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川省36所本科高校为例探讨高校论文国际合作现状

2016-09-02 09:50曹学艳尹立雅心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电子科技四川省数量

曹学艳,尹立雅心

(电子科技大学 a.图书馆;b.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都 611731)



以四川省36所本科高校为例探讨高校论文国际合作现状

曹学艳a,b*,尹立雅心b

(电子科技大学a.图书馆;b.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11731)

基于SCI数据库,选取2010—2014年四川省36所本科院校国际合作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国际合作论文的合作数量和比例、合作国家和地区以及合作机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其学术影响力进行比较评价,提出四川省本科高校国际合作的发展建议。

高校学术影响力;SCI;四川省本科院校;国际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从政府到行业无不遵循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从我国近期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看出,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际化程度的标尺,国际合作的力度同时也佐证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性地位,而高等教育国际间的合作则是国际科技合作最直接的体现[1]。 高等教育的参与者已不仅仅满足于本大学内部的资源优势,而是渴望突破地域的限制,在全球化的人才市场和智力资本市场赢得一席之地。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促进大学学术影响力的提高,提升本机构的学术地位。高校国际合作的类型包括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及论文合作,其中论文合作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最主流的平台,是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具体学术产出,并逐渐演变成为衡量高校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基于SCI数据库,选取四川省本科高校2010—2014年国际合作的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从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和比例、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合作机构方面对四川省本科36所本科高校学术的国际间合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从而更客观、系统地分析四川省本科高校的学术影响力,并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检索平台中的Science Citation Expanded (SCI-EXPANDED) 为数据源,SCI数据库为WOS 子库之一,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被公认为世界范围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的索引工具,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已被世界上许多大学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2]。

根据国家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系统和四川省各本科高校官方网站等统计出四川省本科高校(包含独立学院)共51所,并统计了每所高校的英文名称和邮编(含分校),但需要说明的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等独立院校的论文包含在各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内,未再单独统计分析。由于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未发表SCI论文,故最终选取了发表SCI论文的36所公办本科院校。

为保证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选用学校名称与邮编组合的检索式。首先按地址检索学校邮编,之后通过两种途径得到每个学校名称的N种写法,第一种是搜集检索到的论文作者署名地址,但这种方法还是有可能会有所遗漏,为尽可能全面的掌握每个学校名称的所有写法,又进行了第二种在机构拓展中搜集的方法,因为机构拓展里面涵盖了最广的学校名称的写法(包括全拼、截词和缩写)。学校名称写法搜集完毕,就可以确定检索式,如电子科技大学的检索式为:AD=((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 UESTC or (Univ* Elect* Sci* & Technol* China)) and (611731 or 610054)。检索和下载时间为2015年2月5日。

高校类型不同:四川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等为综合型高校,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理工类院校。高校层次也不同: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有区别;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既为211院校又是985院校,这2所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发文量和其他学校不在同一量级上。如果只用论文产出数量来比较,未免有失偏颇,鉴于单一指标在论文评价中的局限性,本文尝试应用微观的定量指标和宏观的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复合指标获得论文学术影响力的综评价值。

本文从质和量综合评判高校的学术影响力,选取SCI国际合作论文产出情况、国际合作论文所占比例、合作伙伴情况(国家和地区、合作机构)作为评价指标。

本文通过输出记录数统计国际论文的产出情况和国际合作论文的产出情况,得到国际合作论文所占比例;检索结果中的国家和地区、合作机构两项得到国际合作伙伴的相关情况。国际论文指被SCI收录的论文,国际合作论文指SCI中论文作者署名地址中同时包括四川省某本科高校和其他国家的合著论文,作者署名顺序不限,即四川省某本科大学教师或学生与国外研究人员合作发表的SCI论文[3]。

二、国际合作论文产出情况

(一)论文总量及国际合作论文数量

国际合作论文产出的情况就是通过微观的定量指标来对四川省36所高校的国际合作情况进行评估,但不表示定量指标就只有国际合作论文数量这一个绝对指标。“绝对数”是计算“相对数”的基础,“相对数”是一个可以用来共同对比和统一比较的平台。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4]。本文中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就是“绝对数”,而国际合作论文比例是国际合作论文数量与国际论文数量的比值,是“相对数”。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可以最直观地展示四川省本科高校论文的国际合作情况,而所占比例则是省内各高校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占各高校SCI中收录的论文总量的百分比,这样可以避免只看单项数据所造成的片面,从而更全面地对省内36所高校论文国际合作情况进行透视,如表1所示。

表1 36所高校的国际论文数量及合作情况

表1 36所高校的国际论文数量及合作情况(续)

(二) 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层次分析

相对数的使用虽然很大程度上使文献的计量分析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但还是应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如绝对数较小时,不宜用相对数,因为就起不到它在同一平台上呈现水平的作用了。如四川大学国际论文数量是19 257篇,国际合作论文数量的绝对数是4 839篇,则其国际合作论文比例为25.056%,而四川旅游学院国际论文数量虽然只有7篇,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只有2篇,但其比例却达28.572%,此时就不能仅凭国际合作论文比例来评判两个学校的国际合作水平了。绝对数和相对数应该结合来看,使用相对数时一定要考虑其代表的绝对数,学校之间的绝对数差别就很大,这样就必须首先按绝对数将36所学校划分成不同的量级。从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来看,36所高校分为四个层次,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在1 000篇及以上的为第一层次;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在100~999篇之间的为第二层次;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在10~99篇之间的为第三层次;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在10篇以下的为第四层次。

如表1所示,第一层次只有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是省内仅有的985高校,结果显示这两所高校的论文国际合作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高校,与论文收录的总量成正比;第二层次有6所高校,值得注意的是四川3所211院校中西南财经大学跌出了前5,除西南交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是842篇和401篇外,其余4所均不足200篇;第三层次有13所高校,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比较分散平均;第四层次有15所高校,其中有7所高校没有国际合作论文。数据表明四川省本科高校中大部分集中于第三和第四层次,而第一层次的高校数量太少,本科高校论文国际合作的实力还相当薄弱。

(三)国际合作论文的比例

依据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所占比例的高低,排在前十位的高校分别为内江师范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旅游学院、川北医学院、西华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大学,如表1所示。四川省36所高校的国际论文数量所占比例普遍偏低,最高比例都低于40%。

三、合作机构情况

(一)合作机构地域分布

合作伙伴情况包括合作的国家和地区还有合作机构,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定性分析36所学校的对外交流水平。

在36所四川省本科高校中,除成都体育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民族学院、西昌学院、成都东软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和武警警官学院7所高校未收录与国际合作论文外,将其余29所高校合作的国家和地区情况统计,36所学校合作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中共包含47个国家,其中欧洲国家25个,亚洲国家12个,美洲、非洲和澳洲分别是5个、3个、2个。

分析其中排名前十的国家,如图1所示,美国居第一,在36所高校中,美国与其中28所高校有合作,并且在其中24所高校的合作前十国家中排名第一。

图1四川省高校合作排名前十的国家合作高校数量

如表2所示,以最具代表性的合作总数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为对象,不再从与每个国家合作的高校总数来衡量,而是拆分为单独的个别国家在与单个高校合作排名1~10位中的位次来分析。

表2 36所四川省高校合作的前1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数量 所

从横向来看,美国排名第一,不仅在合作高校总数上具有绝对优势,而且在合作论文总数上也最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各高校的论文合作数量在各个排名上的合作高校数量都比较平均,合作论文数量是和合作高校总数量基本上呈正比。

从纵向来看,除了大多数高校都与美国合作外,与其他合作国家都比较分散,避免了高校只和几个少数国家合作,体现了高校国际合作的广泛性,这是高校对外合作程度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可见,四川省本科高校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合作情况是趋于正态分布,形势良好。但与美国合作一边倒的现象仍然很明显,今后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数量和质量。

(二)合作机构属性

目前,与四川省本科高校合作的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所,四川省本科高校对外合作日益广泛。不仅应加强与国内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合作,还应提高和拓宽合作平台,与国际知名高校有积极、科学的学术互动和交流。比如电子科技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长期的学术交流就形成了一种互为促进的良性态势。2010—2014年间,电子科技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的论文达119篇,不仅扩大了自身的学术影响力,而且与邻国优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四川省高校的合作机构中也有国际知名大学,为四川省本科高校的学术影响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前景。

四、结语

(一)多元化发展国际合作

为进一步提高国内科研学术水平,向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美国是全球学术交流的中心。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欧洲国家占据了3个席位,英、法、德是欧洲的传统强国,其中英格兰和德国紧随美国其后,都与省内多所高校合作,法国排名第10,与9所学校合作,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证明了其具有成熟的科学技术与学术体系;亚洲方面,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与中国位置毗邻,拥有相同的历史背景,日本、韩国均与11所学校合作,新加坡与10所学校合作,三国成功的模式更适合国内学术的发展方向;有1/3的学校与台湾地区合作,这对于促进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具有深远的意义。

国际合作的机构以高校和科研所为基础不断向外延伸,说明四川省本科高校的学术研究潜力很大,四川省本科高校应与时俱进,把握机遇,加强对外合作,国内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将不断提高。

(二)建议

1)加强省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搭建行之有效的信息交换平台,对外合作能力强、学术成果丰富的高校应帮助和带动省内其他高校开展更多的对外交流活动,以此提高四川省整体的国际合作水平。

2)加强国际合作意识。共同申请学术课题和举办国际会议交流,适当引进国外先进人才,积极参与和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和交换生留学项目[5],加强四川和国外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以此促进与国际合作的平台发展和机会。

3)寻找专业针对性强的合作伙伴。四川省各高校应准确定位,规划发展,如综合实力不强的大学某些专业和学科却很强,应寻找在某一方面可互补的国外高校和机构合作,合作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在国际合作中展示本机构的学术影响力。

[1] 李岩松.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新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2009(3):153-157.

[2] SCI数据库[EB/OL].[2015-02-05].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

[3] 文阳.从SCI论文看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现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3(199):10-13.

[4] 宫春子.统计上的伴侣:话说绝对数与相对数[J].中国统计,2005(6):51-52.

[5] 曹学艳.高校科技论文与学科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5,7(49):128-130,108.

Exploration of the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36 Univers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AOXueyana,b*,YINLiyaxinb

(a.Library; b.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1731,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f 36 universities offering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Sichuan province,focusing on three aspects of SCI co-author papers from 2010—2014, such as, the general growth and proportion, collaborative state and collabrotive institution in order to compare their related citation impact and gives an overall assessment,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cademic influence of a university;SCI; universities offering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Sichuan Provinc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10.13542/j.cnki.51-1747/tn.2016.01.023

2015-12-11

2014年度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四川省本科高校学术影响力透视”(SCAA14B14)

曹学艳(1971— ),女(汉族),山东安丘人,研究馆员,博士,研究方向:信息素养教育、舆情管理,通信作者邮箱:caoxy@uestc.edu.cn。

G353

A

2095-5383(2016)01-0082-04

尹立雅心(1990— ),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电子科技四川省数量
西安展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S1广州弘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13B广州市码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统一数量再比较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