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健康发展

2016-08-15 08:16吕庆春
中华魂 2016年2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高原全县

文/吕庆春

弘扬延安精神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健康发展

文/吕庆春

沾益县地处珠江源头,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云南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具有光辉的革命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一、二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沾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特别是“九五”播乐起义,点燃了滇东北人民武装斗争的烈火,为云南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的沾益承接源头文明的厚重历史,始终把与时俱进弘扬延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新时期推动“三农”工作的着力点,紧紧围绕建设“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目标,扎实开展“延安精神进农村”工作,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全县优势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兴未艾,现代庄园经济蓬勃发展,初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万寿菊种植加工基地和一年生当归种植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种粮大县及全省优质茧生产基地和全市重要的供港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弘扬延安精神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结出了丰硕成果。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人无信仰则不立,党无信仰则不强。沾益县委始终把弘扬新时代延安精神,推进理论武装工程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与时俱进学习延安精神,以延安精神为“镜”,寻不足,找差距,清洗思想灰尘,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拧紧了螺丝。通过学理论、明方向,摸实情、谋发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危机意识,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在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格局中消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消极思想,激发“行行业业争先进,项项工作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厘清了“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理念,依托沾益特有的“自然资源、气候、区位、产业基础”优势,主打“绿色、生态”两张牌,做好“建基地、扶龙头、树品牌”三篇文章,以现代庄园建设为突破口,以园区建设为依托,重点建设四大产业区域(滇东高原粮仓、特色高效经作、山地生态牧业、休闲观光农业),用城乡统筹和三产融合理念统领农业,用先进实用机械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用市场理念助推农业,着力打靓“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促进高原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品牌化、品牌农业工业化,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为此,针对全县农业规模化水平不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偏低、投融资不畅等困境,沾益县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坚决破除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体制、机制瓶颈。一是稳步推进土地流转促规模经营。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制定出台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有序引导土地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7万余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6%。二是逐步推进农业投融资改革。制定出台沾益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操作办法,成功为云南希美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请抵押贷款4000万元。三是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体制改革。按照“人员跟着产业走、待遇跟着效益走”的要求,在全省率先组建万寿菊、中药材、蚕桑、马铃薯技术服务中心,整合科技力量,做到一个产业配套一批科技人员,先后成功攻克一年生当归种植技术、万寿菊良种繁育技术,创新推广玉米窝塘破膜集雨栽培技术、烟墒免耕种植马铃薯技术,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领高原特色农业步入快车道。针对沾益是农业大县但不是农业强县的实际,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沾益地域特点和交通、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创新发展,切实把沾益摆到全市全省的强县中定位次、量差距,努力在珠源大地率先发展、在全省争先进位。

一是调结构,稳步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在巩固粮、烟、畜传统支柱产业的前提下,稳步推进“533、544、555”工程,不断推动优势农产品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533”工程即:力争用5年时间,发展外销商品蔬菜种植基地3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目前已建成万亩蔬菜基地1片。“544”工程即:力争用5年时间,发展当归、银杏、红豆杉、其他药材面积达4个10万亩,建立完善生产、科技推广、加工、营销四大产业体系,实现综合产值40亿元。目前已建成3万亩当归、3万亩银杏、5万亩红豆杉种植基地。“555”工程即:力争用5年时间,发展玫瑰种植5万亩,实现产值5亿元,打造全国最大的玫瑰生产基地。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出“春采桑、夏采烟、秋收花、冬挖药”的独特风景。

二是引龙头,增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后劲。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推动广东众生药业、浙江康恩贝集团、广东温氏集团等涉农大企业大集团到沾益投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先后引进云南希美康公司、云南宏昊集团、云南诚兴公司、云南溪沣溪源投资公司等一大批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带动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目前,全县已有各级重点龙头企业4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14个,县级25个,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达8.3万户,产业化从业人员达17.2万人,农民增收的45%来源于产业化经营。

三是树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依托龙头企业,加大对名牌产品的保护推介、商标注册及宣传力度,全县累计认定“三品”43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92.4万亩,初步叫响了“两片叶子两朵花”品牌,即桑叶(优质茧)、菜叶(出口蔬菜)、万寿菊(叶黄素)、玫瑰(精油);初步擦亮了“康恩贝药业、珠源当归、播乐玫瑰精油、珠源蚕茧、珠源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特别是在打造“云药之乡”品牌上,成功攻克“两年生改一年生当归种植技术”,制定了当归GAP种植技术规程,建立当归GAP认证基地,积极推进沾益当归新品种地理标准认证,通过近3年的努力,成功认证了“云归1号”新品种,叫响了“云药”品牌。

四是建庄园,打造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新样板。顺应现代庄园经济蓬勃发展大势,精心筛选建设康恩贝银杏庄园、播乐玫瑰庄园、源生态庄园等一批现代精品庄园。目前,康恩贝银杏庄园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建成食品加工厂、中药材饮片厂房和年处理5000吨原料的超临界、亚临界、分子蒸馏等国际先进技术的植物提取生产线1条,80亩休闲接待区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播乐玫瑰庄园计划投资6亿元,通过5年时间建成一个集科研、种植、加工及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农庄,打造全省最大的天然植物香料示范基地,现已完成投资近亿元,建设“大马士革1号”玫瑰种植基地5000亩,建成玫瑰精油加工基地,已于2015 年5月投入生产。该公司采取为革命老区造血扶贫的模式,出面为玫瑰种植户担保贷款,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加速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申请贷款400余万元,新建新型农居30余幢,建成美丽新村庄2个。

五是活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云药之乡、花卉之乡”这一珠江源文化旅游特有品牌,把特色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加快发展集观光休闲、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形成“赏珠源美景、观万亩花海(万寿菊、玫瑰)、游精品庄园、品沾益辣子鸡”等旅游品牌。近年来,全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万寿菊节”“珠江源登山暨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曲靖市第七届珠江源美食文化节暨沾益万寿菊赏花会”等文化旅游节(会),扩大了沾益高原特色农业及珠江源旅游品牌知名度。

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引领服务能力大提升。为切实拧紧信仰“总开关”,筑牢作风“防火墙”,沾益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玉林山烈士陵园、播乐“九五”起义纪念馆开展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到省四监、曲靖监狱参加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其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决把党的群众观点贯穿于行动中。针对高原特色农业实际,积极在农业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三心”(心向农业、心想农村、心系农民)、“三个第一”(把农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农业的增收作为第一准则、把农村的发展作为第一目标)教育活动,引导其真正把农民当作衣食父母,视单位为大家庭,从内心深处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敬畏意识。农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1010名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把田间地角作为发挥作用的大舞台,带头创办高产示范样板,带头参与高产攻关竞赛;建立了“领导挂乡(镇)、支部办样板、党员联农户”服务机制,实行农科人员“插牌子、定目标、亮身份、包产量”,带着政策、技术、资金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农户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高产技术指导服务,让农民“看有样子、学有例子、增收有法子、致富有路子”。在2009年高产创建活动中,沾益县创造了亩产玉米1059.8公斤的全省最高单产记录,并在全国高产创建总结表彰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2014年,全县共建设部省级高产创建示范片12片12.5万亩,带动全县粮经作物大面积平衡增产,为农户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建立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使得延安精神这个流淌于共产党人血液之中的红色基因在助推高原特色农业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引领基础设施大改善。针对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而县域经济大幅下滑、财力捉襟见肘的严峻形势,沾益县切实把延安精神进农村工作当作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实,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一方面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另一方面激发农民群众崇尚实干、迎难而上。大力实施 “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战略,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按照“财政投入一点、项目资金投入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群众自愿筹集一点、争取社会(企业)支持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办法整合项目资金,并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到农田水利、中低产田(地)改造、沼气池建设中,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投资短板的问题。五年来在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民累计投工投劳32.5万个,节约资金3250万元;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1.2万亩,建成高稳产农田40.2万亩,新建户用沼气1.5万口,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发展基础。

沾益县高原特色农业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与沾益县始终如一坚持弘扬延安精神密不可分。面对新机遇,站在新起点,笔者坚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作为革命老区的沾益县,将进一步深化弘扬延安精神主题活动,激发创业活力,为真正把沾益打造成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经济示范县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高原全县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延安,我把你追寻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