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社团建设 着力提升学生素质

2016-08-12 14:57李建华
教师·中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团建设办学特色

李建华

摘 要: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应清醒地看到差距,理智地面对劣势,精准定位自己的办学目标。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不比升学比能力,不比分数比素质,第一课堂难以建功立业,就在第二课堂上下功夫。而在第二课堂的开发中,重视学生社团建设不失为一条特色办学的好路子。农村一般普通高中要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社团活动的重要性,扎扎实实去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才会有特色的显现。

关键词: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办学特色;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0-0104-03

特色办学才有出路,这是当今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对于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学校来讲,特色办学更为重要,关乎生存与发展。

一、农村一般普通高中由于先天条件不足,面对高考几乎是难有作为,更别说打造高考特色

1.创高考特色,优质生源是绝对的保证

当今的办学,能真正办出自身特色的学校并不多。所谓的学校特色,绝大多数学校的主打产品还是高考,“高中名校”说白了往往就是“高考大校”。

诚然,高考成绩突出也是一种特色。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拥有一大批优质生源是支撑这种特色的关键所在。当优质教育资源日渐被省、市示范性高中学校垄断殆尽,高考也就成了省、市示范性高中学校的专利“特色”。你是否注意到,每一所“名校”里,最显示学校“身价”的,往往是高考录取光荣榜。其实,每一届高考攻坚战的胜负,早在三年前的中考招生大战时就已基本定论。两场大战其激烈程度后者甚至远远超过前者。作为教育者当然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一句话——创高考特色,优质生源是绝对的保证。

2.缺乏优质生源,高考难有作为

一般普通高中学校尤其是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学校,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再加上缺乏政策的扶持,在中考招生时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每年的新生招生,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往往是从省、市示范性高中的“任性搜刮”后才开始的。为了凑足人数完成招生计划,还要再去跟职高抢生源,如此招生,何来的生源质量?缺乏优质生源去面对高考,几乎是难有作为,更别说在高考上打造出学校特色。这就是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学校在高考录取中,一本、二本上线的学生类似“珍稀物种”甚至灭绝的根本原因。绝大多数考生成了“陪考一族”或到此一游的“访客”。这种表述虽不恰当,但却成为不争的事实。

3.湖南省衡阳市一般普通高中近五年的高考状况

湖南省衡阳市2010年一般普通高中类学校有37所,到2015年缩减为19所,或升级(极少),或合并,或挂靠,或转轨,或停办。说得更直白一点,被缩减的学校就是被“二次大战”“打残”甚至“消灭”了。试想一下,既招不到生,又考不出好成绩,办学条件又差,也无何种特色,竞争中这样的学校被淘汰是在所难免的。

如 2015年的高考,全市19所一般普通高中就有4所学校一本、二本上线“打赤脚”;有5所学校一本、二本上线也只是实现了零的突破;有2所学校一本、二本上线达到了两位数,但十位数没有超过2;只有2所学校一本、二本上线突破了一百人。而这2所学校实非等闲之辈,乃本市知名度较高的私立学校。他们通过金钱换生源的方式获得了一部分优质生源,才换来了三年后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的三位数。其实,这对他们来讲也是一种无奈的举措。而这样一种方式于公立学校而言,政策不许可,资金也不便利,根本无法效仿。打造“高考特色”这条路给农村一般普通高中亮起了红灯。

二、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应理智地看到自身存在的办学劣势,增强特色办学的针对性

笔者以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农村一般普通高中的发展,并威胁到学校的生存。

1.区位劣势

农村一般普通高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地理位置一般都比较偏僻,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在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上相对保守滞后,见识面也相对较窄。

2.设施劣势

大多数的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落后,硬件设施陈旧甚至严重匮乏,根本无法保证教学的正常需要。如很多学校没有标准的运动场,音、体、美教学器材短缺,实验室连演示实验都无法保证,多媒体设备更是稀有。

3.师资劣势

大多数的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配备不齐,无法开齐所有学科。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健全,待遇不高,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4.生源劣势

由于地理位置和办学条件的劣势,加上省、市示范性高中的恶性竞争,更兼之缺乏政策保障,农村一般普通高中招生艰难,生源质量极差,并形成恶性循环。生源质量极差不单单指学生的文化成绩差,还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修养等诸多方面。另外,还有一个特殊情况,由于大多数的学生属于农村留守一族,这一群人还普遍存在着性格上的缺陷,更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应清醒地看到差距,理智地面对劣势,精准定位自己的办学目标。笔者以为,特色办学就是消除这些劣势及其所产生不良影响的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我们农村一般普通高中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三、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只有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扎扎实实去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才会有特色的显现

农村一般普通高中究竟应该怎么样去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究竟应该如何去挖掘资源,选对路子,找准方法,才能真正形成学校自身的特色?答案只有一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最新教育方针是: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鼓励高中学校办出特色”“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2.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学校,只有紧紧扣住素质教育这根弦才是走正道。

当前,人们以高考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来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确实给我们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自身也还很难摆脱世俗的认识。如何应对当前的这种局势,笔者以为,国家课程要保证,第二课堂也要开发;素质教育要推进,高考也不能完全放弃。要做到两者兼顾,两个方面都去做文章:第一,文化高考成绩冲不上,就去专业高考方面做文章(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就此方面有较详细的论述);第二,高考这条正道挤不进,就走“旁门左道” 。所谓的“旁门左道”,就是指在第一课堂难以建功立业,就在第二课堂上下功夫。一句话,我们不比分数比素质,不比升学比能力。

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因为文化基础太差,学习吃力,高考无望。面对第一课堂的学习,他们提不起兴趣,找不到自信,看不到前途。而在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以提升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的第二课堂里,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学校确实能够大有作为。

在看重考试、看重分数的当下,这样的抉择虽然属于无奈,但恰恰把农村一般普通高中的办学逼上了一条正确的轨道——扎扎实实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四、农村一般普通高中要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社团活动的重要性

在第二课堂的开发中,重视学生社团建设不失为一条特色办学的好路子。

1.开展社团活动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学生社团的形式多种多样,涵盖学术、社会、文体、艺术等各个方面,有文学社、棋艺社、摄影社、美术社、歌唱队、话剧团、篮球队、足球队、数学兴趣小组、物理兴趣小组、化学兴趣小组等。学生社团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和广袤的外延,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学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可以这样说,经过一百多年发展,从高校发展到中学,学生社团现已发展成为现代中学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社团活动已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开展社团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这种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的活动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它让有着共同意愿和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找到了心的归宿和自信,找到了求知的方向和展示才华的舞台。所以,学生社团无论是在大学生中还是在中学生中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当今的中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思想上日渐走向成熟。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强烈,追求成功的欲望也很强烈。但由于人的兴趣爱好的不同和人的能力的多样化特性,决定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如鱼得水、学有所成,万众瞩目的高考说穿了也只是少数人的舞台。国家课程设计的局限性暴露无遗,顺应高考指挥棒的应试教育更是严重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我们的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3.开展社团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高中生在学校除了要学习必修课程,还有总量超过必修课程的国家选修课程和一定数量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方向和教师,安排自己的课堂学习。学生社团把兴趣相投的学生聚集到一起,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另一种形式的走班制,它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完全一致。

4.开展社团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提出的:“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学生社团活动就为文化学习中的“差生”蜕变为个性鲜明的“多样化人才”提供了成长所需的肥沃土壤。这是第一课堂所不具有的功能。在中学里,大力开发第二课堂,积极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学到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锻炼出课堂内练就不了的技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非常认同石新明先生的观点: “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多一块教育的阵地;多一个展示的舞台,多一个创新的堡垒,多一批受益的学生。”(石新明:《论蔡元培先生的“扶植社团”思想》,《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17卷第2期)

五、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学校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方面需要理顺三种关系

1.国家课程与社团活动的关系

无论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多差,完成国家课程的学习且达到合格的水平,这是对高中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一切发展的基础。农村一般普通高中不能因为生源质量差高考无望而放弃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不能以社团活动代替国家课程。反过来,健康、文明、向上、益智的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优良品质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知识的积累上进一步丰富国家课程的内容。

2.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社团的活动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使学生的个性发展获得一个自由的空间。学校不能代替学生,如果什么都由学校来组织,学生都是被动参加,像这种“大一统”的做法势必将学生的个性扼杀殆尽,不能真正发挥出学生社团的作用。但放开的同时,对学生社团又绝不能放任自流,必须真正落实教师对社团活动的指导。

3.社团特色与特色社团的关系

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学校在大力开发学生社团的过程中,必须花大力气打造出一两个具有浓厚学校特色的社团,我叫它特色社团或者主打社团。社团特色是面,特色社团是点,以点带面,整体跟进。要把这种特色社团办出一定的规模,产生较大的影响,得到权威的认可,从而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和影响其他社团,才能形成整个校园的社团特色。

农村一般普通高中的特色办学之路虽然艰难,但并不代表没有路。只要扎扎实实去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就一定会办出学校真正的特色。

猜你喜欢
社团建设办学特色
大学生社团建设对提升就业能力的作用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综合素质社团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过程的误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