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利亚特》到《特洛伊战争》
——品味影视中的人性光辉

2016-08-23 11:38张凯
参花(上) 2016年8期
关键词:阿基里帕里斯伊利亚特

◎张凯

从《伊利亚特》到《特洛伊战争》
——品味影视中的人性光辉

◎张凯

《伊利亚特》与《特洛伊战争》两者虽有从属关系,但后者较前者而言,多了思想与人性的光芒,展现出了完美英雄的意识,让后人更能体会到力与美、刚与柔的完美结合。

人性 时代 完美 爱情 价值取向

随着电影的产生,《伊利亚特》一身戎装,手执利剑,登上了银屏——《特洛伊战争》:影视展现了古战场的人喊马嘶、群雄争斗、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这一幕幕惊天动地、气势如虹的战争场面,本身就是展现英雄的诗篇。因而,《特洛伊战争》为《伊利亚特》增光添彩。下面就从几个角度分析两者的不同。

一、赫克托耳与帕里斯的手足情

帕里斯——或许不应该是特洛伊战争的原因,但至少应该是战争的导火线,是他把“金苹果”给了爱神阿弗萝蒂特,从而得到了爱神的帮助,拐走了天下最美的女人——斯巴达王后海伦,引起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在奴隶社会,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海伦的被抢,对于斯巴达,对于整个希腊来讲,是多大的耻辱,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帕里斯是懦弱的,是没有责任感的、不敢担当的懦夫形象,是令当时人们所不齿的。或许帕里斯是战争的牺牲品,也是历史的替罪羊。

赫克托耳——特洛伊的守护者与英雄。他驰骋疆场,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它是帕里斯的兄长。他的眼中容得下自己的亲弟弟为了女色将国家安危置之不顾吗?荷马笔下的赫克托耳,淡化的手足情,彰显的是国家民族利益的至高无上,他憎恶帕里斯,尤其是那个尚武的时代风尚下,帕里斯被迫于与墨涅拉奥斯比武时懦弱胆怯的样子,他甚至羞辱亲弟弟:“可恶的帕里斯,外表相貌堂堂,却干勾引女人的勾当……你为父亲、城市、人民带来了灾难,却不敢和阿瑞斯最钟爱的墨涅拉奥斯见面……”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勇士对懦弱者的不屑与不齿,完全看不到一点人性与亲情的影子,从这一点出发,书本中的赫克托耳是个冷血的王子形象。他与小王子的感情一直处于结冰状态,文章用帕里斯的懦弱、自私和不成熟来衬托赫克托耳的勇敢、忠诚和高瞻远瞩。他是特洛伊的守卫者,对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很不齿,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弟弟。

而影视中的帕里斯,更多的透露出责任与走向成熟。从为真爱引发战争到平息战争,提出与墨涅拉奥斯比武,再到为心爱的人躲避挑战,着重展现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虽与时代风尚相抵触,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人的成长过程。年少时犯的错误是可以饶恕的,况且王子也是凡人。最后,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稚嫩,用一枚箭射向阿基里斯的脚踵作结,使帕里斯得到了解脱,虽然这种成长的代价未免太大,但还是成全了观众接受完美的心灵。

《特洛伊战争》中的大小王子的感情一直都是炽热的,他疼爱他的弟弟,更袒护他,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为帕里斯赎罪。从同意把海伦带回家到杀死帕特洛克罗斯,再到自己死在阿基里斯的手上,这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手足情深,是影视作品要展示给人们的。这里的英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杀手,更多的还包含了强烈的血肉性格。这就是中世纪以来重视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射。

二、阿基里斯心中的“爱神”

阿基里斯与阿伽门农矛盾的原因在《伊利亚特》和《特洛伊战争》中是不完全相同的。前者因为阿伽门农交出了自己的“床伴”(阿波罗祭祀的女儿),却蛮横地带走了阿基里斯的战礼——“美貌的布里塞伊斯”,这象征着他的战绩和荣誉被侵犯,爱情在这中间只有微乎其微的分量。女人,在中间只是一个筹码,一个隶属于胜者的私有财产,完全可以被物质化,用多少牛来计算。书中的阿基里斯,我们看到的没有爱情的影子,只有一个不懂风情的只懂得在战场上疯狂拼杀的野蛮杀手。

而《特洛伊战争》则更多刻画了阿基里斯内心深处的温柔情怀。布里塞伊斯对他来讲,不仅仅代表着胜利与荣誉,更多时候,他把她平等地当做一个朋友,在她面前,桀骜不驯的阿基里斯收起了他的粗鲁与野蛮,并钝化了布里塞伊斯的憎恨与恐惧,包容与崇敬让爱情在两者心里生根发芽,正由此,才更突显出爱情的艰难与挣扎的苦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表哥被心爱的人杀死、折磨,却又要亲眼目睹至亲让心爱的人命丧黄泉,这就是他们的悲情,时代造就的悲剧。影视最后在大火弥漫中的阿基里斯疯狂地寻找他的爱人,以至于脚踵受了致命的一箭。布里塞伊斯痛哭流涕地乞求无效后,两人静静地相拥,绝望地看着彼此,这一刻即是永恒。哪怕有死亡,哪怕有战争,爱情依然如开始时芬芳。这里的阿基里斯也有凡人的七情六欲,也懂得温柔与为爱痴狂。结局让我们在失落的同时也会有一丝苦涩的甜蜜萦绕心头。

与真实的描述相比,影视中的阿基里斯更真实,更接近于我们的情感。看完后我们内心会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毕竟他们相爱了,这无关于时代,无关于战争,甚至无关于生死,只是关于彼此。这已是超越时代的勇气。既然生死早已注定,何不提早说出彼此的感受?我们庆幸阿基里斯走出了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作出了选择,影视满足了观众的心理,将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植入了人们心中。

(责任编辑王芳)

(张凯,男,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阿基里帕里斯伊利亚特
美国表姐妹直播玩枪走火身亡
阿基与乌龟之原地打转
阿基与乌龟之轻率的结论
《伊利亚特》背后的命运解读
性别视角下人物形象审美差异化分析——以《伊利亚特》为例
阿基里斯的第二次愤怒
阿基里斯之踵
白宫“御裁”乔治·德帕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