为两个侵入次。

第一侵入次岩体主要分布于谭家坳一带,谭家坳岩体出露面积约5km2,侵入于早青白口世黄狮洞组及砖墙湾组。

第二侵入次岩体侵入于早青白口世黄狮洞组,大部分与围岩界线较清楚。规模较大的有报木坪岩体,其次为拖板界岩体,其它岩体规模较小,形态不规则,岩体中,见少量较基性的暗色包体,次圆状,大小1~5cm,与寄主岩界线大部分清楚。

青白口纪花岗岩岩性较复杂,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其次为花岗斑岩。岩石变质变形较强烈,一般为片麻状构造、花岗变晶结构或变余花岗结构。第一侵入次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细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变质后成二长片麻岩。岩石为浅灰色、深灰色,片麻状构造,细粒-细中粒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表现为变晶长石、石英及云母等矿物定向分布。矿物粒径0.3~3mm,个别>5mm。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石英 27~35%,斜长石 41~31%(Np′1.5400~1.5410,An 值 23~26,为更长石),钾长石14~25%,黑云母15~23%,白云母少量。长石一般呈半自形板柱状,部分变形呈圆状、椭圆状,定向排列明显。石英呈它形粒状,部分为透镜状、椭圆状,定向排列清楚。云母呈鳞片状、条带状集合体定向排列。动力变质作用较强烈,部分变质成花岗质片岩、花岗质片麻岩等。

第二侵入次岩体主要岩性为中细粒、细粒二长黑云母花岗岩、微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为片麻岩构造,花岗变晶结构、斑状结构,部分基质为霏细结构、重结晶结构。岩石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30~35%)、钾长石(28~35%)、斜长石(27~31%)(Np′1.5390~1.5394,An 值 21~22,为更长石)、黑云母(15~23%)及少量白云母等。斑晶以自形晶为主,部分呈“晶屑状”、尖棱角状,其中斜长石斑晶为自形板状,见钠氏双晶、卡钠复合双晶,部分被基质熔蚀,粒度大小在0.4~4.1mm;钾长石斑晶为自形板状,有交代条纹,被基质熔蚀明显,粒度0.2~4.5mm;石英斑晶被熔蚀成浑圆状、港湾状,0.3~4.6mm;黑云母为自形片状,0.6~1.5mm,已蚀变析出铁质。受应力作用影响,斑晶呈定向排除列,斜长石双晶弯曲变形,黑云母扭折,石英波状消光。

青白口纪花岗岩主要特点是岩石普遍片麻状构造发育,矿物定向排列清楚,其中长石、石英等矿物压扁变形明显,并且具数量不等的淡蓝色调石英。

志留纪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图区东部的苗儿山、兰蓉等地。苗儿山岩体为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基,出露面积513km2。在测区仅为苗儿山岩体的西缘部分。根据岩体间的接触关系、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为4个侵入次,本区出露第一、二、三侵入次。其中早、晚侵入次岩体规模较小,晚侵入次岩体一般侵入于第二、三侵入次岩体中,第二侵入次岩体主要为兰蓉岩体,侵入于青白口纪黄狮洞组中,界线较清楚,围岩具较明显的角岩化;第三侵入次岩体主要分布在苗儿山,为苗儿山岩体的西缘部分,侵入最新地层为青白口纪黄狮洞组,外接触带见较强烈的接触变质作用,形成较强烈的角岩化,局部形成矽卡岩化,近接触界线花岗岩体内,见少量围岩包体和暗色微粒包体。

志留纪花岗岩主要岩性为花岗岩类:

第一侵入次为细粒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岩石风化较强。

第二侵入次主要为浅灰色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长石斑晶多、大和基质结构较粗为其重要特征,岩石为块状构造,似斑状花岗结构,矿物定向较明显。斑晶含量35~45%,主要成分为钾长石,少量斜长石、石英。其中长石斑晶粒径1.5×3~3.5×5cm2,灰白色或肉红色,板柱状半自形晶,略具定向排列。基质粒径2~7mm,一般3~5mm;主要成分及含量:斜长石 25~28%(Np′1.5377,An值 19,为更长石);钾长石(微斜长石)27~30%,石英35~39%;黑云母5~7%等。偶见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椭圆状、次圆状、不规则状,大小 1×2~4×7cm2,与寄主岩界线较明显。

第三侵入次主要岩性为灰白色、浅灰色细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为块状构造,似斑状花岗结构。斑晶含量3~15%,一般为5~7%,主要成分为钾长石、次为斜长石、少量石英。其中长石斑晶灰白色或肉红色,半自形-自形板柱状晶形,大小1×1.5~2×3.5cm2,可见卡氏双晶及黑云母等包裹体。基质为细中粒花岗结构,矿物粒径1~4mm,一般2~3mm;主要成分及含量:钾长石40~46%,为微斜微细纹长石,它形-半自形板状;斜长石 20~25%,半自形板状(Np′1.5379~1.5419,An 值 16~28,为更长石),部分具绢云母化、黝帘石化;石英24~30%,它形粒状,透明,部分具波状消光。黑云母3~5%,半自形片状。在接触带附近,具云英岩化。岩石中见少量暗色和微粒闪长质包体,次圆状、椭球状,大小2×3~5×8cm2。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脉特征

目前区内已发现了钨矿脉3条,分别编为Ⅰ、Ⅱ、Ⅲ号矿脉。

Ⅰ号矿脉:位于赤土岭岩体西侧外接触带,产于矽卡岩中,宽约3m,以白钨矿化为主,并伴生有毒砂、黄铁矿、方铅矿。矿脉产状:110∠50~60。矿石品位:WO3为 0.4~0.46%,As为 1.82%,Ag1.5g/t。

Ⅱ号矿脉:位于赤土岭岩体东侧外接触带,顺层产于矽卡岩中,宽约2m,白钨矿化较强,结晶颗粒较大,大者可达4~5mm,呈星散粒状不均匀分布,矿脉倾向 60°,倾角 45~70°。矿石品位:WO3 为 0.14%。

Ⅲ号矿脉:位于兰蓉岩体北西侧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小岩株中,宽约15cm。白钨矿呈星散状或团块状往往沿电气石集中的地方分布,矿化极不均匀,局部较为富集。矿脉走向325°,倾向55°,倾角50°。矿石品位:WO3为1.25%。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物成分

Ⅰ号矿脉:位于赤土岭岩体西侧外接触带,产于矽卡岩中,宽约3m,以白钨矿化为主,并伴生有毒砂、黄铁矿、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及矽卡岩矿物,次为云母。围岩为青白口纪黄狮洞组(Qb1hs)灰-灰黑色薄层状绢云母片岩夹灰白-深灰色厚层状硅质大理岩。

Ⅱ号矿脉:位于赤土岭岩体东侧外接触带,顺层产于矽卡岩中,宽约2m,白钨矿化较强,结晶颗粒较大,大者可达4~5mm,呈星散粒状不均匀分布,脉石矿物以方解石、透闪石、石榴石为主,次为石英、云母。围岩为青白口纪黄狮洞组(Qb1hs)灰-灰黑色薄层状绢云母片岩夹灰白-深灰色厚层状硅质大理岩。

Ⅲ号矿脉:位于兰蓉岩体北西侧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小岩株中,宽约15cm。白钨矿呈星散状或团块状往往沿电气石集中的地方分布,矿化极不均匀,局部较为富集。主要矿石矿物为白钨矿。伴生矿石矿物有毒砂、黄铁矿、方铅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电气石、方解石。

3.2.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晶结构、半自形—他形晶结构、填隙结构、交代结构等;矿石的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

3.3 围岩蚀变特征

在兰容岩体、赤土岭岩体外接触带黄狮洞组中的硅质大理岩多经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变成矽卡岩,是区内矽卡岩型钨锡矿床的有利赋矿围岩。

4 结论

本矿床已发现3条白钨矿脉,两条产于外接触带黄狮洞组中的硅质大理岩多经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变成矽卡岩中,一条产于兰蓉岩体北西侧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小岩株中。

P618.6

A

1004-7344(2016)08-0172-02

2016-3-3

章 靖(1990-),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等工作。

猜你喜欢
青白矿脉黑云母
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金厂峪金矿典型矿脉中金、银的化学相态分析
黑云母的标型特征简述
黑云母温压计在岩浆系统中的适用性研究
流年
还喧嚣都市一个“青白”
福建政和上山岗金银矿床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找矿意义
在生活的“矿脉”里“淘宝掘金”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