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升学考试前之情绪

2016-08-23 14:38杨荣
考试周刊 2016年60期

杨荣

摘 要: 作者通过对进入毕业应考阶段的学生和教师在情绪方面的种种表现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提出克服不良情绪的一些方法。希望能给毕业复习应考阶段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帮助,为教育事业之辉煌添一点萤火之光。

关键词: 升学考试前 教师情绪 学生情绪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各种情绪,如喜、怒、哀、惧,喜悦、愤怒、悲哀、恐惧、苦恼、烦闷、赞叹等,人人都有过切身体验。情绪是指伴随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既是主观感受,又是客观生理反应,情绪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同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及行为。面临升学考试之前的莘莘学子和辛勤园丁--教师,当然逃脱不了受情绪的影响。对于学生,升学考试就是试金石,决定以后怎么走的十字路口;对于教师,升学考试是对几年工作的总结,往往与评先选优、职称评聘挂钩。试想,怎能没有压力,怎能没有情绪波动。下面笔者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谈谈此阶段教师和学生的情绪特征及应对措施。

此阶段学生的情绪:从生理方面看,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神经兴奋性较强,焦虑水平会有所上升,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从心理看,应试焦虑是因应试压力引起的一种主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应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等情绪问题,还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等神经功能失调。或者因为一次测验没考好而引起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因担心再次考不好,害怕应试,甚至考试都不想参加了。或者有的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出于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在重大应试中获得好成绩,从而产生焦虑。或者平时学习差,升学考试在即,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体验到愧疚、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又产生了连带效应,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甚至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还有的同学考前紧张,担忧成分重,对应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应试利害关系的预测程度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其焦虑程度。如把应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动机水平过强,其焦虑水平必然提高。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应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再比如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应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焦虑等。

升学考试前的学生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从容应试。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节:

一是坚定意志,调整好心态。备考其实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考生应全力以赴知难而进,战胜惰性提升意志。升学考试不仅是知识和智力的竞争,更是心理的竞争。考生应努力改变最近的不良心态。

二是把握自我。复习时紧跟老师的节奏,踏踏实实地复习没有错,但也要有自我意识:“我”如何适应老师的要求,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在“合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自己的“独奏”。

三是适度压力,适度平静,适度动机。一定压力下的平静是考试超水平发挥的必要条件。平时个性张扬的学生,在张扬的前提下,可稍微平静一些;平时内向的学生,在平静中可略张扬一些。动机过强和动机过弱,都不利于考前复习和考试;适度动机,效率最高。有的同学,期望值过高,容易导致出现紧张、忧郁、恐惧等情绪,影响复习效果。另外,有的同学期望值过低,对自己的判断往往具有夸大、缩小和不现实等错误,如认为自己不行、过分夸大缺点、看不到优点等。要学会正确辨析,做出合理、积极的分析,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四是适度自信,自我暗示。发挥暗示语句的强化作用,进行心理调节。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比如“我一定行!”“我早就准备好了!”这样可以让大脑形成一个兴奋中心,抑制焦虑情绪。

五是适度运动,适度交流。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运动,缓解紧张的神经,提高学习效率,同龄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适度交流、沟通感情十分重要。如一块欣赏音乐、散步、与人交谈,朗诵等。同学之情对增强信心、减缓压力有很大帮助。

教师当然应该具有稳定的情绪,并且要善于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然而,处于升学考试备考阶段的教师,要想做到情绪稳定,也是很难得的。因为升学考试在很多教师看来,关乎“名”和“利”,考好了,有荣誉,有面子,还可以作为评先选优、评聘职称的条件。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声誉一个人的声誉和学校声誉。考砸了,作检讨,挨批评,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社会舆论的压力等,如此种种,怎能没有压力,从而就会出现多多少少的不稳定情绪。比如为了合格率、优秀率而加班加点,紧张,焦虑;为了捣蛋的后进生大动肝火;为了解决难题食不甘味,如此等等。作为一名教师,若不能以工作为主,情感平淡,不仅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生命也将枯燥而无味。但从人的角度说,太极端又会变成一种病态,如抑郁到了无兴趣,过度焦虑,怒不可遏,坐立不安都是病态。我们首先要做健康的人,然后才能做好教师。当教师心情不佳时,带着很强的功利情绪或其他情绪教学时,效果往往不佳,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情绪,影响课堂气氛。如果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综合起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学生的情绪也是教师知识积累、自身修养和教学情绪的反应。如果是属于教师知识积累、自身修养方面的问题,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及个人修养;如果是属于教学情绪方面的问题,教师就要学会调节情绪、稳定情绪,以最佳精神状态出现在讲台上,调节不了,那也要像演员一样装也要装出好情绪,因为教师的课堂情绪与课堂气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有理想的课堂气氛,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自身修养的前提下,学会稳定情绪、调节情绪,以饱满、激昂而又冷静的情绪感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最佳课堂气氛。

要提高教师的情绪调节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学会心理重塑,保持心态平衡。可以通过循序渐进、自上而下放松全身,或者是通过自我催眠、自我安慰等方法使自己进入放松状态,面带微笑,想象曾经经历的愉快情境,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再进入课堂。情绪是可以得到有效管理的,只是很多人疏忽了这一点,而变成“情绪的奴隶”,在不良情绪中挣扎,自己很痛苦,也会把这种状态传染给学生;另外,面对种种压力引起的不良情绪,教师不妨来积极的心理转换,重新审视自己的苦恼和焦虑,重视评价之外的事物和考试成绩之外的教育成果,定会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发现全新的自我。其次,明确自我认知标准。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与教师具有同样的人格尊严,要了解、尊重学生,还要有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这是师生达到真正平等的基础。教师要学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做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再次,换位思考。多想想在这个阶段学生是什么感受,在受到学生顶撞的时候尝试转换角色,以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身份考虑问题,真正地了解、认识学生。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学佛家的度人即是度己思想。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心少一点功利心,我想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要多得多。最后,注意饮食,适当锻炼。拒绝单一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饭不要吃得太饱。吃得太饱了,与能量代谢有关的B族维生素就会消耗得多,维生素B1缺乏会使人脾气暴躁、健忘,B3缺乏容易引起与焦虑有关的问题,B6的不足则会导致思维能力下降。另外,肉类吃多了,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升高,更容易使人情绪激动或发怒。业余时间多享受阳光和参与户外活动,并提高室内自然光线。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比如读读书听听音乐,喝茶或适量饮用啤酒。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了解不良情绪的危害及其自我调控方法,进而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工作质量,维系身心健康,不仅是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更是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就像佛家所言:度人就是度己。若我们能以虔诚的大爱之心,度化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学生学业的成功就是教师工作的成功。这样做,我们收获的一定会比预期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