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降低锂盐中毒发生率的研究

2016-08-11 22:25刘志华刘艳红杨洋刘旭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护理干预

刘志华+刘艳红+杨洋+刘旭霞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锂盐中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2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锂盐+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锂盐+常规护理), 各60例。两组均观察治疗8周, 护理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对两组均采用贝克躁狂量表(BRM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进行评分。结果 干预组入组时ITAQ评分为(0.71±0.14)分, 对照组为(0.58±0.63)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8周末ITAQ评分为(17.24±0.48)分, 对照组为(9.56±0.42)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先兆中毒及中毒发生率, BRM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锂盐中毒的发生率及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从而增加患者服用锂盐治疗的依从性, 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锂盐中毒;护理干预;个体差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53

锂盐是临床治疗典型躁狂症的首选用药物, 有效率可达90%。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 锂盐也是控制躁狂症状、预防复发和维持用药的首选药物。但锂盐的治疗指数较低, 有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 加上患者对锂盐的耐受性个体差异较大, 一些患者在治疗浓度内则可能出现中毒症状[1]。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对锂中毒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同时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心理科住院的120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入组标标准:①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诊断标准[2];② 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酒精及药物依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③无锂盐及特殊过敏史。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干预组男36例, 女24例, 年龄20~42岁, 平均年龄(29.8±9.4)岁,

病程1.5~9.0年, 平均病程(3.8±2.3)年;对照组男35例, 女25例, 年龄19~43岁, 平均年龄(28.5±9.5)岁, 病程1.6~10年, 平均病程(3.9±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药物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服用锂盐治疗, 治疗剂量由经治医师从小剂量渐滴定至治疗剂量, 常规监测血锂浓度1次/周, 锂盐治疗剂量范围1.0~2.0 g/d, 分2~3次/d, 饭后服用。

1. 2. 2 干预方法 对照组自服锂盐当日起按躁狂护理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主动护理干预, 每位护士均掌握病区内服用锂盐患者名单。具体如下:①将服用锂盐患者信息登记在护士站提示板, 并主动进行护理干预, 预防锂中毒。②由主管护士向其宣教相关用药知识。a.药物全称(碳酸锂);b.药物治疗作用及可靠性, 以提高患者认可度;c.药物在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副作用具体有哪些, 保证患者掌握;d.出现不良反应后如何有效应对, 包括饮食、活动指导及主动告知医护人员自身不适感。③每日床头交接班, 由接班者主动干预, 询问患者是否有某些不良反应出现, 以免患者疏忽。④若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应立即通知医生, 急查血锂浓度, 结合临床表现, 根据医嘱采取相关措施。⑤促进患者进食含盐食物及加强运动, 促进锂的代谢。⑥由责任组长与主管护士共同每天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锂盐中毒风险先兆, 及时反馈主管医生。

1. 3 干预效果评定 两组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BRMS、ITAQ量表进行评分, 并比较病情好转程度、自知力恢复及治疗依从性[3];用SAS量表评定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情绪;用TESS量表记录不良反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锂盐中毒发生率 两组患者服用锂盐达治疗量血药浓度后, 出现早期不良反应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干预组发生先兆中毒及中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2 服用锂盐依从性及疗效 两组患者初始服用锂盐时对服用该药物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随着锂盐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出现, 两组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均有所降低。干预组入组时ITAQ评分为(0.71±0.14)分, 对照组为(0.58±0.63)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8周末ITAQ评分为(17.24±0.48)分, 对照组为(9.56±0.42)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治疗8周末, 干预组中56例患者对服用该药放心, 认为副作用可以控制, 无恐惧担忧, 仍坚持服用锂盐的患者56例, 依从性达93.3%;对照组中44例表示不担心副作用, 而坚持服用, 依从性达73.3%, 干预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锂盐在临床使用过程中, 因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 且治疗中出现的锂中毒往往有先兆或早期中毒症状, 如反复的呕吐和腹泻、手细颤变为粗颤、极度无力、困倦、烦躁不安或轻度意识障碍[4]。这些症状往往并非同时出现, 且不良反应与中毒之间无截然分界, 严重的不良反应, 可能就是中毒的先兆, 而患者或家属往往忽略细节, 缺乏专业判断, 对护士的宣教一知半解, 很难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很快从不良反应转为先兆中毒阶段。从而加重患者对锂盐的恐惧心理, 降低依从性。所以护士的主动干预尤显重要, 能主动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早期就给予相应的处理、指导、阻止锂中毒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张波, 刘丙书. 长期口服低剂量锂盐中毒1例报告. 河北精神卫生, 1994(3):130.

[2] 蚁丽芬. 锂盐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四川精神卫生, 1993(4): 276-277.

[3] 陈维香, 陈常云, 郭丽. 锂盐中毒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6, 3(1):66.

[收稿日期:2016-03-14]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护理干预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