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足清墓分类及其特征

2016-09-03 09:12李朝元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牌楼牌坊墓碑

□李朝元

试论大足清墓分类及其特征

□李朝元

重庆市大足区是一个文物大区,有“石刻之乡”的美称,不仅有丰富的石刻造像,而且还有很多墓葬文物。这些墓葬文物广泛分布在大足区的24个乡镇里,其中汉墓及汉墓群有101处;宋墓及宋墓群有95处;明墓及明墓群有141处;清墓及清墓群有215处。在这些古墓葬中,清墓显得格外精美。

大足的清墓有300余座,大部分清墓风化极为严重,现在能看清墓葬纪年的有91座。这些墓大多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大足的纪年最早的清墓是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莫家寨的姚氏清墓,最晚的是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的毛福臻清墓。其中道光年间的清墓最多。大足清墓的合葬墓较多,有的五六人合葬在同一墓冢,这与当时流行家族或家庭式合葬的习俗有关。清墓的墓室多为石室,其上堆砌泥土形成墓冢,凸出地面成丘形,一般高约2米,大部分的墓冢有条石围砌。以墓冢为主体,附属设施有墓碑、牌楼、牌坊、护墙、拜台、望柱、香炉、墓塔等,组合形式不同,这些附属设施均由石材制成。

大足的清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并简要概括其特征:

一、墓碑式清墓

墓碑式清墓就是在墓冢前嵌入或置墓碑,墓碑有圆首碑和方首碑两种。碑首均有装饰图文,碑身书墓主的名讳、立碑者和其与墓主的关系及墓葬年代。墓冢前有香炉和拜台,拜台大小不一。大的拜台周围建有护墙,护墙有圆形护墙或椭圆形护墙。有的墓前设有望柱,立于墓前5米处的两侧,望柱有方形和棱形两种,望柱下有方形的基座,望柱高约5米,下部直径约0.4米,由下向上逐渐缩小,望柱顶端呈毛笔形或刻石狮,意为希望家族繁荣昌盛(图一、图二)。

图一黄家老院子墓

图二 周学僧墓

二、牌楼式清墓

牌楼式清墓就是在墓冢前立牌楼,这一形制是大足清代墓葬的主要形式。牌楼大小不一,其高度2~6米、宽度2~14米,厚度约0.5米。牌楼绝大部分与墓冢紧密连在一起,只有个别的牌楼与墓冢分离,距离约2米。当地人也称其为牌坊,实际上仍是牌楼的构造。

牌楼与牌坊类似,是汉族传统建筑之一。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此建筑。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的横梁上不起楼,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大足牌楼式清墓形式多样,大小不一。其结构一般由墓冢、牌楼(牌坊)、香炉、拜台、护墙组成,但不是每个清墓都具备。墓葬规模的大小及牌楼的大小都跟家族是否兴旺有关。家族兴旺的清墓,其墓冢大,牌楼大气,有拜台及护墙。牌楼有十一柱十间七楼、九柱八间九楼、八柱七间七楼、八柱七间五楼、八柱七间三楼、七柱六间五楼、七柱六间三楼、六柱五间五楼、六柱六间三楼、五柱四间五楼、四柱三间五楼、四柱三间三楼等。普通的牌楼式清墓,其结构较为简单,就是墓冢加简易的牌楼,牌楼为三柱两间三楼、三柱两间一楼、两柱一间一楼等。牌楼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其结构主要由楼柱、楼顶、匾额、夹杆石、戗杆、斗拱、大小额枋、花板、抱鼓石等组成,牌楼均为仿木结构,其主要构件有立柱、额枋、横枋及屋顶。屋顶有两种类型,绝大部分是庑殿顶,有素面的,有饰瓦垄、瓦沟、瓦当的,有的还在顶上饰以宝瓶、鱼、蝙蝠、龙等。另一种是云头顶,这种顶极为少见,仅见于两座清墓。

牌楼正面刻有精美的图案,刻工讲究,雕刻艺术精湛,内容也极为丰富。精美的图案一般都刻于额枋、横枋、折柱花板上。图案多为花草、瑞兽、人物、建筑、家具、山水、卷草纹等,部分墓的折柱花板上刻着墓主人的生平和墓葬年代。牌楼图案的雕刻技法形式多样。花草竹木类多采用浅浮雕和线雕,有极少数运用了镂空雕刻。瑞兽类有浅浮雕,也有高浮雕和圆雕。人物类基本上是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形式相结合。建筑类多为圆雕,也有一部分为浅浮雕。家具类一般都为浅浮雕。飞禽类有浅浮雕和线雕。山水类主要有高浮雕和浅浮雕。另外在牌楼上有楹联和匾额,对仗工整,书法精美,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整个牌楼,远远看去犹如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图三、图四)。

图三 冒咕村欧氏清墓

图四 店子湾清墓

三、墓塔式清墓

墓塔式清墓为僧人墓,墓室为石室,墓冢表面齐于地表,其上面立墓塔,其形制基本上为楼阁式实心石塔,塔身一般有少量的装饰。大足的僧人墓较多,反映了当时大足这一地区佛教非常兴盛(图五)。

图五 黄桥舍利塔墓

自古以来,由于受“祖先崇拜”以及“视死如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因此,墓葬资料所提供的就不仅仅是埋葬习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墓葬所体现的埋葬习俗与埋葬制度常常被视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因此,大足的清墓不仅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习俗,同时也折射出清代的社会风貌及风土人情,也体现了当时雕刻艺术之精湛,为我们研究清代的历史、政治、文化及雕刻艺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作者单位 大足石刻研究院)

[责任编辑 李立科]

猜你喜欢
牌楼牌坊墓碑
小兔的“胡萝卜车”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每一块墓碑都是一本书
京城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搭纸牌楼
中国现存牌坊文化遗迹的地域分异及成因
跟踪导练(二)5
清明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