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制教学演示教具“听觉的形成过程”的模型构建

2016-08-20 09:28
生物学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铁球铁质橡皮

王 科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新乡 453007)

苗晋涛

(河南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453007)

“听觉的形成过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易理解和掌握,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本教具用不同的组件模仿耳的结构组成,演示过程利用声波的传输特点,较为直观、形象地演示听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态直观演示听觉的形成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耳的结构组成,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1 制作材料

铁皮漏斗状组件、铁皮圆柱状组件、橡皮膜、木质小棒、塑料小球、丝线、吸盘、小铁球、橡皮筋、铁丝杠、铁丝架、木质基座、螺母。

2 制作方法

①在木质基座上面用螺母将两根相同长度的铁丝杠固定;②铁质圆柱状的管焊接固定在两根铁丝杠上面;③将铁质漏斗拧在或者焊接在铁质圆柱状的管的一头;④在铁质圆柱状管的另一端封上橡皮膜(橡皮膜一定要绷紧拉展),然后用橡皮筋在外侧系牢;⑤将吸盘贴在橡皮膜上面;⑥将木质小棒的一端固定在吸盘上面;⑦将一个铁丝架固定在有木质小棒的一侧,将塑料小球用丝线悬挂在铁丝架上面,塑料小球的位置要紧挨着木质小棒的另一端;⑧将另一个铁丝架固定在有铁质漏斗的一侧,将小铁球用丝线悬挂在铁丝架上面,丝线的长度要使小铁球静置在铁质漏斗上方斜坡面的1/2高度处。

3 使用方法

该教具中漏斗状组件代表耳廓;圆柱状组件代表外耳道;橡皮膜代表鼓膜;小棒代表听小骨;塑料小球代表耳蜗;细线代表听神经。教具装置模型如图1。

使用时,拉动铁质漏斗状组件上面的铁球,使其对准漏斗状组件碰撞发出声音,外界声波经漏斗状组件(耳廓)的收集作用,经圆柱状组件(外耳道)的传导作用,到达橡皮膜(鼓膜),并引起橡皮膜(鼓膜)的振动,经小棒(听小骨)传到塑料小球(耳蜗),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塑料小球摆动),产生神经冲动,再经细线(听神经)传到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该教具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外耳集音、中耳传音、内耳感音”的功能,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图1 “听觉的形成过程”模型

4 使用注意事项

(1)将教具放置于水平位置,避免外界各种风力干扰,使教具中的塑料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中心正对小棒并保持接触状态。

(2)使用时,拉动小铁球到与圆柱状组件成水平位置的高度,然后松手使其下落撞击铁质漏斗状组件发出声音,小铁球下落的位置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

(3)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注意橡皮膜的老化以及小吸盘与橡皮膜之间所黏双面胶的脱胶现象,如有老化或脱胶应及时更换维护。

猜你喜欢
铁球铁质橡皮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大小铁球会同时落地吗
敲打铁球的方法
我喜爱的橡皮
甜甜的柿子
铁太多与妊娠糖尿病有关
铁太多与妊娠糖尿病有关
橡皮收了
乒乓球与大铁球
橡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