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教师的逆袭:赚到100万,活到100岁

2016-08-31 12:41渝浪安一
知音·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桂兰馒头老伴

渝浪安一

在大多数人眼里,退休就意味着繁华落尽,抱抱孙子,打打小牌,似乎成了人生最后的乐趣。但是姜连生却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退休了,依然可以活得很精彩!存款过百万,买海景房,读研,这些成就是不是让年轻的你都感到很惊艳?没错,这就是现年73岁高龄的姜老退休后交出的成绩单。

姜连生(左)在人民大学书法高研班读研

一起来看看姜连生是怎么做到的——郁闷退休,倔老头拒享清福搞创收

2003年6月底,北京市大兴区兴达中学放暑假。在一群兴高采烈走出校门的孩子当中,一个苍老矮小的身影显得很扎眼。他叫姜连生,时年60岁,等待他的不是快乐的暑假,而是一个没有归期的长假——他退休了。半年前,学校推行聘任制,教了二十多年政治、当过团支部书记、兼任过校印务厂厂长的姜连生,原本想教到期末退休,但领导却急着把机会给了一个年轻老师,而把姜连生安排到了电脑室。姜连生嘴上说服从安排,心里却品尝到了一种被提前退休的苦涩。

姜连生能在大京城的三尺讲台谋得一份教师职位,相当不容易。出生在河北邯郸市成安县农村的姜连生,打小就是个苦孩子,母亲在他8岁时就病逝了,父亲又在他念高二时候患肝癌去世,他完全是凭借刻苦读书改变了命运。高二肄业后,他到了家乡的村小学当代课老师,一边工作一边报读大名师范学校,后来又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高等师范政治专业。1965年,姜连生被调到北京工作。1978年,姜连生被调到北京大兴区孙村中学教政治。在孙村中学过渡了几年后,他才终于被调到兴达中学工作,直到现在退休。

退休后的姜连生没在家里呆几天,就带着老伴王桂兰去了远郊的刘村。当年,姜连生在孙村中学教书时,就把老伴王桂兰的农村户口从河北老家迁到了刘村(依然是农村户口),并以她的名义盖了一个小四合院,尽管很陈旧了,却是一个很好的散心之地。其实,姜连生原本不必这么做。他有三个儿女,前两个是对龙凤胎,三个孩子都在北京工作,老大在一家国企做销售经理,女儿、小儿子都在政府上班,他们都已经成家,有了各自的孩子。听说父亲退休了,孩子们都抢着要接他和母亲过去享清福,要说有什么活,无非就是带带孩子。可姜连生闲不住,他宁肯选择“解甲归田”。一直没有工作的王桂兰为了照顾他的起居,也只好跟着去了刘村。姜连生和老伴在半亩左右的小院里,种了一片翠竹,还有黑枣树、柿子树,这样的田园生活看上去惬意,可麻烦却开始缠上了他。

一天,姜连生看到枣树上长满了虺虺,便去农药店买回一瓶杀虫剂,兑在盆里,再一手端盆,一手拿帚,爬上梯子,准备给枣树杀虫。不想,刚下了雨的地面很滑,梯子瞬间倾斜,姜连生在半空中一下子跌倒在院坝里,当即动弹不得。好在能打手机。到医院一查,三根肋骨压缩性骨折,光押金就得交6万。还要镶钢板,之后需要取钢钉,留下后遗症更麻烦,好在一位朋友的爱人是个有经验的丈夫,她说千万不要做手术,采取回家躺平板床三个月保守治疗。姜连生听取了这样的建议。躺在床上,他一遍遍回忆从高空跌落时的感觉。他觉得从那么高的位置摔下来,疼痛是正常的,就像自己从讲台上突然退下来会疼痛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疼痛的部位,一个在精神上,一个在身体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姜连生总在想,父母都很年轻就去世了,自己的寿命恐怕也不长,但自己好歹活到了六十,知足了。

孩子们不久还是知道了父亲摔伤的事,来看父亲,给父亲付了两万多元。因为这事,一向硬气的姜连生觉得“没面子”,所以当孩子们还要给他生活费的时候,他拒绝了。他不想靠孩子们“养”。但现实很严峻,姜连生的积蓄花得所剩无几,如果不想靠孩子们“接济”,就得自己设法挣钱,否则老两口的日子光靠他那点退休工资,很难撑下去。

事情也巧,这时,姜连生的表弟陈彦来找他投资,说是要到山西去办一家砖厂。姜连生以自己当印务厂厂长的阅历,对这个项目做了分析,觉得这事靠谱,便向朋友借了3万,再加上自己仅有的1万,共投资了4万元。姜连生指望着靠这个厂子养老,不想,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劈头盖脸泼过来的冷水。仅仅半年,姜连生还没等到身体完全康复去山西上任,就传来了砖厂倒闭的消息,而表弟不好意思见他,跑到新疆去了。这个时候,摆在他面前的路有两条,要么向孩子如实说出自己的处境,到他们家里去享福;要么以六旬之躯,继续寻找挣钱之道。要是换了别人,肯定是选前者了,王桂兰也这样劝他,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干吗要瞎折腾。去孩子们家里住,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但姜连生坚决不同意。不同意就得想门路,姜连生首先想到的法子是开一个馒头店。这样的好处是,至少可以把老两口的早餐给解决了,只需要赚午餐和晚餐的钱就行了。这样的规划想想都觉得悲壮,但王桂兰拗不过他。二老把刘村的房子租了出去,在黄村又盘下一个小吃店,开启了退休后逆袭人生的第一步:卖馒头。

姜连生展示自己的获奖书法作品

霸气宣言:创收过百万,健康超百岁

姜连生和老伴都来自农村,蒸馒头难不住他们。一开始,他们只能做早餐这一顿,所以需要凌晨4点钟就起床和面,做馒头,蒸馒头,很辛苦,而且生意很差。因为他们只卖馒头,并不能吸引顾客,加之一条街全是卖早餐的,二老这么辛苦下来,挣不了几个钱。一天早上,邻居小刘偶然看到姜连生的馒头店,很惊讶:“姜老师,你怎么卖起这个来了?”有那么片刻,干了大半辈子教育工作的姜老师有些尴尬,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呵呵一笑:“退休了嘛,我又不想让孩子们养着,干点事,自己养活自己。”说罢,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说自己的馒头都是纯手工做出来的大碱馒头,还送一个让对方免费尝尝。这一尝,就尝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原来姜连生买的都是上好的精面粉,又没添加什么发泡剂,味道自然纯正。这以后,小刘每天早上上班都要绕道来买姜连生家的馒头,下午下班回家还要来买一大袋回家给家人第二天做早餐吃。

熟客渐渐多了,而且大都成了回头客。这样干了几个月,姜连生总算悟出了道道,应该再卖些搭配的早餐。于是他买了一台豆浆机,开始卖豆浆。和买精面粉一样,黄豆也买最好的。后来,一个马上要歇业回老家的早餐店店主告诉姜连生:“你傻呀,豆渣全都倒掉,还放白糖,难怪你赚不了几个钱,正确的做法是用开水反复地冲洗豆渣,把水渗在豆浆里一起卖,白糖也不要放,放糖精。”姜连生没有采纳这样的经验之谈。几十年的教师品德不允许他这样做。实际上,他正是得益于自己的“傻”,才让生意越来越好,他的店连招牌都没有,但顾客们却认定了他这家店。

等到赚了一点钱,他又开始卖豆腐脑,卖油条,卖大饼,卖包子,并请了两个工人帮忙。解放出来的姜连生很快又对一个新“项目”产生了兴趣,他发现菜市场的生意特别好,便又租下一个摊位卖蔬菜,把早餐店交给老伴打理。刚开始,姜连生做得很辛苦,他只有1.54米的个子,加之摔伤过,虽然有菜农送货到市场,还是需要搬运,这让他很吃力,挪两步又要歇一会儿。在卖菜时,这个倔老头再次显示了“傻”的一面,不肯往白菜上洒水,结果卖到下午菜就蔫了,这时候,他又不断地剥掉外面的坏叶子。这样的下场是,每天收摊的时候,负责打扫市场卫生的大姐总抱怨他那儿的废叶堆积如山,别人那里几乎没有。除此之外,姜连生在经营方面,也是个菜鸟。别人卖菜不准挑选,实在要挑,那就得付更高的价格,可姜连生却主动帮人挑选,小葱还是买一送一的赠品。这样,姜连生的利润总是比别人低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赚得少,他用自己的“傻”渐渐垄断了人心。时间一长,他又赚欢了。

2006年年底,姜连生靠卖菜和早餐店攒了几万元,考虑到无论是老伴经营早餐店,还是自己经营菜摊,都委实太辛苦,他将菜摊转让了出去,三年过去,转让费翻了两番,又让他白捡了一笔。他将钱全部投进去,后来又销售广告挂历,开小超市,卖日常生活用品。至此,二老总算从繁重中解脱出来了。经营超市很清闲,有送货商送货,通常情况下,只需要王桂兰一个人就能照顾过来。这个小超市维持二老的日常开销已经绰绰有余。

姜连生是《知音》的铁杆粉丝

尽管退休了,有一个习惯姜连生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每天看报。有一天,姜连生看到一篇报道,说人的正常年龄应该在125岁至175岁,之所以没有人能活这么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绪积郁,缺乏科学的锻炼和养生之道。困扰他多年的阴影一下子消散了,他不会再担心自己寿命不长了。他把这篇文章念给王桂兰听,然后感叹地说:“你看,我们才60岁出头,就不说活125岁了,活100岁应该可以成为我们的目标吧,那我们还有近40年的生命呢。这么说,我们还年轻得很嘛!”“年轻得很”的姜连生,不允许自己只安于靠一家小超市糊口了,他还有更高的追求。他给自己设定了“双百工程”:创收过百万,健康超百岁。

姜连生买了一辆二手小货厢车,开起了搬家公司。和开馒头店之初因为资金和人手不足必须亲自操刀一样,早年就拿了驾照的姜连生自己开着小货厢车到处揽生意,有了生意再临时去人力市场叫两个民工帮忙搬家。在给房东搬东西的时候,他会当着主人的面,亲自给工人示范一遍如何搬东西,让主人绝对放心。搬家,最怕就是东西损坏,所以口碑是最好的宣传。当时,姜连生以前教书的孙村有好几个小区面临拆迁,业主们都需要搬家。姜连生做好了第一单生意,就会不断地被推荐给其他人。渐渐地,一辆车忙不过来了,姜连生又买了一辆二手小货车,招了八个工人,分两个组跑生意。近年来,北京市内因为房价高得离谱,越来越多的人搬到了周边的河北境内,这样的长线,很多搬家公司不愿意接,但姜连生愿意,而且是亲自开车。待公司步入正轨,姜连生不再亲自跑车,而且请了人管理公司。搬家公司终于让姜连生的财富不再是小打小闹,加上超市的利润,他的存款已接近7位数。实现“双百工程”中的第一个“百”,这个退休老师只用了6年时间!

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姜连生比过去更注重保重身体,他喜欢用旅游的方式给自己减压。这年10月国庆期间,姜连生带着老伴去山东威海旅游,了解到乳山的海景房并不贵,便借道去考察。当天,二老就买下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海景房。

70岁还是当打之年:退休老师书写巨人传奇

客观地说,要实现活一百岁这个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照姜连生的理解,需要保持好的情绪,乐观的心态,积极的锻炼,科学的养生手段,并始终让生命充满活力。其中,他最欠缺的就是科学的养生知识了,不光自己欠缺,他发现身边很多老人都不注重养生,因此觉得投资养生,会是一件既创收又能给老人带去福音的事业。2008年,姜连生再三考察后停掉了竞争越来越激烈几乎无利可图的搬家公司,投资了两家养生馆,并亲自担任店长。自从投资养生馆,姜连生也尽可能地为身边人解决实际困难。姜连生是《知音》的铁杆读者,每期必买。2012年6月,他在《知音》上看到一篇文章,四川乐山有个叫王玲的女孩带着瘫痪父亲上大学。深受感动的他,立马联系了几家和自己合作的保健公司,给王玲的父亲免费提供了价值2万多元的康复器材和药物,亲自从北京带到乐山,交到王玲的手中。这趟行程,姜连生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和汽车,但他不觉得累,他把这当成是一次旅游,而旅游是能锻炼身体和愉悦心情的。

除了旅游,姜连生每天早晚都带上老伴走两个小时的路。他相信走路是最好的锻炼。除了走路,写字也被姜连生视为提升精气神、防止老年痴呆的健身方式。姜连生自幼就热爱毛笔书法,以前只是作为一种爱好,偶尔提笔,现在却成了他每天必练的必修课。因为练书法,姜连生结识了很多书法家朋友,姜连生不想让书法仅仅成为自己锻炼身体的道具,他也想像那些大书法家一样,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从来没接受专业书法培训的姜连生决定拜个大师,好好地学习一下。不想,拜了几个老师,对方看了他的作品都真诚地给他建议:“书法和画画一样,如果只是当兴趣,可以自己在家里练,但您要是想在这方面取得造诣,就有必要接受一下专业的培训了。”这时候,姜连生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书法高研班,便决定去读。但是要读高研班并不容易,除了书法作品要达到录用标准外,还要进行文化综合考核,二者达标后才能入读。此时的姜连生已经70高龄,听说他要读高研班,老伴王桂兰尽管很支持,却很担心他的身体会吃不消,便劝他:“姜老师,你都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了,还折腾啥呀?我看就算了,就在家里练习书法吧,你要嫌孤单,我给你当陪练。”姜老师不服气:“70岁怎么啦?你忘了我的口号了,创收过百万,健康超百岁!第一个目标实现了,第二目标正在实现中——我还要活30年!按照一般人活70岁的目标推算,我现在相当于别人的40岁,正是当打之年,难道不该努力学习吗?”王桂兰见他说得有道理,也不再劝他。

姜连生与老板旅游照

“正是当打之年”的姜连生开始为读研作准备。每天早晚,姜连生除了走路锻炼身体,就是看书和练习书法。早上看书的时候,他会选择到校园的树林里去感受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气氛,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又回来当老师,在备课。和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一起看书,古稀之年的姜老师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年轻过。2015年4月5日,姜连生像一个胸怀大志的青年一样实现了读研的愿望。这天,他通过考核,坐进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书画专业高研班的教室里。德艺双馨的书法大师张惠臣成为他的指导老师。读研期间,姜连生的书法技艺日益精进。到2016年4月毕业,姜连生一共在全国书法大奖赛中获得八个金奖。一毕业,他就被中国发布网书画频道聘为特约编辑。

5月18日,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在北京召开。姜连生即兴写了一首赞美月服和诗歌:月季真鲜艳,月月都展现;泼辣却耐看,季季全奉献。目前,他以习近平主席“与高者为伍,与德者同行”的指示为指导,要创办“健康超百岁协会”,让每个步入暮年对生命失去激情的老人重新给自己定位。毫无疑问,姜连生的事迹和他的“不老梦想”,成为此次大会的一个亮点。2015年底,姜连生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坎坷生辉》的续篇准备出版,现在编辑正在审稿。这部长达24万字的小说有两大主题,即坎坷和生辉。在姜连生看来,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只有在坎坷中生出的光辉,才能持久,才足够耀眼。姜连生将这本书的书稿送给三个孩子看。三个儿女无不钦敬感动,整日忙工作的他们并不十分清楚父亲一路走来的艰辛,现在终于明白了:1.54米的小个子父亲是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6月1日这天,姜连生带着老伴和小孙子回了一趟山东乳山,这里的海景房是他偶尔散心、度假的地方,一年会来几次。这些年,王桂兰早已成了他的贴身秘书,无论是出席重要聚会,还是到国外旅游,他都带上她,一来是为让她照顾自己,二来也是为了让辛苦伺候自己大半辈子的老伴,也享享清福,见见世面;而年长的孙子们最小的都已在读初中,只有这个小孙子还有资格陪爷爷过儿童节。

三个人走在海边。顶着百万富翁、书法家、作家、研究生、养生专家等光环的姜连生,会情不自禁想起13年前退休时的郁闷和接连遭遇的厄运,想起他卖馒头时的苦涩。他把后来的逆袭,归功于他那颗年轻的心,是这颗心让他书写了“坎坷生辉”的传奇。心年轻,岁月奈我何?73岁的姜连生像个老顽童在海边和孙子嬉戏起来。

编辑/李宗海

猜你喜欢
桂兰馒头老伴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巧解含三角函数的导数问题
老伴,幸福相伴
“馒头办”没了吧?
买馒头
爱“多事”的老伴
半个馒头
“同居”养老伴夕阳
A Boy and His Tree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