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2016-08-15 07:42张福良雷杭山方一平李晓宇
现代矿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矿种替代性保护性

张福良 雷杭山,3 方一平 李晓宇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我国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张福良1,2雷杭山1,2,3方一平1,2李晓宇1,2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摘要随着矿业的不断发展,1991年前确定的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名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用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发展要求,动态调整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迫在眉睫。简要回顾了我国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管理历程,探讨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定义,并结合国内外资料,初步确立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评价指标,提出了建立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定义评价体系

1986年颁布的《矿产资源法》,把矿产资源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分为一般矿种、特定矿种及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3种。《矿产资源法》明确提出:“被列入特定矿种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国家对其管理有特殊的要求”,以及“国家对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开采” 。1988年和1991年,国务院分别下达了《关于对黄金矿产实行保护性开采的通知》(国发(1988)75号)和《关于将钨、锡、锑、离子型稀土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通知》(国发(1991)5号),明确了黄金、钨、锡、锑、离子型稀土矿产为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

1994年颁布的《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明确了“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高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资源稀缺、贵重程度确定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计划批准开采的矿种。”而这5种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确立,主要基于当时的矿产形势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经济建设、高科技发展以及资源稀缺和贵重程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原有的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名录随之进行动态调整,是与时俱进的客观需求。

然而,对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调整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以体现与时俱进的科学规范。在建立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体系的起始阶段,当务之急是要明确并正确理解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具体定义,进而确定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笔者主要围绕保护性特定矿种的定义、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探索。

1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定义

在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体系的研究中,判定和正确理解其定义尤为重要,会影响到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建设评价体系的方向。笔者认为,国家设置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我国重要的优势矿产,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家的矿产资源,实行从开采、选冶、加工到市场销售、出口等各个环节,由国家实行有计划的统一管理。

目前,国外虽没有“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概念,而制定的“关键性矿产”以及“战略性矿产”的名录,多与国内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名录相重合,例如稀土和钨等。国外的“关键性矿产”和“战略性矿产”等概念对于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定义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美国的关键性矿产是指存在严重供应风险且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矿产,具有可替代性差、依赖于国外进口的特征,而战略性矿产特指那些对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性矿产[1]。欧盟对其关键性矿产的界定是指由于地缘政治因素、供应国环境约束因素等造成供应中断后,难以替代或难以循环利用的、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物资。相对于美国而言,欧盟侧重于战略性矿产短缺对经济的影响。因此,国外这类矿产大多具有可替代性差,且存在严重供应风险等特征。

黄金、钨、锡、锑、离子型稀土矿产是中国此前明确的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国内的优势矿种以及战略性矿种名录都包含了这五种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应该具有优势矿产和战略性矿产双重属性。优势矿产与战略性矿产具有能够影响国际市场的共同点,优势矿种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资源禀赋好,采选条件优越,国际市场对其存在较高依赖度且可替代性差的矿产资源;而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指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安全必不可少,而国内不能保证及可影响国际市场的矿产资源[2]。综上所述,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资源禀赋好、可替代性差、储量及产量占全球比重较大、国内外市场发展需要,且具有战略意义、国家有计划统一管理的矿产资源。

2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评价指标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前提是要选取符合科学规范的合理指标。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一级评价指标主要围绕资源禀赋、市场动态、战略意义以及经济意义这四方面,二级评价指标则包括了全球储量比、产量比等12个方面(图1)。

图1 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

2.1资源禀赋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既然具有优势矿产的属性,那么矿产资源就应该具有相应的资源禀赋优势。好的资源禀赋将会有效降低矿产的生产成本、技术要求以及人力物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符合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资源禀赋的好坏取决于数量和质量这两个方面。

(1)全球储量比。资源禀赋的数量优势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储量的多少来体现,而是通过与全球储量相对比,以全球储量比来反映。全球储量比是指中国国内矿产资源的储量占全球相应矿产总储量的比例。高的全球储量比拥有在全球矿产资源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潜在可能性。

(2)矿石质量。矿石质量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国内矿石的平均品位、品级、集中程度以及相关保存环境好坏的总和。矿石质量会影响矿产开采成本、国家盈利以及保护性开采工作的开展。质量好的矿石不仅带动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国家进行保护性开采,进一步有助于矿产资源的统一管理。

(3)矿业技术。除了受自然因素的约束,矿产资源的品质同样也受矿业技术(开采技术、冶炼技术等)发展程度的影响。当前品质差的矿产可能随着矿业技术的发展而变成品质较好的矿产。同样由于目前全球矿业技术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各国界定优品质矿产的标准也不一致,因此存在品质相对较差的矿产在另一个国家就变为优品质矿产的可能性。不仅如此,随着矿业技术的发展,将会有之前品质较差或达不到工业品位的矿产逐渐变为优品质或能进行盈利开采的矿产资源,同时在资源的储量上也会得到不断地增加。

2.2市场动态

矿产资源的市场动态反映的是国际以及国内市场对其需求以及依赖程度,同时也是对矿产资源不可替代程度的反应。市场动态大致可分为国内市场动态以及国际市场动态。全球出口量比、全球采储比反映矿产资源的国际市场动态变化,而内需量与出口量比体现的是国内市场动态变化。

(1)全球出口量比,指国内矿产资源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比值,体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该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出口量比值越高则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而比值降低可能反映了国际市场对供应国的改变,或者对该矿产资源的依赖性降低。

(2)采储比指国内矿产资源产量与相应储量的比值,反映了国内对于该矿产资源的开采程度。采储比越大,开采程度就越大,就更可能作为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以稀土矿产为例,2011—2013年中国采储比稳居第一,平均比值为0.002 8,远高于其他国家,而储量比仅次于中国的俄罗斯和美国,却具有最低的采储比。同时国家也可以通过控制采储比来指导保护性开采特定矿产的产量指标。

(3)内需量与出口量比,指国内矿产资源的消费量与出口量的比值,反映了该矿产资源对国内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内需量与出口量比越大,则开采的矿产资源中相对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利用该矿产资源的比重更大。同样作为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应该严格控制国内内需量与出口量比,使其最大比例的为国内经济发展建设所利用。

2.3经济意义

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不能只局限于满足国内的发展需求,还应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现自身的经济价值。经济意义是指事物对社会和人在经济上的意义,主要包括可回收性、不可替代性以及经济价值这三方面。

(1)可回收性。可回收性是相应绿色发展理念的指标,反映了矿产资源符合绿色科学规范的程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应该考虑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对于回收能力较小矿产资源少量开采,寻找可替代矿产资源或者大力发展其回收利用技术;对于回收能力强的矿产资源,其符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政策要求。

德国、美国大力发展关键性矿产的回收利用,以应对其短缺的紧张形势[1-3]。对于中国来说,虽然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不一定是短缺矿种,但为了矿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的道路,不仅应该实行保护性开采,而且也需要对已开采的矿产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2)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表明了矿产资源对于社会发展的独特性,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济意义。不可替代性与依赖程度是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不可替代性越大的矿产资源,国家或社会经济建设对其的依赖程度越大。但是依赖程度越大的矿产资源,不一定是由不可替代性引起,可能与出口国的出口配额等有关。美国、欧盟很重视矿产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并系统地评价了关键性矿产的不可替代性[1-3]。对于可替代性差的矿产资源,都在加大力度进行替代物的研发。

(3)经济价值。主要是在社会中对自身价值的反映。经济价值是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人的主观意识、开采成本等有关。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改变而改变,当前经济发展需求越大,涉及的行业越多,其经济价值也就越大,同时也会受到人为意识的影响。以铝和黄金为例,曾经由于铝矿产资源冶炼技术的不成熟,使得铝的经济价值高于黄金,但是随着铝土矿储量不断增加以及冶炼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铝制品走向市场,使得目前铝的经济价值远低于黄金。而黄金本身在经济建设或工业发展的消耗量远远低于饰品和人为储藏的消耗量,其主要的经济价值表现在人对黄金主观上的喜爱以及作为货币的收藏。

2.4战略意义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家矿产资源,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实行从开采、选冶、加工到市场销售、出口等各个环节,由国家实行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必可不少,理所当然应该由国家实行有计划的统一管理,以进行保护性开采。战略意义主要涉及军事或国防意义、战略性产业应用以及境外获取难度三方面。

战略意义不仅包括了国内的发展建设问题,而且应该囊括国外对应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对于国外越短缺的矿产资源,中国在国际上相应的市场地位就越高,“话语权”也就越大。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实质上就应该是中国在国际矿产资源市场上的一把“杀手锏”,不仅抓住了其对于自身市场发展的不可或缺性,也抓住了国外市场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的“命脉”。

(1)军事或国防意义。国防安全是指国家处于没有风险(外来侵略以及颠覆),不需要进行军事及各方面斗争的客观状态。军事或国防意义是矿产资源对国防安全以及国家军事发展作用的体现,主要表现在矿产资源在国防工业中的应用情况。矿产资源在国防工业上运用得越广泛,其意义越大,战略性越强;同时,在国防工业上的用途越具有特殊性,其意义也越大,战略性也随之增强。

(2)战略性产业应用。战略性产业是指为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目标所选定的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产业,具有能够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可能性。根据当前中国发展形势以及相应的政策指向,在战略性产业中应用范围较广、具有特殊用途以及需求量较大的矿产资源,其战略意义越大。

(3)境外获取难度。欧盟和美国就其关键性矿产的供应风险进行了评价,其中美国把供应风险(R)作为三大一级评价指标之一[1-3]。境外获取难度大的矿产资源会导致有关矿产的经济发展承受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性大,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因此,矿产资源境外获取难度越大,其具有的保护性越强,战略性意义也就越大。

3 建立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体系的方法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体系应符合适应性、前瞻性、战略性、整体性、协调性以及动态性这六大原则。

(1)前期初步筛选。我国已经发现的矿产有172种,其中大多数矿产资源明显不符合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要求。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结合国外的短缺矿产,可以从国内现有的优势矿产以及战略性矿产资源中,选取符合条件的45种矿产资源作为重点评价矿种[4]。

(2)建立数据库。根据上述选取的指标(全球储量比等),建立这45种重点评价矿种的完整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需要进行实时更新。

(3)量化指标。选取的指标可分为两类:非数值指标和数值指标。对于非数值指标,可结合相关资料并召集多学科专家研讨,把指标量化为多个等级或者难度系数。例如以矿业技术指标为例,可以简单根据当前技术发展的成熟程度,分为不成熟、较成熟以及成熟3个等级,分别赋值1,2,3来表示。另一类指标(全球储量比等)的数值结果往往是多变化复杂的,可以对数据进行取整、取极值等方法简化。

(4)确定指标权重及数学建模。对各指标量化之后,结合收集的资料召集专家研讨,以确定每一个指标对于评价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权重,并把各指标权重进行合理的量化。整合各个量化的指标以及对应的权重,建立合理的动态数学评价体系。

建立的数学评价体系,不仅需要专家组的讨论以及检验,符合科学规范,而且需要利用1990年以前的离子型稀土、金、钨、锑、锡矿产资源的数据进行检验。1990年以前的离子型稀土、金、钨、锑、锡矿产资源是严格符合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要求,不会因为以后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内容的固化而影响。

(5)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确定。分别对45种重点评价矿产进行数学模型评价。根据数学评价体系结果,选取10~15个重要矿产资源作为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召集多学科专家进行最终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确定的研讨,并结合中国国情,从10~15种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中选取5~10种矿产资源,作为最终的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名录。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每5 a或一定时期进行一次动态调整,以符合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国防安全。

4 结 论

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具有优势矿产和战略性矿产的双重性质。无论是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是从国防安全等战略意义考虑,都具有不可或缺性。在本次的初探工作中,从定义、指标选取以及建立指标体系三方面入手,整体上对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并得出以下结论:

(1)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资源禀赋好、可替代性差、储量及产量占全球比重较大、国内市场发展需要且具有战略意义、国家有计划统一管理的矿产资源。

(2)分别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为资源禀赋、市场动态、战略意义以及经济意义;二级指标分别为全球储量比、矿石质量、矿业技术、全球出口量比、采储比以及内需量与出口量比、可回收性、不可替代性、经济意义、军事或国服意义、战略性产业应用以及境外获取难度。以此作为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矿种的确定指标。

(3)从前期初步筛选至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名录的确定,需经过5个系统的评价步骤,其中专家的指导和数学评价模型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NedalN,SeanX,StevenF,DaveS.AssessmentofCriticalMinerals:ScreeningMethodologyandInitialApplication[R].USA:theOfficeofScienceandTechnologyPolicy, 2016.

[2]陈毓川.建立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和体系[J].国土资源,2002(1):20-21.

[3]PeterV,OleS,SaschaS,JensT,KlausW,MichaelR.AssessingtheneedforcriticalmineralstoshifttheGermanenergysystemtowardsahighproportionofrenewable[J].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 2015, 49: 655-671.

[4]张福良,许茗涵,李晓宇,等.建立我国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动态调整机制的初步思考[J].现代矿业,2016(1):1-3.

[5]RandyS.SenateHearingFocusesonCriticalMineralsandEffortstoEnsureU.S.Supplies[N].EarthandSpaceScienceNews, 2014-02-11(95).

通讯作者雷杭山(1993—),男,硕士研究生,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收稿日期2016-05-03)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pecified Minerals of Protective Exploitation in China

Zhang Fuliang1,2Lei Hangshan1,2,3Fang Yiping1,2Li Xiaoyu1,2

(1.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China Geology Survey; 2.Nation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Technical Guidance Center,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3.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Beijing)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ing industry in the world,the protective minerals list that are determined before 1991 are not well applied to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situations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in the world,so,dynamic adjustment of protective mineral is imminent.the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protective specified minerals of China are analyzed briefly,the definitions of protective specified mineral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combing with the related data of the world,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pecified minerals of protective exploitation in China is established preliminarily,besides that,the thought of establish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pecified minerals of protective exploitation in China is proposed.

KeywordsSpecified minerals of protective exploitation,Definition,Evaluation system

张福良(1968—),男,研究员,博士,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4号。

·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矿种替代性保护性
美国少年司法替代性教育项目的运行框架与经验启示——以德克萨斯州为例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我国非金属矿种历史沿革及修订建议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
关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为例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我省启动13个矿种利用现状调查
山东省矿业权冰冻6年 近期有望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