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选拔:现状与优化建议
——基于吉林省六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调查

2016-08-16 09:17
关键词:品性任课教师幼儿教师

金 兰



□教学研究

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选拔:现状与优化建议
——基于吉林省六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调查

金 兰

良好的生源质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前提条件。调查吉林省六所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现状发现,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对学生素养满意度不高,其招生选拔存在招生选拔维度一元化、招生选拔要求笼统化、招生选拔方式单一化的问题。针对此情况,有关部门可以采取趋向多元化的选拔维度、趋向具体化的选拔要求和趋向综合化的选拔方式的策略以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的现状。

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1]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告决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规划纲要》和二孩政策的实施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学前师资需求必定表现旺盛,随之而来也向学前师资培养院校提出严峻挑战。其实早在2010年11月,国务院就在《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确保良好的生源质量是完善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重要前提条件。改革幼儿教师教育招生选拔,从起点上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质量,已经成为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设计与实施

就目前收集的资料来看,吉林省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学校为17所。其中,开设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为8所,开设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为7所,兼具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为2所。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其中2所本科师大、2所兼具本专科的师范大学、1所综合大学和1所专科层次的师院分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为调查对象。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文献法。针对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中的各类问题,研究者自编《吉林省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情况调查问卷》A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卷)和B卷(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卷)的前测问卷。经过小规模试测,研究者将前测问卷回收、分析之后,编制正式问卷,向吉林省的6所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发放、回收,剔除无效问卷,统计回收率,对每份有效问卷进行编码,输入数据,核对无误后,选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者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的观点与看法,以发现问题或获取新视角。研究者还收集有关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的文献,了解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学术见解,通过查阅《普通高校招生指南》以获取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要求等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对学生素养的满意度

表1 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对学生素养满意度的统计量

通过对获取的78份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对学生素养满意度进行评价的总均值为2.73,略高于中等临界值2.5。分析八组数据可知,“沟通表达”的均值最高(M=2.92),标准差较小(SD=0.38),而“专业认同”和“奉献精神”的均值最低(M=2.49),标准差较大,分别为0.67和0.69,数据表明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对学生沟通表达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评价相对趋同,但对专业认同和奉献精神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评价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

分析频率可知,分别有43.6%和41.0%的被试对学生的奉献精神和专业认同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分别有25.6%和21.8%的被试对学生的责任感和艺术基础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在“奉献精神”和“专业认同”两个选项中均有超过10%的被试选择了最低值“1”,分别为11.5%和10.2%。在“责任感”和“艺术基础”两个选项中均有超过5%的被试选择了最低值“1”,分别为7.7%和6.4%。数据表明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奉献精神、专业认同、责任感和艺术基础表示强烈不满。

(二)目前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计B卷(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卷)的开放式问题,任课教师在回答“招生选拔需要做哪些调整”时,较多提及“技能”“奉献精神”和“面试”。结合深度访谈获得的资料,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招生选拔维度:一元化

幼儿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幼儿对幼儿教师的强烈依赖性和向师性,决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选拔采用与其他专业相同的标准是不恰当的。我国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选拔标准与其他专业相同,一元化表现得极为突出,更多是对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方面进行考察,而较少涉及对学生专业认同、专业品性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考察。在任课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满意度的调查中,任课教师对专业认同和奉献精神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评价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单纯注重知识维度的考察无法保证学生的专业认同、专业品性和专业技能水平。目前就连关注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招生选拔,也只能基本保证本科生源的文化水平,而专科生源的文化水平则不容乐观。B大学师范分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访谈中提到:“我们过去招生不但对中考成绩有要求,还有面试环节,能基本保证招来的学生喜欢幼儿教师职业,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现在随着高考扩招及社会对学历要求的提高,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都选择读高中,我们早已取消了面试环节,现在五年制专科招收的初中生源远不如前。有些学生不但专业技能基础差,而且文化基础也很差,交上来的作业错字连篇。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把大量的学习时间浪费在梳妆打扮上。生源质量不行,我们就没法保证培养质量。”选拔标准维度的一元化对于保证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质量已经是不小的挑战,而录取分数的低分化,特别是中考录取分数不断降低,则使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质量更加没有保障。

2.招生选拔要求:笼统化

高校除对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要求之外,有的在学生所学外语的语种方面提出进一步要求,如招英语考生;有的在学生的身高方面提出进一步要求,如男生身高170cm以上,女生身高158cm以上。招生选拔标准的单维化直接决定招生选拔要求的笼统化。目前高校选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过于笼统、简略,而非具体、详尽,无法对考生是否愿意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以及是否具有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潜能做出全面的判断。不愿意成为幼儿教师或不具备学前教育基本素质的生源无法保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最终导致难以实现培养目标。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选择本专业理由的调查中,仅有35%的被试是由于喜爱幼儿教师职业,剩余65%的被试都不是基于对职业的热爱,其中29%的学生是出于对升学的极大需求,12%的学生考虑到就业因素,10%的学生是受他人影响,还有14%的学生是由于其他原因,如调剂。经过招生选拔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不是出于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选择本专业,他们就很难产生专业认同感,更难激发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与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评价学生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相互印证,即部分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奉献精神、专业认同、责任感强烈不满。

3.招生选拔方式:单一化

我国的职前幼儿教师选拔仅仅以中考或高考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缺乏自我评价、质性评价等多元化形式。尽管有的学校在选拔特长生时进行面试,但面试更多考察的是专业技能,而较少涉及专业品性。幼儿教师是培养的,也是天生的,除非已经具备初步的专业品性,否则职前幼儿教师在短短的几年内根本无法养成合格幼儿教师所需要的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幼儿教师教育在候选人已有的品性基础上再进行专业培养和扩展才能达到较好效果。[3]47正是招生方式的单一化,使得很多不愿意成为幼儿教师或不具备学前教育基本素质的学生进入该专业领域,在接受了一系列专业培养之后,有的学生选择改行,有的学生毕业后根本无法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工作意向的调查中,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及相关工作的被试仅占65%。J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A教师在访谈中提到:“作为教师,我们非常痛心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到我们培养的很多学生都转行从事了其他职业。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是通过调剂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的,从入学开始就缺少对专业的认同,尽管通过几年的学习他们掌握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面临毕业,一权衡幼儿教师与其他职业的辛苦程度、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就另谋他就了。现在社会这么缺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然而我们培养的一些学生毕业后却不愿成为幼儿教师,不能不说这是一件憾事。”A教师提到的情况在很多高校都存在,选拔来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经过专业培养后却不愿意从事幼儿教师职业,这将给幼儿教师教育资源和幼儿教师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对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状况的统计分析,呈现了吉林省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的现实样态,即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对学生素养满意度不高,其招生选拔存在招生选拔维度一元化、招生选拔要求笼统化、招生选拔方式单一化的突出问题。可见,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针对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拔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一)招生选拔维度趋向多元化

21世纪初期,美国教师教育机构选拔职前教师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学业成绩不再是选拔的唯一标准,合格的职前教师应具备初步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品性,而且专业品性成为特别关注的重点。[3]482000年,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简称NCATE)提出 “任何准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候选人都必须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性,以便未来能帮助学生学习。”[4]2002年,NCATE在《教育院校认证专业标准》中提出,各州教师教育机构需要关注未来教师专业品性的培养和系统评估,专业品性将替代态度,与知识、技能共同成为美国教师教育标准的三个维度。[5]可见美国教师教育的招生选拔是三维度的,其相关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招生选拔维度需要由一元向多元转化,兼顾专业知识、专业认同、专业品性和专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选拨不仅需要考察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是否愿意成为幼儿教师以及是否具有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潜能做出恰当、正确的评判。只有设立多元化的选拔维度,高等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才有可能选拔到自愿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智力、感情、观念和性格特点都适合幼儿教师工作的优秀候选人。

(二)招生选拔要求趋向具体化

幼儿教师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专业人员,其所提供的社会服务是特殊的和不可替代的。幼儿教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幼儿教师工作本身的专业性要求幼儿教师教育的招生选拔必须有明确的、有针对性的选拔要求。选拔要求是根据选拔维度提出的具体条件。多元化的选拔维度要求全面、具体的选拔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选拔要求可以分为基本要求和专业要求。基本要求具体包括:候选人无精神病史;无传染性疾病;无行走障碍;行走步态无明显跛;脊柱无明显侧弯;无驼背;手指完好无损;无口语表达障碍;无听力障碍;无严重视力障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专业要求具体包括:知识维度要求候选人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学习能力;专业技能维度要求候选人吐字清楚,具备学习音乐、美术、舞蹈课程的能力等;专业认同维度要求候选人喜欢学前教育专业并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专业品性维度要求候选人具备奉献精神、正直感、使命感及富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等。

(三)招生选拔方式趋向综合化

为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必须选拔那些有潜力、有资质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候选人。国外对师范生的选拔方式呈现综合化特征。如英国师范生录取的依据是中学推荐信、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成绩和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成绩;法国的考试既有笔试又有口试;美国需要申请者提交申请表、高中成绩报告单(标明成绩在班级中的名次),提供由教师或校长写的“道德品行书面证明”以及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的成绩来考察其知识、技能和能力。[6]芬兰开办学前教师教育的大学除了最基本的纸笔测验作为选拔的条件外,各大学还会依据各自的办学特色辅以个人或团体访谈、试讲、性向测试等多元评价方法,综合考虑每一位入学者的能力,以期最终寻得最适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学生,而非最优秀的学生。[7]选拔幼师生时运用综合化的选拔方式才有可能实现多元化的选拔维度和具体化的选拔要求。但在我国幼儿教师职业社会认可度不高、待遇较差的大环境下,如果选拔幼师生的方式太过繁琐,那么有可能使一些期望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学生望而却步。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只能增加一些比较容易操作的方式。过去中专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时曾采取过笔试加面试的方式。面试是由招生学校自行组织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授、专家,对候选人进行面对面的现场问答交流,以面试成绩作为是否录取的决定因素的一种招生方式。在当时中专仅本地区招生的情况下,面试方式比较经济、有效。目前高等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全国招生,面试操作成本增加,这将给学生造成不小的经济负担。面试显然与当前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现状不相适应。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探求简单易行且经济有效的选拔方式。比如,除笔试成绩外,可以要求学生提供由其所在高中的教师或校长填写的关于学生专业认同、专业品性和专业技能情况的调查表。此方式既不会给学生增加太多负担,又能对学生的潜力和资质有所了解。与此同时,为鼓励和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国家还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如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鼓励性资助、奖学金或给予优惠贷款,准许毕业后愿意去县镇和农村工作一定年限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免还贷款或少还贷款等。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5-10-1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5-10-29)[2016-01-15].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0/29/c_1116983078.htm.[3] 曾琳.美国职前教师培养:入学选拔的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10):44-49.

[4] NCATE.NCATE 2000 Unit Standards[EB/OL].(2013-06-10)[2015-12-06].http://www.sde.ct.gov /sde /lib /sde /Word…/ NCATE 2000 standards.

[5] NCATE.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Schools,Colleges,and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R].Washington,DC:Author,2002:8-10.

[6] 屠天源.改革师范生的选拔方式,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J].教育探索,2007(5):74-75.

[7] 汤成麟,谢辉婷,孙甜甜.芬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探析及其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1):83-96.

【责任编辑 李 丽】

G642.0

A

1009-5101(2016)06-0130-04

2016-01-26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幼儿教师教育合理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5BS52);吉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GH150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金兰,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研究。(吉林 132013)

猜你喜欢
品性任课教师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品德教学须关注品性、悟性、灵性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不同地域学生融和品性培育”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分析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