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之地 关爱火炬生生不息

2016-08-12 07:49通讯员黎仁巧
关爱明天 2016年7期
关键词:达州达州市网吧

本刊记者李怡霏 通讯员黎仁巧



走进达州

通达之地关爱火炬生生不息

本刊记者李怡霏 通讯员黎仁巧

策划:采编中心 采访:筑梦天府报道组

已至盛夏,蝉鸣声在城市各处此起彼伏,达州今日的阳光也是灿烂耀眼的。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如同其他一般,在历史进程中曾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如今伴随科技飞速发展,城市里也渐渐呈现出新旧交替、日新月异的景象。

目前,达州各县(区、市)成立关工委组织4320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7个,乡(镇)314个,村级2623个,社区(街道)347个,学校589个,机关345个,企业94个。密集的关工委组织覆盖全市,几日之间,我们走访的开江县、万源市、蜂桶乡、“良华书屋”、太平镇燎原社区等处不过是凤毛麟角,但从这些地方透露出的对关爱工作的赤诚热情已经感触颇多。无论耄耋老者,还是热血青年,他们在谈起关爱工作时总是激动不已,谈到那个身有残疾志却坚毅的孩子,谈到那个处境可怜、被家人遗弃的孩子,谈到那个贫瘠的家庭,谈到学生的茅草屋、上学时的天堑路……他们有苦衷和无奈,也有坚强和决心,誓要“帮一个算一个!”

本刊筑梦天府报道组走进达州,在几日内“管中窥豹”,一探达州市关工委的苦与乐,勤与辛。

正是下班高峰期,达州旧城很是拥堵,大街上背着背篼的妇女匆匆前行,背篼里的娃娃被阳光照得眯起了眼,嘟囔着像只猫儿,往下躲了躲。在这座城市里,一百多万孩子都如同这个娃娃一般缓缓成长着,他们大部分生活幸福,还有一部分是关工委关注的重点——“五失”青少年和留守、流动儿童,这些孩子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困苦、精神萎靡,甚至心理乃至身体残缺,关工委多年来一直竭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达州市关工委副主任杜泽九无奈地叹气道,“关工委的力量还是薄弱了些,需要发动整个社会力量来关爱、帮扶这些孩子。”

党政重视制度合理化

2012年9月16日,四川省关工委领导赴达州市调研,与市委、市政府领导研究解决了市、县、乡镇关工委工作经费,使达州市关工委工作充满了活力。近三年来,各乡(镇)、街道关工委工作经费全部落实到位。2013年,市目标办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从2014年开始,市关工委年终深入基层抽查工作经费是否做到专款专用,给关工委工作提供了可靠经费保障,促进了基层关工委工作顺利开展。

“达州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在省关工委的关怀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历时近两年的努力,于2015年5月13日经省民政厅正式批准成立。市政府划拨原始基金400万元,7个县、市、区政府分别划拨原始基金100万元,共计到账原始基金1100万元。”杜泽九说,党政重视是达州市关工委能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资金到位,行事才能“快准狠”。

为了确保资源合理利用,达州市关工委将每位常务副主任分别划分为主题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五失”青少年帮扶工作组、市级部门横向联系工作组、基金会的建立和管理工作组、创建“六好”关工委工作组。按照工作安排,每个工作组各司其职,平时工作常沟通、季度工作有总结,充分整合了资源,更好地发挥了老同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使关工委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有序开展。

以史明鉴

达州是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遍布各县(市、区)。万源有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达县有“中国红色第一街”——达县石桥列宁街,通川区有张爱萍将军故居——神剑园,宣汉有王维舟纪念馆,红色资源丰厚,这些成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除了政府主导的两史教育,达州市及下辖城乡关工委人员中还有不少自发组织的爱国教育活动。万源市关工委委员、公安局关工委副主任柳良华,年近七十,自办“良华书屋”二十载,成为他关爱后代的平台,也成了家庭社区文化站。这里有国内外名著,有保存完好的历史报纸、杂志,还有大量的集报、剪报、图片、磁带、唱片,先后已有1200余万人次前来参观,500余万人次借阅,为此,他获得了“巴山书痴”的雅号。“让娃娃多看看爱国主义书籍,让他们了解那段历史真相。”柳良华说,多了解过去,才能把未来的路走好。

为了对广大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市关工委与市党史研究室联合编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并免费向全市青少年发放。为了丰富思想教育内容,近年来,市关工委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征集整理达州市在新中国成立后李香山、盛永堂等老领导史料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和年轻干部了解本地老一代党政领导为达州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的贡献,学习他们勤勤恳恳为党的事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风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初稿已基本定型,预计今年印发。

丹心护童心

截止2015年6月30日止,达州市全市调查部分乡(镇)、村、街道、社区“五失”青少年共9670人,其中失足青少年234人、失管青少年3822人、失学青少年1050人、失业青少年1567人、失亲青少年2988人。

“开江县关工委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共筹集资金94.2万元,帮助271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比去年增加资助学生113名,增加金额28.45万元。万源市关工委配合工商联、工商银行资助贫困大学生567人。大竹县关工委圆梦技能培训中心,免费为贫困青年培训会计、计算机等专业。渠县关工委协同相关部门,圆2015金秋助学梦348人,资助金额达133.45万元。”达州市关工委副秘书长杜善友说,达州市各地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开展多项“五失”青少年帮扶活动。

达州全市“五老”志愿者组成网吧监督队伍,加强网吧管理,在城乡划片包干,对网吧进行有序管理。全市共计网吧486个,义务监督网吧注册老同志531人,开展活动520人次,筑起了一道“夕阳防火墙”。“白发网吧行”“丹心护童心”特别行动和未成年人远离网吧万人签名等活动,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好评。

“基层关工委的付出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杜善友解释道,往往只是为了帮扶一个困境儿童就需要两名以上的基层关工委人员展开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走访、调查、各部门沟通、慰问、电话回访等工作,“就算如此,我们也不能确保孩子最后的走向是一帆风顺的。”

这片土地上孕育着的人们性格泼辣直爽,他们直言不讳,做了事情不求张扬,继续埋头苦干。他们满足于看见帮扶的孩子们成才时的成就感,那些艰辛的努力随着时间流逝化成幻影,总有一些老人愿意站出来,扛起关心下一代这面旗帜,用他们的热情点燃关爱火炬,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达州达州市网吧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吉尼斯世界纪录
川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达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调查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达州市建成精铸科技有限公司
达州农商银行:借平台营销金融产品
发挥“五老”作用 创建“四好四无”网吧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