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流通推进城镇化建设

2016-08-19 04:06陈丽芬
商业文化 2016年21期
关键词:流通城镇城镇化

文/陈丽芬

内贸流通推进城镇化建设

文/陈丽芬

内贸流通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变量,是决定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的时代因子。从流通主体、载体、格局、方式、业态、体制等各流通元素入手,按照“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布局优化、城乡统筹、智慧集约、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四化同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原则,将流通革命嵌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推动城镇化发展主要驱动力由生产向流通转变、由投资向消费转变、由工业向服务业转变,使内贸流通业成为构建新型城镇的向心轴和主引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实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

流通主体:以人为本,推进农民市民化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推进农民市民化的主要任务是让农民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能够就业,能够享受市民待遇。发展流通产业、培育流通主体是农民市民化的路径选择,主要原因有:一是流通产业可以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吸纳能力;二是流通产业可以提高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让农民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同等服务。

我国虽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是工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农民进城当工人的传统模式不复存在。服务业和制造业相比,劳动力吸纳力更强,能够吸纳大部分的农村转移人口,也为一部分不适合工业就业的农民找到出路。流通产业点多面广、门槛低,其发展将成为吸纳就业的最大容器。未来我国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将更多依靠流通业驱动。一是要激活各类流通主体发展新活力,大力支持小微流通企业发展,提高大中型流通企业竞争力。通过培育流通主体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发挥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为城镇化推进提供支撑能力。二是要延伸流通产业链条,向生产、研发、营销、服务等上下游链条延伸,鼓励流通业新业态产生,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流通业要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技能培训机会,使农民快速适应城镇的用工需要,提高流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农民对未来生活质量的预期。

城市是经济活动空间,同时也是居住、娱乐和休闲的空间。城镇化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聚集到城市,社区商业、商场、购物中心、娱乐休闲等城市商业设施紧缺,城市需要新增大量商业配套服务设施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消费需求。另外,迁入城市的居民需求层次呈现多样化,例如,产品需求档次既有高端又有低端,风格既有朴实的,也有时尚的。因此,流通企业要抓住机遇,扩大商业设施的建设投入,消化城镇化带来的需求增量;更要增强综合服务功能,覆盖各类消费群体的诉求。流通企业要综合考虑城镇规模、城市定位、居民需求、农村转移人口等多方面因素来配置流通设施、布局流通业态;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丰富经营内容;注重城镇商业网点数量配比同人口与市场规模相匹配,业态、业种和层级同购买力与消费特质相适应。

古城小镇建设发展

银行选择企业融资

公益先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我国城镇化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镇质量的首要条件。从某种角度来看,城镇化过程也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代化的过程。流通基础设施作为流通的载体,要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农民市民化需求、区域经济一体化需求。未来,要稳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公平共享,加大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以进一步提高城镇承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能力,促进城镇整体功能发挥和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是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到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城市基础投资运营的迫切要求。对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多措并举,加快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一是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公共流通设施,如中央储备库、地方储备库、应急物资储备库、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商务预警公共信息平台等,由政府直接生产。二是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探索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积极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供给,打破政府垄断的低效率。注重发挥外资的积极作用,采取项目融资的方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到城镇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三是发展多样化的流通设施融资方式。引入项目融资方式,如采取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移交-经营-移交)、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等方式。积极创新银行参与流通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鼓励银行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选择企业融资或者有利的项目融资方式发放贷款。对于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规模效应明显的流通设施,如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的冷链设施、跨省区中继性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方式,维护投资者长期稳定的收益。

因地制宜,优化城镇结构布局

城镇化发展不是空间的盲目扩张,是从“非均衡性”的布局转向“均衡型”,既要优化宏观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观空间治理,还要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流通产业要按照“因地制宜、城乡协调、以大带小、功能完善”的原则,构建高效、有序、协调、合理的新格局,实现“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的发展目标。

建立开放共享、双向互动、互补共赢、良性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流通是实现以城带乡、建立城乡连体的城镇新格局的关键。一是流通规划城乡一体化。构建相融互补、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覆盖城乡的流通业规划体系,统筹城乡流通业发展。二是城乡商品和要素自由流通。打破城乡界限,实行城乡开放互通,逐步形成城市和农村互为市场、互为依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互动局面,实现各类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三是信息资源城乡共享。建立覆盖城乡的流通信息平台,市场供求信息与生产的“双向对接”,减少生产盲目性,产供销实现无缝对接与良性循环。农民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和灾害预报等信息,城市生产企业掌握农村市场的需求信息,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把握市场宏观调控依据。

方式转型推动城镇内涵式建设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量”的扩大,更要重视“质”的飞跃,由注重数量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到重品质的内涵式、集约型发展。流通发展方式要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从偏硬件设施建设、市场规模扩张,向环境友好、生态文明、智慧低碳、集约有序转变,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紧凑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绿色低碳、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发展绿色流通是把生态文明理念植入产业发展,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一是打造绿色供应链。商品的采购、包装、加工、仓储、运输、销售、消费等诸环节融入绿色低碳指标,实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二是推动绿色流通企业发展。引导流通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营战略,鼓励企业采用绿色低碳技术、设备和材料,严格执行节能标准,最大限度的降低流通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等重点行业推进绿色流通的创建工作,培育一批“3R”绿色示范企业。三是建设绿色流通服务体系。推动绿色产品认证和技术认证。建立流通领域能源管理体系。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推进绿色流通信息化建设,将绿色流通纳入制度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框架。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这要求城市商业的发展需要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发掘、传承、和创新商业文化历史。发掘城市的商业文化资源,融贯区域特色的商业文化,保护、恢复和开发一些标志性的商业文化遗址。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相结合,保护稀缺而不可复制和再生的城市商业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商业功能提升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注重在新城区商业布点时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城市的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打造商旅文一体化特色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推动地方特色商业发展。

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的原则,改变“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的状态,由过去片面注重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为中心,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建设紧凑型城镇。一是优化商业地产使用效率。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激活现有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单位经营面积效益,形成紧凑、集中、高效的城镇商业用地格局,解决流通业土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二是盘活现有土地存量。统筹分散在各区的旧城改造,有效利用地下人防工程等,主动开发城市核心地段地下空间。启动城市二度空间综效利用方案,点线面结合,打造立体商业。三是控制商业地产开发。防止开发商借机“圈地”和“囤地”,规制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大型商场的扩建,改变企业盲目占用土地资源、抢占网点的现象,避免土地资源粗放使用。

推动城镇内涵式建设

提升城镇生活品质

模式创新提升城镇生活品质

新型城镇化伴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城乡二元结构转化为城市居民的多元化结构,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广泛普及,城市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便捷化、体验化、知识化、多元化、个性化等特征。流通业顺应消费发展新趋势,亟需导入新业态以适应并满足城市的消费需求,推进城市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线上线下经营界限越来越模糊,一方面实体店利用现有的货源采购优势、品牌知名度、顾客忠诚度等优越条件建立网站,开展线上经营,另一方面线上经营商利用实体店进行商品展示、品牌形象宣传、实物调拨配送。店网融合经营将代表着新型流通业态的发展趋势,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加以培育,以使线上和线下优势互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新业态。第一,实体店与线上渠道对接,制造方便消费的触点,满足消费者不间断购物的需求。实体店需要重新定位,优化供应链,提供快捷方便的配送选择,统一管理价格、品类和促销,消除线上线下渠道壁垒,实现实体店与网上渠道无缝衔接。第二,电商要挖掘实体店购物体验以及连锁网点优势,有效整合实体店资源,实现网上购物与实体店购物快速切换。例如,利用便利店连锁网点,将末端便利店网点拓展为“全天候的邮局”,实现“网订店取”,解决电子商务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众多的消费者涌到城市来,消费需求显得更加个性化和细分化,个性化商业成为流通业态创新的一个方向。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以下几个主要的个性化商业业态可以加以培育。一是买手店。买手店以时尚、独特、个性为主要特征,以顾客独特的时尚观念和趣味为基准,挑选不同品牌的时装、皮包、鞋子、饰品、珠宝以及化妆品,融合在一个店面里。买手店不同于大而全的百货商场,它更加强调丰富兼具个性的消费空间,是城市时尚的风向标。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发达的城市地区,越来越多消费者从国际知名品牌追求转移到个性鲜明的买手店上来。本土百货将进入买手时代,实现向买手制模式转型,走精品百货路线,但与此同时,更注意防止出现品牌趋同,过低的买手店进入门槛将会使买手店变味。二是家庭采购顾问。消费领域的“代购”现象愈来愈多,先不论“代购”是否存在逃避关税,“代购”现象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的消费领域已经出现“代理采购”的组织与行为,客观上反映了市场的一种内在需求。若能因势利导,组建和发展“家庭采购顾问”一类的新型商业业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商业信息和消费知识,受消费者委托在国内外代为寻觅和采购各类消费品,就可大大减少消费者购物的时间与精力,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故也可将其列为新一轮商业业态创新的方向。三是DIY商店。发展DIY商店,让消费者参与商品创造和制作,满足消费者体验性以及定制化消费的需要。四是消费联社。鉴于我国目前城市中的二元结构,低收入阶层比较庞大,对商品的价格敏感度高。发展消费联社,由消费者联合起来,共同采购,如网上的“团购”“集采”等,跳过中间商环节,可以降低商品价格。因此,消费联社将成为满足中低收入群体购物需求的一种主流业态。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改革提高城镇治理水平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人为核心的制度、体制的建设和改革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和中心。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要坚决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国《决议》提出的“推进国内贸易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任务,以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为抓手,先行先试,改革流通体制,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提升城镇治理水平。

流通管理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中介组织这四组关系。一是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强调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突出政府部门的服务功能。政府职权法定、依法行政、减少破坏市场的微观干预,主要职能定位为建立健全流通法律体系、完善产业政策、加强市场和信用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二是承认地方政府作为独立利益主体和权力主体,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中央政府对商品流通自上而下一管到底的做法,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调控权限,鼓励地方政府探索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商品流通,在贯彻执行中央政策时发挥先行作用、补充作用和调整作用。同时,中央政府要通过立法手段和经济指标建立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保证地方政府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合法性;明确地方政府的权力界限,各级地方政府按照行政事务规模和范围划分管理权限。三是从根本上解决部门职能分工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建设经验,将商务、工商、食药、质检等相关部门合并组建流通综合管理部门。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制定部门的权力清单,使各管理部门业务既有分工又能充分协调配合,避免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四是破解流通中介组织发展困境,提升实力承接政府管理职能转移。流通中介组织要突出专业性,充分发挥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监督落实政策等方面的作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政府的管理成本,弥补政府制度供给的不足。

我国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企业是市场运行的主体,是承载推进城镇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体制,充分发挥流通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一是推进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各类流通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流通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完善国有资本进入退出机制。推进石油、粮食、烟草等领域的国有流通企业产权改革,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流通企业改革重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流通企业。放松股权比重限制,国有流通企业新增投资倾向于公共产品和公益性流通设施领域。二是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发展格局。鼓励民营流通企业加快股权重组步伐,组建企业联合体,引入更多公司治理机制。对流通企业主体的培育和扶持从单一企业扶持转向对供应链上所有企业扶持。

猜你喜欢
流通城镇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美国的蔬菜流通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