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独立电影的文化价值及产业化之路

2016-08-16 09:04陈海英王振楠
电影文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产业化

陈海英 王振楠

[摘要]过去的20年,中国独立电影不仅为主流电影市场输送了不少创作好手,还涌现出很多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斩获殊荣的作品。本文将对国产独立电影的独特性和其内在的文化价值进行探讨,研究国产独立电影的生存环境,对比分析其他国家独立电影的成长及其与电影市场大环境的关联,探求国产独立电影的产业化之路这个问题的答案,以及思考目前探讨这个问题的时机是否已经到来。

[关键词]独立电影;文化价值;产业化

中国独立电影有可能与本国电影市场形成对接流通吗?国产独立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又为中国电影领域培养了储备人才,然而除此之外,国产独立电影之于中国电影的主流市场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意义吗?他国的独立电影产业化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有没有成功经验可学习?所谓国产独立电影走向产业化的话题,到底包含了什么深层含义?而我们确定研究这个话题的时机真的到来了吗?

一、中国独立电影的文化价值

纵观中国的电影市场,主流商业影片并不愿意抒写具有时代意义的当代生活,相反,它们更热衷于展现以古代为背景的争斗或者权谋,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刺激观影消费,赚取票房收入,它们甚至完全背离了现实主义思考。与主流商业影片截然不同的是,国产独立电影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冷静思索,它们用写实的手法记录现实社会中的困境与感情,是依赖电影人自觉性而存在的文化行为。假如作为大众文化艺术的电影市场没有了独立电影的坚持,就等于失去了对现实的诠释,即使仍然抒写了现实,也不会是全面的、真实的。许多独立电影出身的导演,例如贾樟柯和王小帅等,他们虽然已经走出了独立电影的小圈子,但是他们的作品仍然始终凝视着现实。贾樟柯曾经表示,他们用电影的形式继续关注着生活中的艰辛,恰恰是因为他们要改变这种艰辛,试图过上更好的生活。时至今日,贾樟柯仍然依赖电影来实现对自由的追寻。

国产独立电影的创作者们秉持追寻美好和自由的原始动力,在其作品中描绘出真实的现实画面。尽管这些作品被很多西方评论者片面地用政治体制之内的语境来诠释,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情感和魅力,然而,国产独立电影依然坚持全面真实地为国人乃至世界描绘出一幅中国当代的风景图。虽然有的电影人有了名气之后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但是独立电影淳朴有力的创作风格、剖析现实的抒写态度仍然影响着整个电影界。真正成熟的艺术工作者,其创作风格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例如著名导演张元,他始终凝视着边缘人群的生活现状,其作品依然保持着淳朴粗犷和冷峻尖锐,极其富有张力。比之早期的作品,非但没有改弦易辙,反而在原来风格的基础上更见沉稳和压抑。

著名导演贾樟柯被洛迦诺电影节授予了终身成就奖的荣誉,因为他的作品都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他敏锐的视角和在美学方面的严谨打动了评委,他的作品用贾樟柯式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当代真实的中国。宁浩导演的作品《疯狂的石头》一经上映便受到热议,他的宁式幽默打动了观众,也标志着独立电影对抗主流商业片时的胜利。宁浩导演的作品虽然也用幽默征服观众,但观众感受到的却并非毫无思考的欢乐。其作品背后对现实社会的反讽,对社会底层人物艰辛的感知,足以让单纯追求票房利益的导演们感到惭愧。这些独立电影人的脱颖而出,昭示了国产独立电影的文化价值,也是其走向产业化的前兆。

假如国产独立电影的魅力唯有依靠这些已经走出独立电影圈的电影人来彰显,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有的独立电影人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艺术之路,他们没有想方设法突破自己的圈子,成为体制内的著名导演,而是不疾不徐地开展自己的创作,例如四川籍的导演应亮。应亮的创作风格极富有特色,他将成为中国电影发展中一名标杆性的人物。他的多部作品都用现实主义风格的视听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四川小城,例如《背鸭子的男孩》《慰问》等。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诱惑与绝望,对于现实中的社会充满了窥视甚至参与的欲望。为了配合其作品的写实主义和批判思想,应亮坚持使用最基础的技术设备,起用不专业的群众演员,这使得他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朴实感,这也表现出他专注于钻研叙事手法及视听语言的精神。而以黑龙江鹤岗为创作土壤的耿军则与应亮的风格不尽相同,他的作品荒诞不羁,看似不着边际,却描绘了底层小人物的众生相。耿军坚持认为所有的生命体都在宿命的禁锢中无力挣扎,他影片中的人物都来源于真实生活,这些形象在现实中南辕北辙,而耿军用故事将他们融合在一部影片中。尽管电影作品总是戏剧冲突不断,可真实的生活中却总是有更多荒诞不经的遭遇。耿军作品中如同胡编乱造一般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原汁原味的东北风情,比主流导演的作品更加真实可亲。

二、中国独立电影的产业化之路

国产独立电影走上产业化的道路,简而言之,就是独立电影的商业化之路,如何研究出成熟的管理机制,使独立电影的创作形成模式,并将其推向市场,在市场上获利后再重新扩大生产。实际上,这与用影像来传达对现实主义的描绘与思考的理念并不相悖。尽管有些人依然担心当独立电影踏上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之后,会在物质的诱惑下失去自我,沦为追求金钱的商品,而失去其艺术价值。可是,假如国产独立电影由于过于担心艺术性的遗失而不肯走市场化道路,就如同一个根本没饭吃的人却害怕患上三高症一样。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他国独立电影的产业化发展来借鉴经验。

20世纪90年代,美国好莱坞类型片充斥泛滥,难以突破类型化的叙事架构,英雄总是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化险为夷,结局总是主人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死气沉沉又毫无新意。这个时候,独立电影的出现带来了新意,突破了类型影片的固定模式,不再囿于普遍的道德取向和叙事架构,而是开创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叙事模式,为美国电影注入了许多活力。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低俗小说》一经上映便引起了轰动,独立电影日益受到关注,好莱坞看到了独立电影的商业价值。安东尼·明格拉的作品《英国病人》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荣誉,独立电影的魅力再度彰显。独立电影的发展越来越乐观,大成本制作的独立电影和主流商业片的界限在逐渐消融,独立电影由于其显著的票房号召力而被电影市场所重视,并张开怀抱将其吸收。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为个性的小成本影片带来了与观众直接沟通的机遇,随着社交方式的多样化与自由化,观众的审美视角也更为广阔,独具个性的独立电影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不同于美国独立电影对主流电影市场的“归顺”,日本独立电影则与主流制片巨头展开了一场实打实的竞赛,并最终赢得了胜利。20世纪90年代末,独立电影的发行数量占整个市场的绝大部分。在日本,独立电影人不仅始终秉持艺术上的创造力和情感上的感染力,而且他们很容易就能获取资本。

日本独立电影不仅丰富了日本电影市场,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亚洲电影的魅力。不同于中国的现状,日本导演有绝大多数都曾是独立电影人。日本的独立电影能够成功地完成产业化蜕变,离不开长久以来的培养和支持。20世纪70年代末,主流资讯杂志通过举办活动来支持学生进行电影创作,很多新生代导演获得了展示的机会。80年代,主流电影制片公司竞相培养新生代导演,推举他们创作院线影片,很多经营不善的大企业和投资机构也都参与到独立电影创作的投资中。除此之外,很多电影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电影后备人才成长的摇篮。在东京,有很多小型的电影院,50年来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独立电影的受众。与商业片的市场轰动不一样,独立电影培养观众的过程需要更长的时间。河濑直美的作品《萌动的朱雀》足足耗费了七个月的时间才使得票房收入抵过了成本。

如果独立电影没有进入观众的视野,那么分析它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枉然。独立电影一定要保持互动,不仅是和当下社会的互动,也是和之前作品的互动,这种互动的实现,其基本前提就是独立电影必须要接触到观众,否则一切都是虚无,独立电影如果没有观众,也绝不会健康地成长。观众的数量和制作成本的关联还需要接受市场的衡量,在当下的网络时代,许多文化产品迎来了新一轮机遇,我们相信,独立电影也能在网络时代找到新的契机。

当前,国内也有了一些扶持独立电影成长的机构,他们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创新纪录片,他们不仅为所扶持的项目解决资本难题和技术指导,还会在宣传和发行环节提供扶助,几乎涵盖了电影制作的整条产业链。张经纬的纪录风格作品《音乐人生》在金马奖上斩获了殊荣,最初它只是一部投资尚且没有超过十万的半成片。而在CNEX的扶持和帮助下,《音乐人生》不仅制作完毕,还一炮而红,票房成绩令人震撼,成为当时纪录片中的佼佼者。资深导演吴文光发起了“村民影像计划”,号召基层社区民众投入影像搜集工作,对于现下的收益却并不在乎。南方报业帮助导演周浩成立了工作室,成为纸媒扶持电影产业的一项成功案例。

《东方早报》也为了扶持纪录片创作而成立工作室,作为传统纸媒,给予独立电影这样的扶持,绝非单纯是为了积累影像资料而已。贾樟柯本身就是独立电影圈子走出的电影人,作为享誉国际的著名导演,他提出了“添翼计划”来支持新生代导演,韩杰的作品《Hello!树先生》为这项计划交上了第一份圆满的答卷。除此之外,刘德华、宁浩等知名电影人也纷纷利用自身的号召力为新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导演杨弋枢成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项目,为其小规模的创作模式找寻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契机,同样也是独立电影发展模式探索的路线之一。

天画画天是一家致力于扶持独立电影产业化制作的民营企业,它致力于打造新生代独立影片导演的孵化机构,其目标是发掘有创造力的新电影人,利用自身资源扶持其发展。一经与天画画天签约,导演不仅能获得影片制作的资金,还能得到更多宣传和发行的渠道。天画画天扶持下的作品,有的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荣誉,有的走向了主流视频网站,有的则被电视台购买,天画画天在独立电影方面的投入得到了回报。天画画天的盈利模式不仅限于电影在各渠道的版权,它还致力于建设针对于独立电影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院线。

假如这条艺术院线真的建成,中国电影市场将会面临发展的差异化以及消费的两极分化。可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仍然需要面对,天画画天联合其他民间机构建立的艺术电影院,也只能放映受到广电总局认可的影片,尽管其在创作风格上是独立电影,可却并不能代表所有独立电影的魅力。中国电影市场历经十年探索,从缺乏市场步入了缺乏产品的时代。我们所面对的很多困难单纯依赖电影业恐怕也无力解决,而是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和政治角度做出某些扶持。例如,放宽电影风格和内容表达的自由限制,制定完善的电影级别划分制度。如果不能实现政策上的鼓励,所谓的艺术院线根本无法实现其在独立电影产业化道路上的意义,本文始终在探讨的话题,也不过是个毫无意义的话题。

三、结语

除了发展院线渠道,电视与视频网站也是国产独立电影的重要发行渠道。电视频道的审核要求是严格遵循广电总局的要求,导演周浩决定将他的新作品卖给视频网站进行播放,实际上是面对独立电影渠道资源不够丰富的局面下的无奈选择。从独立电影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艺术创作原本就不是单纯为了攫取物质收益,其作品不能被更多的观众看到,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这比经济上的窘迫还要令他们痛苦。在发展渠道依然狭窄的局势下,任何有关独立电影艺术性的评判都是不客观的。国产独立电影的产业化道路是不可能完全依赖民间力量和市场调控的,它需要政策上的宽容和渠道上的拓宽,假如作品连走向市场的可能都没有,还谈何产业化发展呢?

[参考文献]

[1] 彭侃.西方研究视野中的中国独立电影:回顾与反思[J].现代中文学刊,2011(01).

[2] 张鹏,曹娟.中国独立电影的边界[J].电影文学,2010(14).

[3] 方劢可,张雪莲.巡航与叙述:中国与美国的新独立电影[J].世界电影,2007(01).

[4] 黄珞.论当代中国独立电影发展之路[J].电影文学,2012(10).

[5] 王炎,夏江玲.中国独立电影之魅力[J].电影文学,2009(15).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地热能产业化开发PPP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