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生代农民工主体障碍的素质提升研究

2016-08-13 00:09周舒颖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8期
关键词:市民化新生代职业技能

周舒颖

[摘 要] 新生代农民工是市民化进程中最典型的一个群体,在市民化进程中,不少新生代农民工遇到了难以适应城市的困境,这不仅有外在的制度因素,也有自身的素质原因。在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体性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 键 词]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014-03

一、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是推动“三农问题”根本解决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新生代农民工是市民化进程中最典型的一個群体。据全国总工会统计,目前我国已有新生代农民工1.25亿以上,约占农民工总数的60.9%,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一群体的总人数正以每年约800万~900万人的速度快速递增。和父辈们比起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期望值和享受要求均更高,市民化愿望也更强烈。有调查显示,目前约有60.12%的新生代农民工“想成为城市中一员”或“已成为城市中一员”。

如何更好地适应与融入城市是新生代农民工首先要面临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市民化应该是全方位的人的市民化,而非仅仅是地域方面的市民化。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外在政策制度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其自身主体性的成长。在市民化进程中,不少新生代农民工遇到了城市适应的困难。困难的产生既有相关制度不够健全等外部障碍的影响,也有他们自身素质跟不上的内因。因此,充分发挥这个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消除他们的主体性障碍,是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体性障碍

(一)文化素养偏低

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受教育年限更长。全国总工会2010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7.2%的新生代农民工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经历,高出传统农民工18.2个百分点。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较之父辈有了较大的提高。尽管如此,就市民化的要求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还是不够的,明显低于同一代的城市青年。62.5%的新生代农民工仍停留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越来越成为一种流动的资本甚至是基本条件,自身文化素养偏低,使新生代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边缘人。

(二)思维方式偏颇,价值判断能力较弱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状况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城市文明的接纳程度和行为选择,进而影响了其市民化的进程。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一代农民工逐步摆脱了封闭乡村意识的诸多束缚,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发展需要,逐渐树立起竞争和创新意识。然而,受成长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意识形态上还有不少消极因素。他们往往信息感知较敏锐,但价值辨别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他们较为偏颇的思维方式。他们一般以片面的单向思维进行价值选择、判断和认知,缺乏对多种价值进行选择、认知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其城市融入的进程。

(三)职业技能水平低

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网发布的信息,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职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这占总需求的56.6%。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直接从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绝大多数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国家统计局20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只有37.5%的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过专业技术教育,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达61.1%,虽然调查数据距今已有6年多,但现实状况并未产生根本性变化。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无技能证的新生代农民工高达66.8%,拥有技能证的也大多为初级工证,拥有中级工证的只有4.6%,而擁有高级工证的仅为1.7%。较低的技能水平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使他们就业选择严重受限,只能从事入职门槛较低的行业类型,如制造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餐饮业等。这些大都属于高强度、低收入、工作环境较差且缺乏保障的行业,职业发展空间较为狭隘,难以满足他们迫切的生存和发展需求。随着劳动力市场上的选择标准逐渐由简单体力劳动向知识与技能转变,如果新生代农民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高不能超越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发展,按他们目前的知识与技能素养估算,大约还不到三成的人能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

技能证分布情况

(四)法律能力欠缺

一个人的法律能力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守法的能力。即能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按法律要求办事;二是用法的能力。即在自己和他人的权益遭受侵害时,能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正当权益;三是护法的能力。即要敢于同一些违法犯罪现象和行为作斗争,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但因其所受教育主要是文化知识教育,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还是极为欠缺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发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指出,只有16.7%的新生代农民工真正了解《劳动法》,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只是了解一点,而15.3%的人则一无所知。法律知识的缺乏,直接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法律能力的提高。首先,相当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守法意识淡薄,在我们的调查中,52.7%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为了维护经济利益,偶尔触犯下法律法规没有关系”。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用法能力较弱。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绝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往往不能采取正当合理的方式维权,而会采取一些极端的甚至是非法的手段和途径争取权益。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一道问题是“当合法权益受侵害时,你会通过正当途径寻求法律支持吗?”作出肯定回答的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9.6%,明确表示不会的却高达23.5%。最后,新生代农民工护法能力低下。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84.8%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在面对违法犯罪现象时,只要不触犯自己的利益,因为怕惹麻烦,不愿意出面制止;只有4.8%的人表示会出面制止。

法律能力调查

(五)心理问题频发

心理障碍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又一重要因素。因为从小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新成长起来的农民工大多没有真正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他们往往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值,却缺乏良好的工作耐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承受力差。他们满怀期待地来到城市,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然而,日益高昂的生活成本、城乡二元的制度安排、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使他们极易迷失自我、产生自卑心理和不满情绪……部分新生代农民甚至产生了心理危机。有调查表明,31.6%的新生代农民工躯体化症状明显,40.3%的强迫症症状明显,35.7%的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明显,36.9%的抑郁症状明显。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仅不利于他们的自身成长和发展,更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相关资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涉案人员中超过7成在犯罪前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

三、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对策思考

市民化的实现要以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匹配为前提,主体素质的不足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严重受限,极易陷入“低素质——低收入——低人力资本投入”的恶性循环之中,从而成为制约其市民化的首要内因。基于此,应通过各种途径切实有效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一)明确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教育的主体

1.应该强化政府的主导职能

政府要完善相关立法、健全法律法规并加强管理,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政府要加大對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力度和经费投入,并保障其贯彻落实;要加大对教育培训的宣传;要敦促用人单位积极实施员工的继续教育,规范用人单位在员工继续教育中的责任,强化企业对员工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意识;要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中来。

2.强调企业责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功能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有责任促进其员工的职业技能发展,然而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就业的不稳定性以及相当部分企业的观念滞后,实践中不少企业对员工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很低。在我们的调查中,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过再教育的(不包括入职时的单位培训)只有约4.9%。企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地方,理应肩负起培训、教育新生代农民工的责任。(1)企业管理者要全面认识到员工素质提升是提高生产力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强化对员工实施继续教育的责任意识。(2)要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把员工都吸收到工会中来,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提供组织帮助。

3.要规范社区的继续教育责任

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的地方,因此,它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中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社区应该从他们的日常生活抓起,及时对其进行思想引导,传达、解释政府的相关政策,免费开展法律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消除他们在城市融入中的自身障碍。

(二)夯实多元化的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教育路径

首先,切实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青少年的基本素養得以普遍提高。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效提高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职业技能素养。最后,积极推进网络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能够有效地解决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故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政府不仅要加大对网络远程教育的投入,让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享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还要承担起宣传与监管的职责,以确保教育和培训的质量。

(三)确立职业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继续教育内容

在当前的继续教育实际工作中,众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与市场脱节现象严重,这必然难以满足层次不一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要按照受教育对象的不同需求构建动态化的素质提升体系,其内容应涵盖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等。通过基础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通过素质教育,提升其“市民化”的内在素养,增强其城市认同感。而在职业技能教育方面,应该按技术含量类型和等级对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基础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教育培训专业的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培训中要加强实操性,着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动手能力,力求实现培训—岗位的直接对接,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06-21.

[2]刘奉越.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主体性障碍的质变学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6).

[3]黄丽云.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的价值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汪小容,王征兵.新生代农民有市民化困境及路径选择[J].求索,2012(1).

猜你喜欢
市民化新生代职业技能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员请就位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陆铭: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企业新生代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