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立鸡群

2016-08-31 07:16
小布老虎 2016年3期
关键词:竹林七贤王戎嵇康

鹤立鸡群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①之子也。十岁而孤②,事母孝谨③。武帝发诏征之,起家④为秘书丞。绍始⑤入洛,或⑥谓⑦王戎曰:“昨于稠人⑧中始见嵇绍,昂昂然⑨如野鹤之在鸡群。”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

名词解释

①康:嵇康

②.孤:这里指丧父。

③孝谨:孝顺慎重。

④起家:离家。

⑤始:刚。

⑥或:有人。

⑦谓:对……说。

⑧稠人:众多人,人群

⑨昂昂然:气宇轩昂的样子

嵇绍,字延组。是曹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儿子。嵇绍十岁的时候,嵇康就被杀害了,他对母亲非常孝顺而慎重。晋武帝下诏要聘用他来朝廷做官,于是他离开家出发去做秘书丞。嵇绍刚到洛阳的时候,有人对王戎说:“昨天我在人群当中一眼就认出谁是嵇绍,因为他气宇轩昂,如同鹤立在鸡群中一样 。”

注重修养的嵇绍

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

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朝廷认为,像嵇绍这样的人,非常注意自己的仪表,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非常有尊严,这样的人应该让他去选拔人才。果然,嵇绍一点没让朝廷失望,选出了很多人才。

当时沛国有个人叫戴唏,年轻有才气,而且和嵇绍的侄子嵇含有非常密切的交往。大家都以为他将来一定会被朝廷重用。但是嵇绍发现戴唏行为轻浮,有的时候不注意场合,不注重仪表,对大家不够尊重 ,所以嵇绍就认为这个人不堪大用。果然,不久之后,戴唏就因为行为不端而丢了官。可见嵇绍根据个人修养而做的判断非常准确。

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宫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豪情,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

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衣冠,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像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对人的行为举止有极多的要求。例如《弟子规》中对孩子的一些举止就有明确的规定。包括,进门的时候,不要把脚踩在门槛上。我们知道,古代的门槛都比较高,为什么比较高 ?古代的门槛是有各种功能的,有一个功能就是挡洪水。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孩子过门槛的时候,喜欢站在门槛上颠颠,不行,这个不庄重。过门的时候跨过门槛,但是千万不能先踩在门槛上,这非常轻浮,门槛是不能随便踩的。

现在时代不同了,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规矩和礼仪不再那么苛刻,然而,一个有修养的人,他的行为举止一定是稳重的、礼貌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一定常用“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教训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要求下一代?这是因为,从一个人的外表,包括衣着,坐、立、行的姿势和言谈举止上,往往可以窥见这个人的修养、禀性、文明和教育程度。因此,它既关系到人的自身成长,也直接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大家可能都看到过这样的人:他(她)打扮得男不男女不女,交腿斜靠马路边,和人说话时,歪着膀子,浑身扭动,东张西望,嘴里还不时朝地上吐痰。如果有人要你和他(她)交朋友,我想你一定不同意。因为你觉得这个人轻薄,没规矩,招人讨厌。

那么该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谈到修养,必先提及自省。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圣人那样每日多次反省自己,但也应当适时自省。唯有做到了自省,才能清楚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修身。

做到了适时自省,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那么就要改变、调整,从而弥补不足、完善自身。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如果你能坚持做一个有修养的孩子,那么你一定也会像嵇绍一样“鹤立鸡群”。

猜你喜欢
竹林七贤王戎嵇康
“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吝啬的王戎
吝啬的王戎
嵇康 山涛 绝交于江湖,相知于内心
王戎识李
嵇康
艺苑
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绝版的竹林”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