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之“大”

2016-09-03 03:09仲呈祥
剧影月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贪念恩人朱文

■仲呈祥

《小镇》之“大”

■仲呈祥

近观江苏省淮剧团晋京演出的淮剧《小镇》,兴奋之极,深感编导俱佳,唱词唱腔一流,可谓《小镇》不小,意蕴之大,艺术之精,令人震撼!正如戏之主旨在“诚信”一样,《小镇》编导极讲诚信,在宣传说明画册上就标明:“该剧部分情节取材于马克·吐温的小说《败坏赫德莱堡的人》”。其实,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出从当今中国普通小镇真实生活中生长出来的现实主义艺术。说它受到马克·吐温原小说立意的启发,借鉴了原小说精巧的情节构思,符合实际;但这一切,都已经“美美与共”实现“中国化”了。它堪称是近年来中国最优秀的现实题材地方戏曲。

这是一个从改革开放后小镇精神文明建设生活中生长出来的题旨深刻、悬念迭起、出人意外、引人入胜的中国故事。在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千年小镇,一位30年前在困境中受过素不相识的小镇人雪中送炭(可贵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的京中企业家,如今身患绝症派女儿来小镇寻恩人以500万酬谢。秦镇长欲以此重塑小镇形象,却迟迟找不出这位恩人。于是,这笔从天而降的重金,检验并拷问着小镇的纯洁和小镇人的灵魂。小镇的精神领袖是朱老爹。秦镇长动员30年前的救助者到朱老爹那里报到。果然,竟有4名冒领者报到。而桃李满天下的退休教师朱文轩适逢儿子朱小轩在省城替人担保遭陷,急需500万救难,朱师母爱子心切,饥不可择,也逼朱文轩半推半就向朱老爹报了到。全镇大会上,朱老爹义正辞严有理有据揭穿了4名冒领者的嘴脸,却未让忐忑不安的朱文轩当众出丑。会后,朱文轩夫妇灵魂反省,自我救赎,主动向朱老爹坦露真情。不料朱老爹一方面说因知朱文轩儿子遭难事出有因,故加保护;另一方面却又希望朱文轩为了维护小镇形象,权且承认自己就是那位恩人,免得舆论再加造作。朱老爹甚至以自己在上世纪60年代初困难年间在小镇捡到过百斤粮票曾为让病重老母吃顿饱饭而生出贪念,后虽及时归还但为了维护小镇形象却不能承认贪念以致被小镇人当作救星圣人而自责终生的痛彻心扉的往事来说服朱文轩。朱文轩思之再三,终于从精神上超越了前贤朱老爹,勇敢地向公众坦承了事情的全部真相。他的心灵救赎了!整个小镇人的精神升华了!小镇的道德形象重塑了!

这仅仅是一个灵魂自省、道德反思、文明建设的好戏吗?是,但我觉得它还进一步深层次地触及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个往往被我们忽视了的重要课题: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建设。试想,在小镇,秦镇长一心要重塑小镇形象,不能不说或多或少是与政绩联系在一起的;朱老爹德高望众,警钟常鸣,不能不说或多或少是与对往事的内疚心情联系在一起的;而朱文轩艺术形象所昭示的,才是这个伟大祖国伟大人民和伟大时代千呼万唤的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出发的维护家乡形象到维护祖国形象的最宝贵的公民意识!这,正是《小镇》之“大”。

猜你喜欢
贪念恩人朱文
生命的禅悟
相见欢
茅台曾有的“贪念”,19年后永和豆浆拾起来
20年前借她500元的恩人找到了:能相见才最珍贵
热闹的大山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浅谈新时期作为党员如何树立信念意识
如果活,就活出真风度
发现木耳
闪电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