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如何“出彩”

2016-09-01 16:08李本华
美文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文体中考文章

李本华

中考作文在语文成绩中占“半壁江山”。常言道:“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那么,中考作文如何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应注意什么?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中考命题和作文阅卷经历,给广大考生提如下建议:

l、关注生活,博览群书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教孩子写诗时有句名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如果当真要学诗的话,那就应该多关注作诗以外的事。这“诗外功夫”,其实就是课外阅读、人生经历、社会实践等,这其实也就是积累、学习语文的过程。只有平时注重丰厚的积累,才能在真正写作时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

同样一个素材的作文,博览群书、善于积累的学生就会妙笔生花,而肚中空空的学生却写得像白开水。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平时的阅读、积累与内化,不断丰厚自己的底蕴。考生平时除了阅读经典名著外,还可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中考优秀作文,多读多思考,想想它们取胜的优势在哪里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去尝试练习,找出不足。除此之外,也可以从优秀杂志中挑选有哲理性的语句进行积累,写作时不要泛泛而谈,应提高立意高度,尝试多种文体的写作。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就是写生活。因此,写好作文,必须要走进生活,打开写作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作文如清泉般汩汩流出。关注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鲜活的写作素材,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要使文章充满生机活力,必须选择新鲜的材料。新鲜的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因此,在练好基本功的同时,还应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学生可以从各种媒体中选材,多读书看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要重视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更要重视当前出现的风云人物,可将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和颁奖词作为写作素材用于作文中,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溢出时代的气息来。

请记住,作文不难,但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绝非易事。它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功到自然成。所以,在平时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学做有心人,去发现更多自然与心灵的悸动,积累更多社会和人生的沉思,作文时才不至于言之无文。

2、正确立意,深刻新颖

“文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中要谨记这一点。只有源于生活、贴近现实的素材才是真实的、感人的,思想感情的抒发才是真挚的。这样的作文读起来才不至于空洞无物,味同嚼蜡;但是文学艺术又绝对不仅仅只是对社会现实的再现,我们应该站在更为广阔的宏观背景下去审时度势,去洞若观火,去思考和挖掘有益于人类、社会、人生的价值。在作文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自我等狭小空间,而应该立意高远,以心怀天下的责任感来展现思想和精神的丰富内蕴。

立意正确是文章的立足之本。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作文,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否则再好的立意也是枉然。虽然中考对写作个性是充分尊重的,但是消极情绪、悲观的人生态度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不仅是中考作文的良性元素,更是青少年成长的必需品,所以,通过自己的文字传递正能量,传承上进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思想内涵和高雅的文化,是我们应有的意识。此外,立意还要有针对性,要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主题立意,文章才能扣人心弦、引入入胜。文贵新,千古文章意为高,要使自己的作文胜人一筹,立意就要有新意,才能做到见解新颖、彰显个性。新颖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心灵上的撞击和震撼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和鼓舞。

3、选好材料,大胆创新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必须符合表情达意的需要,最好是新颖独特的,要做到典型性、生活化、时代化,粗俗、怪僻的材料要避而远之。要注意选材的角度。一些看似熟悉的文题,往往选材看似丰富,考生写起来却容易捉襟见肘,千篇一律,更难以别出心裁。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与其他考生选材撞车的现象。如果觉得避免材料撞车很难,那就多考虑材料叙述的方式与角度。

中考是百舸争流,是百家争鸣,是最精彩的展示,是最强力的竞争。学生平时的作文大多是自己语文老师批阅,因为老9币的喜好和思维的惯性,你的才华可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中考阅卷是最接近公平的,因此,中考又是最公平的选秀。打胜仗,狭路相逢勇者胜;写好文,考场相遇新者赢。主题要创新,主题是作文的灵魂,避免人云亦云,要有新思想;结构要创新,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匠心独具的构思,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要创新,语言是文章的衣裳,恰当的修辞,生动的叙述,会打动阅卷老师的情感。当然,创新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它是火花,点亮阅卷老师疲惫的眼睛,是春风,吹开阅卷老师沉睡的心灵。

4、锤炼语言,提高文采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织成一件得体的、漂亮的外衣。

考场作文,语言和内容是阅卷老师最为看重的两个方面,也是体现考生写作潜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作文中,如果写景状物,要绘形绘色;写人叙事,要生动传神;议事言理,要生动风趣。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甚至广用修辞,文笔飞扬多姿,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也就达到了文章的另一种境界与高度。语言“有文采”,可以弥补发展等级方面的不足,用语言的恣意挥洒来张扬考场作文个性化的境界,已是考场作文成功的最为公开的秘密。

就中学生的作文语言而言,首先应做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是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增加文采、提升品位的重要手段:如借助排比,便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气势,增进论证;运用比喻,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增添情趣,令人遐想万千,思接古今。在文中如能巧妙地使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章就能“气象峥嵘,色彩绚烂”。有文采还表现在文章中语言要尽量富于变化,长句、短句、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文章有较强的节奏感,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摇曳多姿,极富美感;同时,语言或轻松、活泼、幽默、诙谐,让人在有所感悟的同时又忍俊不禁;或用一些诗词佳句、名言警句增加文章的深度和文化内涵,让阅卷老师看了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要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行文中做到描写、叙述相结合,外在描述和心理描述相结合,客观描述与主观描述相结合,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的是,要规范使用汉语。一些考生受网络语言的影响,用词往往不规范。中考作文评分非常严格,考生一定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语言进行写作,最好不用“东东”“有木有”“一切都是浮云”“漂族”“杯具”“大虾”这些网络名词。

5、积淀情感,表达真情

“为文者,情动而辞发”,文章是真情的流露。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还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学生只有积极参与生活,热忱地投入到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去,才能品尝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地有所感动,因而,学生的日记、周记、随笔中的素材就非常宝贵,那里有细腻的观察、深入的思考、独特的感悟、淳朴的表白,那些感动了自己又感动了别人的文章已经为你中考作文奠定了成功的第一步。

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灵魂。应该在字里行间蕴涵丰富的情感,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文中所写的人物一定要与你同喜同乐、同忧同泣,而且要淋漓尽致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爱要爱得真挚、强烈,批要批得尖锐、深刻。“言为心声”,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但情感是文章的支柱。作文要有饱满真挚的情感,因为它是生活个体独特体验的性灵抒发。一篇作文语言再优美,辞藻再华丽,没有真挚情感的支撑,就显得虚假而空洞。所以,作文时要全神贯注,以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在关照社会人生的基础上去实现情感的宣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时应该让真实丰沛、积极健康的情感在字里行间自由流淌。

写记叙文不能不记事。记事时,不仅要描写细腻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还要写出此种事情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感受。写议论文,要确立正确的观点,即论点,并选用恰当的事理和事实论据,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道理立得起,有说服力。写散文,就要采用抒情的笔触,或歌颂美好的事物,或表达心中真挚的情感和态度。但要注意,记叙要有重点,不能记流水账,在适当的地方要点明事情的意义和价值;议论要深刻,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不夸大浮泛,空洞无物;散文要相对含蓄深刻,过于直白浅露就会缺乏应有的诗意和情调。

6、训练技法,巧妙构思

要真正写好作文,还要熟练适当地运用一些作文技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掌握一定的写作理论知识,学会如何从选材、立意、构思、布局、表达、语言等方面去驾驭作文,借鉴经典性文章的写作技巧,在作文时加以灵活运用。精准审题、创新立意、巧妙布局、给力表达,每一个环节都要用心思考。只有这样长时间的训练,才能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考生要学会应用一些常见的写作技法。优秀作文讲究“凤头”“猪肚”和“豹尾”,除了会开头点题,中间叙事,结尾扣题的简单思路,考生还应该会一点其他技法,如倒叙、插叙、对比、衬托、设置悬念等,还可以依据作文题的具体实际,采用书信体、日记体、小标题、题记、对话、访谈、镜头特写等比较适当、新颖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才能写出真我,给人以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不仅能使考生面对考题游刃有余,也会因为有了丰富的技法,文章会更生动耐读。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人的通常阅读心理。

这里要特别强调,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不断增强点题意识,认真练习各种点题方法,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议论点题、抒情点题等,在写作中大胆、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易懂,却恰恰是很多作文得低分的症结所在。

此外,还有一点考生也要注意。考场作文阅卷教师平均两分钟看一篇作文,所以作文绝对不能绕弯子、搞含蓄。作文开头第一段、第二段考生就要把看家本领拿出来,让阅卷教师刚开始看就叫好。有许多平时作文优秀的学生考不过普通生,原因就是没有做到一开头就切入主题。打个比方,中考作文不是“碧螺春”,要慢慢品味,而是“二锅头”,喝一口就有强烈的刺激反应。

7、强化文体,扬长避短

近年来,中考作文有“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的要求,“不限”或“自选”是为了扬长避短,而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让阅卷老师颇感意外的是,不少考生所写作文文体意识不强,“四不像”的作文居然还不少。比如,有的作文看起来是在谈观点,讲道理,有论点,有论据,应该算是议论文,可作文的主体部分却是在叙述一件事情,来龙去脉一一道来,情节细节一应俱全;有的作文看起来是在写人记事,应该算是记叙文,但时间、地点、事件等记叙要素要么语焉不详,要么丢三落四,而在作文的开头与结尾,却有几大段的议论,穿靴戴帽、喧宾夺主……这样的作文,整体结构似议论文又像是记叙文,似记叙文又像是议论文,在形式上显得非驴非马,不伦不类,所表达的中心自然也是非此非彼,不清不楚了。因而,这一类考场作文丢分是理所当然的。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多把“文体不符”与“结构混乱”列为最末一个等次。所谓“文体不符”的标准,主要是指考生随心所欲,任意而为,结果成了“四不像”,或者把各种文体拼凑在一起,成了“大杂烩”,更有甚者,看不清文章的写作要求,如“诗歌除外”,却写成了诗歌等,这些都属于“文体不符”,是得最低分的,一定要引起考生注意。

考生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文体不限”其实是中考写作不限于一种文体,也就是说,考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长于论辩的考生可选议论文,长于记叙情节、刻画人物的考生可选记叙文,长于描写和抒情的考生可选散文,长于联想和想象的考生可选寓言或童话。

另外,“自选文体”还要看自己用哪种文体写作拥有的材料更多、更充足。如果缺乏材料的话,即使是自己擅长的文体,也要考虑放弃,这就是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之,中考作文要有文体意识。

8、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俗话说:“卷面如脸面。”卷面是阅卷老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作文的分值大小起关键作用。所以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在中考作文中,书写工整美观,卷面整洁清晰,标点符号正确规范,更能吸引阅卷老9币的眼球,也更容易得到高分。相反,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涂改。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不规范,不但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还会被认为是语文基础差或态度不端正,得分当然会大打折扣。

每一个经历过中考阅卷的老师都体会过漂亮的字迹,整洁的卷面带给自己那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样的印象对于分数的影响该是不言而喻的。而难以辨认的“龙飞凤舞”,随意涂改的“满目疮痍”,让人不忍卒读的错字迭出,再到由于网上阅卷带来的试卷经过扫描后清晰度受到一定影响的情况,很多老师都会有无法忍受的反感。带着这样的感受,还能静下心来去辨认、去品味这篇文章吗?我想,让自己的卷面干净、整洁,字迹漂亮、清新,标点符号正确、规范,应该成为考生们上“战场”前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最后,请大家记住这样一句话,世上最怕“认真”二字。平时作文看水平,考试作文看态度,你认真对待中考,中考就会认真对待你。

猜你喜欢
文体中考文章
另类文体巧谋篇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放松一点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