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生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与探讨

2016-08-23 16:52彭海红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7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中职生

彭海红

【摘要】垃圾分类能有效改善垃圾处理,但实行几年的垃圾分类没起到应有成效,而培养公民垃圾分类意识至关重要,成年人作为目前垃圾分类的主力军,已经错过了意识植入的最佳时期,只能加强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学习。价值观未定型的中职生,课外活动相对丰富,更是垃圾分类意识培养的迫切时刻和良好时机,也是由学生带动家庭影响社会,进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的一个良好选择。

【关键词】中职生 垃圾分类意识 良好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29-01

自从2000年6月杭州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开始启动垃圾分类试点,一直到现在实际成效差强人意,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滞后,自觉意识的不强,垃圾分类习惯的缺失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成年人作为目前垃圾分类的主角,已错过了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而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职生,因为其价值观尚未定型,正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刻。如果此时积极引导和培养,提高他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自觉意识与习惯,进而实现由学生带动家庭,言传身教影响到身边每一个人,应该是推动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向前进的一个有力举措。两年来,我校的政治教师在培养本校学生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希望有所借鉴意义。

一、课堂渗透,萌生垃圾分类的意识

著名的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但我们现行的教育往往只关注了前两者,而忽视了后两者,究其原因关键是很多老师认为缺少适合的教育载体,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现阶段面对着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也必须把它融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为此,我校的政治课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特意抽出一定的课时专门讲解宣传有关环境、垃圾危害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让他们接受心灵上的洗礼。而且还在一些特殊的天气时时点醒他们,比如碰巧在雾霾天气上课,讲一讲雾霾形成、预防与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雾霾形成是大家不良习惯造成的恶果;在炎热的夏天,有意识的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人都怕晒,为什么太阳紫外线一年比一年强,为什么大气层中臭氧空洞越来越大”,让学生知道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将对地球所有生物将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仅仅这样,我们觉得还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垃圾分类重要性,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其他教学科目的老师,开展创新实验课。如邀请体育老师给他们讲解直接曝露在阳光下的危害,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感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垃圾分类势在必行。邀请化学老师和我们一起组织学生去参观垃圾焚烧厂,现场给学生讲解垃圾焚烧与填埋形成的化学反应和结果,垃圾产生沼气的化学过程,废弃塑料的再生利用等最基本的环保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废品垃圾也能变废为宝。这样做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实践了课堂知识,更让“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种子在下一代生根发芽。

二、借助校园文化的氛围全面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为垃圾分类的意识提供养分

校园文化是引导学生行为和素质的巨大推动力量。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而校园的墙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成为了我们宣传的主要阵地。我们联合学校的团委在教室里、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校园的橱窗里专门开辟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专栏,粘贴有关垃圾分类的漫画、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力争“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学校各社团也大力配合积极跟进:舞蹈社利用回收的报纸、矿泉水瓶、包装纸等制作成色彩缤纷的舞蹈服进行时装表演;文学社在校园学习专刊内撰写了大量和垃圾分类相关的文章;漫画社把垃圾的危害性和人们不良生活习惯制作成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让学生在笑声过后进行深层次思考;滑冰社更是别出心裁,把各种各样的废品做成路障放置在滑冰路线上,学生在紧张的滑冰比赛的同时,还要把路障垃圾捡起,分门别类地放到相应的箱子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接收到有关垃圾分类的信息,让他们每个人都蜕变成我们的义务宣传员。

三、手脑并用,让垃圾分类的意识茁壮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为了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我们并没有松懈下来,而是继续鼓励、引导他们开阔视野,向更高层次迈进。

由于所学专业和知识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平时基本没有接触过环境知识,对于垃圾如何分类并没有足够的认知,而缺乏知识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垃圾分类,这就是我们在实践中最大的现实瓶颈,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如何垃圾分类,如何把垃圾分类做出成效的,进而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寝室、教室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从自己做起。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这种涉及纠正的习惯,不但要通过宣传去入脑、入心,通过示范去带动和争取,更要通过建立一种合理的长效机制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

因而我们还必须努力健全学校垃圾分类管理法则,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去完善持续机制,使垃圾分类由以前的建议、鼓励上升到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校园氛围,让它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虽然这一切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解决,但我们可以从现有的小事做起,有时一个小小的动作便是社会一个巨大的进步。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正是学习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最好契机,只有让他们在学校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后向社会辐射,才能彻底扭转垃圾分类的困局,造福于我们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新华网: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

[2]新闻:杭州市教育局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工作

[3]中国教育之声网:让节约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中职生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