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森林植被与地质灾害关系的探讨*

2016-08-16 10:47汪建明
福建林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阔叶林植被面积

汪建明

(建瓯市林业局,福建建瓯353100)

建瓯市森林植被与地质灾害关系的探讨*

汪建明

(建瓯市林业局,福建建瓯353100)

本文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通过对其森林生态植被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充分利用森林植被与水土保持的关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选择树种,开展森林生态修复;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等对策,进行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为有效整治地质灾害等生态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建瓯市;森林植被;地质灾害;生态修复;对策

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森林不仅仅为人类提供林产品,更重要在于它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自然灾害等多种特有效益[1],即森林植被与水土保持、地质灾害有密切关系。由于森林有枯枝落叶、下层植被、林木的根系等阻拦,使流出的速度缓慢,从而防止地表侵蚀和水土流失,抑制泥石流的形成。据研究测定,表土覆盖着落叶要比裸露地侵蚀少20%[2]。在森林地带土壤中密布着网络般的树木根系,盘固着土壤,防止土壤分散、滑动和崩塌。建瓯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重点县(市)之一,森林覆盖率虽较高,但森林质量较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因此,应通过生态修复这一重要生物措施,来加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以达到有效治理地质灾害等生态问题之目的。

1 建瓯市自然地理概况

建瓯地处东经 117°58′45″—118°57′11″,北纬 26°38′54″—27°20′25″之间。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山带走向由东北趋西南,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县平均气温18.7℃,无霜期平均286d。最高温度达41.4℃,最低温度为-7.5℃。年平均降水量为1662.9mm,主要集中在5—6月间。冰雹多出现在4月前后,洪水一般发生在6月,干旱以7—9月较常见。年平均日照时数1812.7h。因此,建瓯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植物生长尤其是林木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建瓯市森林植被现状

据调查统计,2015年底建瓯市林业用地面积35.1023万h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3.30%;有林地面积33.5593万hm2,森林覆盖率78.8%,绿化程度94.0%[3]。但存在着森林资源质量下降、结构失调和生态效益下降等现状,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2.1 用材林多,生态公益林少

用材林、生态公益林面积分别为12.6208万hm2、5.2305万hm2,面积之比为70.7:29.3。生态公益林面积仅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15.59%。

2.2 人工林多,天然林少

林分中人工林面积11.0125万hm2,比1985年增加5.6378万hm2,比增104.90%;天然林面积6.8582 hm2,比1985年减少5.1791万hm2,比增-43.03%。人工林与天然林面积之比为61.6:38.4。

2.3 针叶林多,阔叶林少

用材林中针叶林面积11.7438万hm2,分别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34.99%,比1985年增加1.1591万hm2,比增10.95%,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主,且马尾松病虫害比较严重;阔叶林面积0.8770万hm2,仅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2.61%,比1985年减少5.1723万hm2,比增—85.50%。针叶林与阔叶林面积之比为93.1:6.9。近年来,虽比较注重营造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但比重还很小。

2.4 竹林纯林多,竹木混交林少

竹林以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ea)纯林为主,竹阔混交林少。竹林面积8.9363万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26.63%,比1985年增加3.4390万hm2,比增62.56%,且大多数为毛竹纯林,少部分为竹木混交林。

2.5 落叶、灌木经济林多,常绿乔木经济林少

经济林面积6.7522万hm2,其中落叶树种锥栗(Castanea henryi)林面积3.8567万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11.49%;灌木茶(Camellia sinensis)面积0.8533万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2.54%。

2.6 不同类型的林林,生态防护效能不同

由于不同类型的森林,林相结构稳定性、根系发达程度、枯枝落叶分解速度及人为干扰程度等不同,造成生态效能有差异。即天然林大于人工林,生态林大于用材林,阔叶林大于针叶林,竹木混交林大于纯竹林,常绿林大于落叶林、竹林、经济林,乔木林大于灌木林,郁闭度高的森林大于郁闭度低的森林,近成过熟林大于幼中林。

3 建瓯市地质灾害发生与森林植被关系

近年来,建瓯市森林面积虽然有所增加,但存在森林质量下降、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病虫害加剧,破坏森林植被,尤其是生态功能最强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急剧减少等问题,已成为建瓯市遭受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人为因素:一是以消耗天然阔叶树资源的木材加工企业乱收购,助长了盗砍滥伐阔叶林严重;二是竹农盲目采取扩鞭扩大毛竹林,造成“蚕食”天然阔叶生态林严重;三是成片开发榛、茶、果等经济林,尤其是坡度大于25°山坡地的经济林占相当大的比重,加上“精耕细作”、除草剂广泛使用的管护模式,地表植被破坏和表土流失严重;四是交通、拓城、工业园区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造成“青山挂白”和植被脆弱。

建瓯市虽为林业大县,但水土保持形势依然严峻,最新的遥感资料显示,建瓯市水土流失面积达4.04万h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9.60%,被确定为福建省22个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建瓯市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类型。

地质灾害与森林植被密切相关,通过调查不同植被类型发生的地质灾害(表1),结果显示:全市共有地质灾害点204处,毛竹林占68.14%,锥栗林占21.08%,茶果林占10.78%,完好的阔叶林比例为零,而其中最容易引发泥石流的又以锥栗林最为严重。

表1 建瓯市地质灾害点植被状况表

4 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地质灾害虽与地理等因素有关,但追究其频率提高与加重的原因,实与人类破坏森林生态环境有重大关系。人类具有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能反省自身周围环境,若违反自然规律办事,破坏森林,人类将付出数倍的代价,得不偿失。因此,鉴于森林在治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中具有特殊的有效作用,提出如下措施对策。

4.1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采取推广科学的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坚持依法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局部治理与流域治理相结合、上游治理与下游治理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严禁天然林采伐,关闭或转产以消耗天然阔叶树的木材加工企业;全面推广不炼山造林,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发展立体生态林,采取封山育林和营造阔叶林、混交林,开发食用菌代用原料;把地质灾害点划定为生态红线,防止新的地质灾害点产生;保留和恢复常绿阔叶林“带帽”,严禁毛竹扩鞭“蚕食”阔叶生态林;注重“四旁三线”生态建设,达到绿化、美化、香化、季化;加快生态村建设,普及省柴灶、沼气、液化气、电能、太阳能等。

4.2 科学选择树种,开展森林生态修复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发展用材、观赏、经济等植物资源,注重科学选择具有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常绿、阔叶、耐旱、耐水湿、耐寒、耐瘠薄等适应性和水土保持能力强的植物,建议选择适合建瓯市种植的植物11科15属20种植物[4](详见表2),加以科学培育与推广,加快修复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生态系统,提高林分质量,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态效益和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如:1)针对毛竹林水土流失问题,可采取选择套种耐阴性树种[2],形成竹阔混交林,同时可在竹林下套种中草药;2)针对锥栗林水土流失问题,可采取林下套种茶叶、地菍、黄毛耳草等中草药,营建榛阔混交林或“退榛种阔”;3)针对茶果林水土流失问题,采取建立生态茶果园,套种常绿阔叶树,注重边坡植被绿化;禁止毁林开垦茶果园,尽量利用已是水平带的抛荒撂荒农地。

表2 建瓯市常见水土保持20种植物名录

4.3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生态建设投入

各级政府应把重视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利国利民大事和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工作来抓,纳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树立和宣传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美好家园的理念,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措施,把生态林业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继续加强现有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阔叶树造林补助标准,引导鼓励林农种植优良乡土珍贵常绿阔叶树种和发展复层林立体经营;加大对森林培育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科技支撑。即应抓住森林是治理地质灾害的关键环节,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群策群力地大力推进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使建瓯的山变得更青,水变得更秀,空气变得更清新。

参与文献:

[1][日]只木良也,吉良龙夫.人与森林——森林调节环境的作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东北林学院.森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36-37.

[3]建瓯市森林资源调查与经营方案编制办公室.建瓯市森林资源调查报告,1998.

[4]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一~六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丁 珌

Disscus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Forest Vegetation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Jian'ou County

WangJianmin
(Jian'ou CityForestryBureau,Jian'ou Fujian 353100,China)

Jian'ou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on this paper.The status of forest ecological veget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the relations of forest vegetation to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ere fully use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o select tree species scientifically to start forest ecological restorations,and to formulate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improv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and launch fores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es for effective regulation ofgeological disasters.

Jian'ou County;forest vegetation;geological disaster;ecological restoration;countermeasure

P694

A

1003-4382(2016)08-0038-03

2016-03-22

2016-05-31

汪建明(1960-),福建建瓯人,助理工程师,从事营林与林政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阔叶林植被面积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怎样围面积最大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世界之窗 钱江源,探路国家公园
面积最少的国家
阔叶林培育及保护对策
用固定样地法监测银瓶山阔叶林物种多样性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