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活血化瘀方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6-08-15 02:44
光明中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中医

段 予



中医活血化瘀方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段予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妇科(濮阳 457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等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整体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雌激素水平差异不明显,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95.56%(4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3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用药反应率4.44%(2例)和对照组8.89%(4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雌激素水平,增加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医;活血化瘀方;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含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大多为良性[1]。子宫肌瘤发病机理复杂,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气滞、血瘀、痰湿、正虚、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该病的原因[2]。本文作者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方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其中,观察组年龄在29~57岁,平均(36.65±2.33)岁,病程1月~6年,平均(2.56±1.45)年,肌瘤体积0.78cm~6.84cm,平均(4.27±1.49)cm;对照组年龄27~56岁,平均(35.98±2.45)岁,病程1月~5年,平均(2.61±1.38)年,肌瘤体积0.83cm~7.04cm,平均(4.36±1.52)cm。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和仪器检查,均为子宫肌瘤确诊病例,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并发性疾病和精神障碍,意识清晰,签订知情通知书,自愿参加本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运用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口服米非司酮(秦皇岛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5)12.5mg/次,2次/d,连续治疗3个月。

1.2.2观察组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薏苡仁 30 g,鸡血藤15 g,淫羊霍 15 g,台乌10 g,桂枝8 g,赤芍8 g,牡丹皮8 g,香附8 g,红花8 g,桃仁8 g,当归8 g,茯苓8 g,枳壳6 g,用600ml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经期停服。治疗期间,不再服用其他药物和使用其他方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做B超监测瘤体大小。1.3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雌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整体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整体治疗效果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B超显示瘤体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已经消失,B超显示,瘤体体积缩小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显示,瘤体体积缩小25%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消失,瘤体体积缩小不明显或没有缩小、有恶化趋势,整体治疗效果=(痊愈+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雌激素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雌激素水平改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FSH、LH、E2、P水平治疗前后观察比较一览表

注:治疗前后同组比较:P均<0.05。

2.2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整体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两组合计比较:χ2=4.0500,P=0.0442。

2.3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2例(4.44%),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4例(8.89%),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两组合计比较:χ2=0.7143,P=0.3980。

3 评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妇科肿瘤,通过腹部检查和盆腔检查可对患者进行确诊,多项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是子宫肌瘤生长的主要依赖对象[3,4],因此常规保守治疗多以抗孕激素来抑制肿瘤生长,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有很强的抗孕酮作用,在常规保守治疗子宫肌瘤中效果可观[5,6]。而中医理论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病主要是情志所伤、饮食不洁、寒邪入体而导致的气血不畅,寒凝瘀血所致,属“带下”“癥瘕”“崩漏”范畴,是气滞血瘀蕴结于胞宫所致[7]。故在中医治疗中要从病因病机、气盛气衰辨证施治,非经期治疗原则为清结散癥、活血化瘀,经期则为健脾养血、固冲止血[8]。结合本研究,活血化瘀方中的薏苡仁、赤芍、牡丹皮、红花、桃仁、枳壳具有理气解郁、活血散瘀的作用,鸡血藤、淫羊藿、当归、茯苓、桂芝具有补血通络、健脾和胃、固精安神的功效,运用此方一日1剂,经期停服,可达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温中的作用。

本文结果提示,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的观察组,在FSH、LH、E2、P雌激素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运用常规方法治疗后的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治疗效果95.56%(4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37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率4.44%(2例)和对照组8.89%(4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可靠。这与国内诸多临床中医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子宫肌瘤,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抑制雌激素分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婷婷.中医治疗子宫肌瘤预后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1):50-51.

[2]蒋文蔚,黄学锋.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161-2163.

[3]沈杨,许茜,徐洁,等.子宫肌瘤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 3):189-193.

[4]韩虹娟,李冬华,郑九波,等.从中医心身医学思想探讨子宫肌瘤的防治[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 8):1582-1584.

[5]裘丽俊.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 1):121-123.

[6]刘丽芬,徐蕾,张春艳.中医治疗子宫肌瘤5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7):33-34.

[7]王晋生.中医活血化癖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50-251.

[8]陈庆云,张小燕.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 12):950-952.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5.005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5-0616-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惠2015-04-10)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中医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