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猪肉市场波动的周期性特点及发展趋势

2016-08-29 09:59张学彪聂凤英朱增勇黄佳琦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7期
关键词:比价活猪玉米价格

张学彪,聂凤英,朱增勇,黄佳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1)



新常态下我国猪肉市场波动的周期性特点及发展趋势

张学彪,聂凤英,朱增勇,黄佳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1)

自2015年初起,我国猪肉市场步入新的波动周期,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受规模化迅速发展影响,猪周期被明显拉长,规模化养殖场已成为我国生猪养殖的主体,对传统的政策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带来挑战。本轮周期之初,由于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养殖户补栏并不积极,造成近期猪价持续攀升,随着结构调整接近尾声以及生猪供给能力的增强,后市猪肉供给有保障,但2016年全年猪价将高位震荡。

猪肉市场;饲养方式;规模化

近期,我国活猪、猪肉和仔猪价格持续快速攀升,尤其是仔猪价格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猪粮比价在不足2个月的时间内先后突破8.5∶1、9.0∶1及9.5∶1,从绿色预警区域快速进入红色预警区域,养殖收益处于较高水平。但是,由于玉米价格下滑、仔猪价格上涨以及水电、防疫、环保等成本增加,盈亏平衡时的猪粮比价明显上升,养殖收益低于预期。养殖规模化的迅速发展推动饲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规模化养殖场已成为我国生猪养殖的主体,由此带来的畜禽污染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多项环保政策先后颁布实施,导致生猪养殖结构加剧调整,供需偏紧格局业已形成,猪周期被显著拉长。短期来看,供需偏紧仍将持续,在季节性消费淡季影响下,猪价有望高位震荡,并持续2016年全年。随着能繁母猪存栏趋稳,活猪存栏逐步恢复,规模化养殖优势将开始显现,加上猪肉进口的多元化,预计2017年猪肉价格波动将进入下行区间。

1 近期我国猪肉市场波动特点

1.1仔猪价格快速创新高,活猪和猪肉价格临近历史最高水平

春节过后,猪肉消费进入淡季,但活猪和猪肉价格出现连续上涨,仔猪价格更是快速攀升。据农业部监测,进入3月份,活猪价格连续5周上涨,达到19.54元/kg(下同),猪肉价格连续4周上涨,升至29.67元/kg,同比涨幅分别高达59.0%和39.8%,已接近2011年活猪和猪肉价格的最高纪录。仔猪价格于2016年3月第2周超过2008年4月份创造的最高纪录,并保持攀升势头,3月第2、3、4、5周价格环比涨幅分别高达3.8%、4.4%、4.2%、4.6%,呈加快趋势,3月第5周仔猪价格已涨至44.3元,同比增长1.1倍。

1.2玉米价格低迷,猪粮比价迅速攀升,养殖收益持续向好

受供求关系影响,自2015年7月份以来,我国玉米价格便持续下行。据农业部监测,截至2016年3月第5周,我国玉米价格已跌至2.01元,比2014年9月份的最高价格下跌25.6%。随着活猪价格的不断上涨,猪粮比价迅速攀升,3月第2周便跃居9∶1之上,3月第5周达到9.72∶1,在不足2个月的时间内,猪粮比价先后突破8.5∶1、9.0∶1及9.5∶1,从绿色预警区域快速进入红色预警区域,价格出现重度上涨,养殖收益处于较高水平。根据盈亏平衡时猪粮比价的计算原理,由于玉米价格下滑、仔猪价格上涨以及水电、防疫、环保等成本增加,盈亏平衡时的猪粮比价明显上升,养殖收益低于预期。

1.3猪价波动频繁,下跌时期长,猪周期呈延长趋势

随着养殖规模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生猪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猪周期波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农业部畜牧业司月度价格数据,采用Census X12季节调整方法和H-P滤波法对猪肉价格进行了分解[1]。结果显示,我国猪肉市场周期性波动依然明显,但是21世纪以来,波动周期明显拉长,最近的3个周期时间分别是37、45、56个月。周期性波动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猪价下跌时间不断延长,最近3个周期的下跌时间分别是22、23、41个月(附表)。21世纪以来,在市场刺激和政策扶持等各种因素作用下,生猪养殖结构调整客观上造成猪周期的延长。

附表 1994年6月—2016年2月全国猪肉价格波动周期  单位:元/kg

注:根据农业部畜牧业司数据测算。

2 新周期我国生猪市场的主要特点

据测算,此轮猪周期始于2015年初,目前仍处于周期的上升轨道。与上个周期相比,我国生猪饲养方式已发生重大转变,规模化养殖户已经成为生猪养殖主体,并逐渐显现出诸多新特点。

2.1饲养方式转变,规模化养殖户成为养殖主体

1调整前的生猪规模化标准,即年出栏50头以上养猪场户出栏生猪所占比重。调整后的新标准为年出栏500头以上。

长期以来,农户分散的小规模饲养一直是我国生猪生产的主要方式,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3/4以上,这一比重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甚至超过80%[2],即使在2000年仍高达77%。但是,进入21世纪尤其是自2007年起,为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防范生猪市场异常波动,国家强化对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促进了生猪养殖规模化的迅速发展,2006—2009年期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比重年均递增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1,2009年达到61.3%。2010—2014年期间生猪养殖规模化比重增速相对放缓,生猪结构调整接近平稳,2014年规模化比重达到70.8%(新标准为41.8%),规模化养殖场成为生猪饲养主体,这是现阶段我国养猪业发生的最重要变化,它有利于发挥生猪养殖的成本优势,增强生猪供给能力[3],并有利于质量监管及发挥市场竞争优势等特点,但同时也易引进畜禽污染等问题。

2.2环保政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末期

规模化生猪养殖的迅速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为推动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自2014年起国家先后颁布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并编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制养殖区等,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据统计,南方水网地区已加强对禁养区养殖场的拆迁,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尤其是在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湖南等省部分地区,生猪存出栏量减少明显,直接影响到生猪市场供需和区域格局。根据周期测算看出,我国生猪结构调整已持续发生两个周期,并显著造成猪周期的延长,由37个月到45、56个月,随着规模化饲养户成为主体,此轮结构调整已接近尾声,且在环保政策影响下,部分省(市、区)养殖用地使用受限,生猪产能将迎来新的结构平衡。

2.3玉米价格下跌,养殖成本总体处于上涨

与上个周期相比,玉米价格的全面持续下跌成为影响猪粮比价大幅攀升的主要因素。据农业部监测,作为生猪养殖的主要饲料原料,玉米价格于上个周期持续上涨,2014年9月涨至历史最高点,达到2.7元/kg,比周期初期的2.01元上涨34.3%,随后略有下降,但也保持在2.4元以上。进入本轮周期后,玉米价格持续快速下滑,截至2016年2月已跌至2.10元,由于活猪价格快速上涨,导致猪粮比价迅速突破9.5∶1的红色区域,生猪养殖步入高盈利区间。但是,玉米价格不断下降的同时,仔猪价格却持续高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雇工工资、防疫、水电以及环保等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根据盈亏平衡时猪粮比价的计算原理,盈亏平衡时猪粮比价将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据测算,由5.5∶1~5.8∶1升至6.5∶1~8∶1),抵减了当前高猪粮比价下的部分收益。

2.4进口持续增加,多元化趋势明显

2006年我国生猪养殖遭遇重大疫情,影响到猪肉供应,猪肉市场价格出现飞涨,导致次年猪肉进口量创历史纪录[4]。之后,我国先后与德国、西班牙、荷兰、英国、墨西哥、巴西等国签订关于冷冻猪肉进口的议定书,顺利实现我国猪肉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猪肉进口量稳步增加,使猪肉贸易成为调节国内市场的重要手段。2010—2015年期间我国猪肉进口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77.75万t,比2010年增长2.9倍;猪杂碎进口均保持在80万t以上的较高水平,2015年为81.73万t。猪肉进口占国内比重不足2%,受国内外价差影响以及大规模纵向一体化龙头养殖企业的出现,在利润驱使下低价猪肉进口增加,短期来看,其对国内市场冲击尚不显著,但这一现象值得跟踪研究。

现阶段,生猪产业最突出的特点是规模化养殖成为主体,后期的市场波动、政策创设以及产能预测等问题都要考虑这一因素。从产能来说,规模化养殖有利于增强生猪供给能力,如1头母猪年提供上市商品猪数由2010年的13头增加到2014年的15头;出栏率由2010年的144%上升到2014年的155%,且均处于上升趋势。从市场波动来说,规模化可以有效发挥成本优势,有利于实现质量监管并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猪肉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从政策创设来讲,规模化饲养为主给传统的政策体系带来挑战,突出表现在生态环保、良种繁育、屠宰加工、公共防疫等政策方面,当前多项环保政策接连出台,有效应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今后要继续加强实施执行,并完善传统的良种繁育、屠宰加工、公共防疫等政策。

3 后期走势判断

目前来看,我国猪价波动已进入结构调整后的首个周期,截至2016年3月,猪价上升时期已扩大至15个月。前个周期后半段猪市的持续低迷、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持续减少,生猪供需出现偏紧格局。本轮周期之初,受环保政策限制以及前期亏损严重等因素影响,饲养户补栏积极性不足,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仍在不断下滑,生猪存栏也以减少为主,猪肉供给恢复能力遭到影响,这是造成近期猪肉价格继续攀升的根本原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第1季度我国猪肉产量1 466万t,同比下降5.9%[5],截至2016年2月,农业部监测的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30个月减少,短期内生猪存栏恢复的条件并不具备,供需格局将持续偏紧,预计2016年猪价将高位运行。基于规模化带来的供给能力提升以及进口多元化的发展,2017年猪肉价格将进入下行阶段。◇

[1]Fengying Nie.Fluctuation and Cycle of Pork Price in China,Contributed Paper prepare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 Conference,Beijing,China,August 12-22,2009.

[2]张学彪,聂凤英.2009年我国猪肉市场回顾与后市展望[J].农业展望,2010,3:15-18.

[3]张学彪,等.近期中国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原因分析及后期走势判断[J].农业展望,2015,8:18-20.

[4]聂凤英,张学彪.中英猪肉贸易协议对国内猪肉市场的影响分析[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24:52-53.

[5]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4/t20160415_1343962.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3号.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S].http://www.gov.cn/zwgk/2013-11/26/content_2534836.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8]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R].国发[2015]17号.

[9]虞华,等.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后期走势判断[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11):46-49.

(责任编辑李婷婷)

Period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ork Market in China

ZHANG Xue-biao,NIE Feng-ying,ZHU Zeng-yong,HUANG Jia-qi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Institute,CAAS/Key Lab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Technology,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Key Lab of Digital Agricultural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CAAS,Beijing 100081,Chi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15,China's pork market has been into a new fluctuation cycle,and has presented many new characteristics.Affect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farms,the cycle was significantly elongated,large-scale farms ha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pig breeding in China,which had challenged the traditional policy system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support system.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ycle,due to factor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icy,pig farmers were not active in increasing breeding amount,which led to the rising prices of pork.Due to a close with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he increasing ability of the supply of live pigs,pork supply could be guaranteed in future,but pork prices would be high and volatile in the whole of 2016.

pork market;breeding pattern;scale farming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经费支持(项目编号:CAAS-ASTIP-2015-AII-08)。

张学彪(1982—),男,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畜牧经济、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聂凤英(1968—),女,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粮食安全、畜牧经济和国际农业。

猜你喜欢
比价活猪玉米价格
140头山西活猪顺利供港
饲养管理对防控猪传染病的作用
玉米价格每吨暴涨千元 背后发生了什么
玉米价格开始上涨了
市场先弱后强 玉米价格是否大幅上涨
公式调整法和基准比价法结合的PPP项目调价研究
浙江2017年首次恢复活猪供港首批160头
国际能源比价分析
比价的江湖
生猪和玉米价格对猪粮比价影响程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