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是一种品行的养成

2016-08-27 07:07文丨习
家庭服务 2016年8期
关键词:山阴王密杨震

文丨习 翼

廉是一种品行的养成

文丨习翼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人品,把人的品行归纳为八个方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廉是人品中的重要一项,没有廉,人品就立不住。南宋杨长儒说:“士大夫清廉,便是七分人了。”作为官吏,廉尤为重要,因为廉与正、廉与直、廉与明密不可分;官吏一旦被利益蒙上眼睛,就不能明辨是非,就没有了公平正直,所以,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

历代统治者都把廉作为考察官吏的重要内容,对廉洁者,除加官晋爵外,还要给予精神奖励,当着满朝文武百官,赏赐给带有缠枝莲花纹的瓷器。正直的官吏都崇尚廉洁,以不贪为宝。明代顾炎武认为:“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可见廉有敦风美俗的作用,不容小觑。

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养成。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看到了欲望的作用和无限制满足欲望的后果,为了治乱、治穷,就要加以限制。限制有两方面:一是来自外力的制度、法律和风俗;二是来自内力的节制、操守和追求。外力的作用治标,所以历朝皆有贪官污吏;内力的作用治本,所以不管是弊绝风清还是乌烟瘴气,代代均出廉直之士。

廉是一种节制。古人提倡:俭以养德,廉以修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北宋人孙昉可称为淡泊的典范:他自号四休居士,黄庭坚问他名号由来时,他说“粗茶淡饭饱即休,补被遮寒暖即休,三平两满(平稳过得去)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春秋时晏婴作为齐国两朝公卿,生活十分节制,“食不重味,妻不衣帛”,即每饭只吃一荤一素,妻子只穿布衣。养廉先养心,心中无欲无求,行为举止就会中规中矩;人心无举、欲壑难填,就会身后有余却贪得无厌。节制欲望,廉就慢慢养成,“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廉是一种操守。操守是一种人格的力量,也是一种砥砺自己前行的信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像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守得住清贫,禁得住诱惑。东汉杨震,曾任荆州刺使、东莱太守,一次路经昌邑,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任昌邑县令。晚上揣金十斤来赠谢他知遇之恩,杨震不收。王密说:“天晚无人知道。”杨震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晓呢?”王密羞愧地收回。杨震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自觉自律,把廉作为一个永恒的信念,明礼知耻,矢志不渝守护好道德高地。

廉是一种追求。人生的目的不仅是生活,而且是体面地生活,这种体面超出物质享受的层面,是精神上获得社会的公认和美誉,把人格光辉展现出来。这是对高尚信仰的追求,有了追求就有安分守己的定力。就会像苏轼所说的那样“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有了这种定力,就会忠诚于自己的信仰,永不迷失自己的价值取向。东汉时,刘宠曾任会稽太守,即将内迁,山阴有五六位老翁各送百钱为他送行,含泪惜别道:“自从名府下车,犬不夜吠,道不拾遗,民不见官,故来相送。”刘宠拗不过,各选取一枚钱接受下来,但一出山阴境界,便扔到河中。盛情难却,只收取一人一枚钱,区区之事,但他觉得这也会玷辱品行,因此要毫不犹豫地扔掉。涵养自己的品行,从点滴做起,品行的高雅与生命的庄严体现在默默的追求中。廉是植根于内心的花朵,只有用心泉不断滋养才能馥郁芳香。

猜你喜欢
山阴王密杨震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瞿江
四知太守
风情万种山阴路
临江仙 全面脱贫
知不知 不由子
“雁门咽喉”山阴步入动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