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育苗池养殖的对比试验

2016-08-23 06:20方杨建
水产养殖 2016年6期
关键词:凡纳滨白对虾虾苗

方杨建

(遂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东 遂溪 524300)

凡纳滨对虾育苗池养殖的对比试验

方杨建

(遂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东 遂溪 524300)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6.002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俗称南美白对虾,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对虾科,滨对虾属。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进我国,目前是广东省重要的经济虾类。凡纳滨对虾栖息在自然海区泥质海底,为热带性和广盐性虾类。湛江市1998年开始引进凡纳滨对虾繁育种苗,目前全市虾苗场超过400家,对虾养殖面积达44.8 万×667 m2,产量达20万t。近些年,遂溪县沿海地区利用高位池实行精养,但由于凡纳滨对虾养殖密度不断加大,凡纳滨对虾种群退化,单位产量不断提高,病害趋于严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于2012年3—12月,在遂溪县乐民镇利连源养殖场,开展凡纳滨对虾室内育苗池养殖与露天育苗池养殖的对比试验,旨在探索新的养殖模式,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借鉴。

1 养殖条件

1.1养殖虾苗

试验使用的虾苗购于本地育苗场,投放0.8~1.0 cm的优质凡纳滨对虾苗。虾苗选择时要求个大质优,规格整齐,肠胃饱满。进行抗逆水能力试验,从育苗池随机取出若干尾虾苗放入盛有原池水的容器,用手在容器里沿一个方向搅拌,使水呈轻微的漩涡,虾苗逆水而游,说明活力好,反应敏捷。选择的凡纳滨虾苗经PCR检测,不带有桃拉病毒(TSV)、白斑综合杆状病毒(WSSV)、对虾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等病毒。

1.2饵料

试验使用的饵料为凡纳滨对虾开口料、0号料、1号料等。

1.3养殖设施

养殖池的长、宽、高为6.6 m×2.15 m×1.5 m,1台罗茨鼓风机,育苗池安装送气管道和充气器具,可调节充气量,排水管道根据不同养殖模式进行设计。

2 养殖准备

试验于2012年1月至12月进行,试验期间,水温 24.5~29.6℃,pH值为 7.8~8.3,海水密度1.020~1.022。

2.1养殖模式分组

按照试验的要求,利用室内(S1~S3号池)和露天(L1~L3号池)两种对虾育苗池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

2.2育苗池改造

对目前的育苗池进行改造。育苗池消毒前,修池补漏,避免漏水,在池底按每平方米安放1~2个金刚砂气石加强溶氧。在池底排水口安装用筛绢包裹管壁钻孔的塑料管,以利于均匀排水。在育苗池边设置1个料台,要与增氧气头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误判凡纳滨对虾摄食情况。

3 放苗前准备与苗种放养

3.1放苗前准备

养殖池清洗完后,用漂白粉30×10-6~50×10-6浸泡池底,消毒时用水泵抽消毒水反复冲洗没有消毒水浸泡的区域,做到全面消毒,消毒水浸泡育苗池24 h后排掉重新进海水,海水经砂滤池过滤后直接入池。

3.2调水

放苗前进水1.0~1.2 m,开动罗茨鼓风机,打氧曝气,增加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促进单胞藻如硅藻、绿藻等繁殖。再选择在晴天上午,使用含有氨基酸的育藻膏和光合细菌培肥水质,使水色呈茶色。

3.3种苗放养

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清晨投苗,凡纳滨虾苗到达养殖基地后,先不要打开苗袋,直接放在池水中浸泡10 min后,待袋中水温与池水的温度相差不大时放出虾苗,每池投放虾苗12 000尾,平均密度为800尾/m2,试验时间5月3日至8月5日,共95 d。

4 日常管理

4.1饵料投放

高温季节,严格控制投喂量,采取少量多次和全池均匀泼洒的投喂原则,每天投喂3~6次。南美白对虾在傍晚后摄食量较大,白天少投,傍晚后要多投。正常摄食下,投喂1 h后如果南美白对虾胃饱满度达80%以上,饵台没有残饵,说明投喂合理;投喂1.5 h后,空胃率高(超过30%),则投饵不够,要增加投喂量;投饵后2~3 h,检查仍有残饵,说明投喂过量,要减少投喂量。在水质不好或者南美白对虾发病时少喂,连绵阴雨天少喂或不喂,南美白对虾蜕壳期少喂,蜕壳完毕后多喂。

在南美白对虾蜕壳期间,可往饲料中添加钙、磷等强化必需微量元素,其中,钙含量要大于3.5%,磷含量要大于2.5%。

4.2换水和清除残饵

通过进排水管道的微流水调控养殖池水质,养殖前期培育浮游植物,一般只添加经过滤的海水,不排水,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到了养殖中期,随着凡纳滨对虾个体增大,残饵和粪便开始增多,逐渐加大流水量,日换水量10%;到了养殖的后期,日换水量30%~50%。

4.3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若出现水体浑浊、水色过浓、对虾摄食量下降、倒藻等现象都说明水质和底质恶化,要及时清除残饵、加大换水并清除污物。每次加大换水量或遇到天气突变时应及时泼VC,以预防应激,用量为1~2 g/m3。每5 d泼1次EM菌调节水质,用浓度为10%的红糖与EM菌液以1∶1的比例配比,通过2 d的发酵,再按1∶300的比例加水往育苗池泼洒。往每个育苗池投放罗非鱼5尾,每尾500 g左右,可摄食残料和凡纳滨对虾粪便。

4.4数据采集

每天早、晚观察与记录气温、水温、盐度、pH值、水色、透明度等指标,以及每周监测DO、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水质情况。每15 d测量试验虾的规格1次,每次每池随机取样100只,用电子秤测量体质量,然后统计成活率,以便及时调整不同规格的凡纳滨对虾饲料,决定收获时机。

5 试验结果

具体见表1。

5.1成活率提高

试验结束时,露天育苗池养殖的虾平均成活率为78.1%,比室内育苗池养殖的75.1%提高了3个百分点。

5.2生长速度快

试验结束时,露天育苗池养殖的虾平均规格为13.1 g/尾,比室内育苗池养殖的平均重0.7 g/尾。

5.3养殖效益好

表1 试验结果

两组各投苗12 000尾,养殖95 d露天育苗池养殖的总产量为是24.5 kg/m2,室内育苗池养殖的总产量为22.5 kg/m2。露天育苗池养殖的比室内育苗池养殖多收获了2 kg/m2,按照凡纳滨对虾市场价格28~32元/kg来估算,养到成品收获时每池会增加80元/m2的经济效益。

6 小结

6.1两种模式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成活的影响

室内育苗池养殖在试验期间特别是养殖中后期,由于处于封闭环境,光线条件无法满足藻类生长,虽然经过及时大量换水、用吸污管将池底残饵和粪便吸出等措施进行改善,但生长速度比露天育苗池养殖速度慢,成活率低,至试验结束时成活率仅为75.1%。

露天育苗池养殖模式组,由于光照充足,水色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前期培育以绿藻为主的嫩水,中后期以硅藻为主的茶色水,营造符合凡纳滨对虾生长的环境。另外,池底充氧的方式,使池水中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抑制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达到水体自净,有利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解决了藻类生长问题,促进了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至试验结束,露天育苗池养殖的平均成活率为78.1%,比室内育苗池养殖的75.1%提高了3个百分点。

6.2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由于试验地(乐民镇海山村)养殖用淡水紧缺,试验为纯海水养殖,盐度高且稳定,在养殖的中后期,无法添加淡水,凡纳滨对虾生长缓慢,特别是后期,生长更慢。因此,若条件允许,可适当添加淡水,降低养殖水体盐度,抑制弧菌的繁殖速度,有利于凡纳滨对虾蜕壳生长,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风险。

6.3病害防控

当前,凡纳滨对虾病害频发,白斑病、偷死病、弧菌病等较为常见。试验期间未发生病害,笔者认为这是注重病害防控的结果。对虾病害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使用的养殖海水均经过砂滤池过滤,再经沉淀池沉淀后使用。加上日常对育苗池水质的调控管理得当。在养殖的后期,笔者往每个育苗池投放罗非鱼,不仅不会对南美白对虾健康个体生长构成威胁,而且能及时捕食患病的个体、死虾、残饵,起到清道夫的作用,能有效控制虾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生物防治的效果,使水质、水色相对稳定,抑制病害的发生。

6.4经济意义

从室内与露天育苗池养殖的对比试验看,露天育苗池中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效果要好于室内。该模式养殖水体小,水环境易控制,养殖全程使用微流水及生物制剂调控水环境,不使用抗生素,为社会提供无公害的水产品。乐民镇是该县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和养殖重镇,采用露天育苗池养殖模式较室内要好,可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种苗场在育苗池空闲或育苗淡季开展育苗池养殖凡纳滨对虾,提高育苗池的利用率。

(2016-01-09)

猜你喜欢
凡纳滨白对虾虾苗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2022虾苗采购指南全新出炉!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2021虾苗采购指南出炉了!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南美白对虾大棚高效养殖技术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二)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一)
从“土炮”起家到年销60亿一代苗,他如何念出独特的“虾苗经”?
凡纳滨对虾与点带石斑鱼的混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