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合集》30282版卜辞考释辨析

2016-09-06 02:29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卜辞殷墟甲骨

王 栋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甲骨文合集》30282版卜辞考释辨析

王 栋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30282[1]收廪辛、康丁时期的骨版拓片,其卜辞文字较清晰且较少残缺,刻写顺序简单明了,但由于“宾”字所处的特殊位置,前贤对该版文字的隶定及释读存在较大分歧。对该版卜辞中所涉及的相关字形“为”“廌”以及“为宾”“于……卒……”等词组加以梳理,并结合甲骨卜辞祭祀动词句的结构特点加以分析,从而较为准确地释读该版卜辞。

甲骨卜辞;释读;《合集》30282

一、关于该版卜辞的考释成果

《甲骨文合集》30282所收拓片属于骨版,从卜辞的字形和贞人“彭”所处时代来看属于第三期即廪辛、康丁时期的卜辞,杨郁彦先生其归为何组二类卜辞[2]。该版卜辞上的文字较为清晰,骨版上部残缺,只留有“”残形,应是下文卜辞中的残缺,这是该版卜辞中一条单独的残辞。卜辞主要部分的刻写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其中“己丑卜,彭贞”属于前辞部分,“彭”为贞人名,卜辞兆序为“一”,其中“宾”字的刻写位置较为特殊,“宾”位于贞人“彭”字之下、“门”字之左,与“彭”又相距较远。“宾”在卜辞中的位置关系到此条卜辞的准确释读。

各家对此条卜辞的释读存在分歧,抄录如下:

图1 《甲骨文合集》30282所收拓片

综合各家的考释成果可以看出主要分歧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文字的释读,、两字的释读及隶定存在争议;二是关于“宾”字在卜辞中位置的不同观点,“宾”位于“祖丁”“门”之间、“宾”位于“祖丁门”之后、“宾”为独立的一条卜辞、“宾”位于整条卜辞之后、“宾”与“门于彡”相连构成一条卜辞。我们认为,“宾”与其它卜辞文字同属一条卜辞,且与卜辞的含义息息相关,不应独立位于卜辞辞末;三是关于该条卜辞意义解释的问题。裘錫圭先生认为该条卜辞可以参考“我为宾”“我惠宾为”等语,由此看来裘先生可能怀疑该条卜辞中的“为……宾”与宾组卜辞常见的“为宾”“宾为”相关。张玉金先生在其论著中多次引用该条卜辞作为例证,将其释为“应该到协祭结束临近彡祭时给祖丁的宗庙造门”。我们认为该条卜辞为殷墟甲骨卜辞中常见的一种较为完整的表示祭祀的句子。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考释该版卜辞。

二、释“廌”

根据裘先生的看法,我们认为该条卜辞中有可能出现“为”与“宾”连用,而中间插入祖先名“祖丁”或“祖丁门”的用法。我们利用汉达文库检索甲骨文中有关“为”的卜辞共46条(除《合集》30282),但大多残缺,其中出现“为”“宾”连用的卜辞32条,并且“为”“宾”直接构成“为宾”或“宾为”,“为”与“宾”之间没有出现其它成分,而《合集》30282卜辞中“为”与“宾”之间是有词语“祖丁”或“祖丁门”存在的。因此,我们认为该条卜辞中的“为……宾”不同与宾组常见的“为宾”“宾为”结构。

甲骨卜辞中出现“廌”的卜辞共41条,其中不少为残辞,“廌”在甲骨卜辞中常读为“薦”,作祭祀动词。郑继娥先生将“薦”列入其所讨论的74个祭祀动词之一,并根据“薦”字句的语法结构形式将“薦”列入不及物祭祀动词的“丁”类,即“薦”只能出现在“王宾”句型中,其后不可以接宾语及对象补语[11]。我们查阅相关卜辞,认为郑说可信。显然,《合集》30282版卜辞中的“廌”不符合“薦”用作祭祀动词的条件,因此,“廌”不可能用作祭祀动词“薦”。

“廌”本义一种动物,在卜辞中常用作祭牲。例如:

(1)燎东黄廌。(《合集》5658反)

(2)隹鸣十廌。(《合集》21927+《殷墟文字乙编》81)

(3)甲戌岁祖甲牢,幽廌,白豕土,示又一鬯。(《合集》237)

(4)甲戌卜:其夕又伐祖乙,卯〔廌〕。(《合集》343)

(5)庚戌卜:辛亥歲妣庚廌、牝一,妣庚侃。(《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132)

(6)壬卜:子其入廌、牛于丁。(《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38)

因此,从字形上看,此字为“廌”;从用法上来说,“廌”表示其本义,一种动物,不能用作祭祀动词。

三、释“卒”

李学勤先生最早指出卜辞中的“衣”有应该释读为“卒”之例[12]。裘锡圭先生从字形和辞例两方面系统清晰地阐述了衣、卒、的关系,认为以往卜辞中的部分“衣”应释为“卒”,且从衣从聿的“”也为“卒”的异体[8]。本文采用其观点,认为该卜辞中应释为“卒”。

张玉金先生认为“卒”可作介词,介引时间词语,表示行为变化直到某一时间终了才进行或发生,可译“直到……终了”“到……结束时……”[4,p347]。我们利用汉达文库检索卜辞中用“卒”和祭名一起表示时间段的所有卜辞,可以看出在虚词“卒”和祭名结合表示时间段时,其句法格式是“卒+祭名”或“祭名+卒”,“卒”在祭名之前或之后并没有语义上的区别。例如:

(6)贞:惠卒彡日射,亡灾。吉(《合集》28655+《合集》30990)

以上所列卜辞都是“卒”在祭名之前,表示到某种祭祀结束后做某事。

以上卜辞是“卒”在祭名之后,也表示某种祭祀结束后做某事。

我们发现卜辞中“于”字加祭名再加“卒”字三部分一起可以表示时间段,考察甲骨文中所有使用“于”和“卒”再加祭名构成的表示时间的词组,其句法结构总是“于+祭名+卒”的形式,无一例外。裘锡圭先生指出一些卜辞以“于彡卒”“于翌日卒”等词组表示时间[8,p362-376]。陈梦家先生认为卜辞近称的纪时之前加虚字“叀”,远称者加虚字“于”[13,p227]。因此,我们认为该版卜辞“衣彡”应与“于”字组合成“于衣彡”表示时间段。举例如下:

(12)辛丑贞:祷于河于彡(卒)。(《合集》34238)

(14)于翌日卒,乃祷又大乙,王受佑。(《合集》27092)

以上卜辞分别卜问是否在彡祭结束的时候向河神举行祷祭;卜问到彡祭完毕时是否举行祭;卜问在翌日祭结束后才向大乙举行祷祭,大王是否会受保佑。

五、AV+S牲+S神+V+O地+P+N时

张玉金先生指出“宾”除常用在“王宾”卜辞中表示“迎导”“迎接”外,在一些非祭祀动词句中仍表“迎接”的本义,其含义有时同“宗”,表示人所居住的房屋[14,p4-11]。

陈梦家先生认为卜辞“父甲门”“祖丁门”当指祖甲、祖丁的庙祊,乙门、丁门的乙、丁似亦指庙主,南门、宗门、宗户、和门当指宗室祖庙的门。西周金文群臣入庙门立中庭北飨,则所入当是南门[13,p478]。饶宗颐先生指出卜辞“贞……勿于乙门令”中“门”即“閍”,“宗门”即“宗閍”[15]。《甲骨文字诂林》“门”字姚孝遂按语指出陈说指宗室祖庙的“门”可从,此外“门”在卜辞中还是地名[16]。徐中舒、崔恒昇都认为“门”在卜辞中有两种含义:一、宗庙宫室之门;二、地名[17-18]。赵诚指出卜辞中“南门”“听门”“宗门”中的“门”皆指门之本义,象两扉关闭之形[19]。“父甲门”之“门”指其引申义庙祊,其实质是以门代庙。而卜辞中的“田门”“门田”之“门”则为地名,与“南门”“宗门”之门无关。我们认为赵说可信,在《合集》30282版卜辞中的“门”也可能有这两种解释,当“门”与“祖丁”结合时,“门”应指祖丁的宗庙,当“门”不与祖先名结合时应指地名,但无论何种解说,在此卜辞中都表示举行祭祀的处所,且在下面卜辞中“门”也被用为祭祀地点,如:

(15)帝乇尞門。(《合集》22246)

(16)己巳卜,王:于征辟,門尞。(《合集》21085)

(17)雪眔门皆酒,有雨。(《英國所藏甲骨集》2366)

(18)貞:禱尹門。(《合集》13604正+《殷墟文字乙编》7093+《殷墟文字乙编》7092)

(19)乇門。(《合集》22239+《合集》22241)

在“廌祖丁门宾”中,“祖丁门”应指祖丁的宗庙,“宾”为祭祀动词,构成“祭牲+祭祀地点+祭祀动词”,而在卜辞祭祀动词句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结构。

在“廌祖丁宾门”中,可以确定“廌”为祭牲,“祖丁”为先祖名,必然有一个动词存在,“廌”在此句不能用为祭祀动词,只可表祭牲;根据姚孝遂先生的看法,“门”也不可作动词,此句中只有“宾”可作动词,那么“门”在此句中应指祭祀的地点,“廌祖丁宾门”构成“祭牲+先祖名+祭祀动词+祭祀地点”的格式。贾燕子中分析了卜辞中祭祀动词句的语法结构形式,其中有“S牲+S神+V”即表示“祭牲主语+神祗主语+祭祀动词”的结构[20],如:

(20)癸丑卜:奚祖乙卯。(《合集》19765)

(21)彘妣辛母用。(《合集》22246)

(22)甲寅卜:黍母庚用。(《怀特氏收藏甲骨文集》78)

卜辞中祭祀动词句中还存在将副词“其”加在“S 牲+S神+V”之前构成“AV+S牲+S神+V”格式,表示“状语+祭牲主语+神祗主语+祭祀动词”的句型,如:

(23)丁丑卜,其十牛大甲岁。(《合集》32476)

我们认为 30282版卜辞的格式与上面列举的《合集》32476卜辞格式相类似,也属于甲骨文祭祀动词句。按照贾燕子所分析的祭祀动词句型结构的方法,《合集》30282卜辞中“其”为句首状语,“廌”为牲名,作祭牲主语,“祖丁”为神祗主语,“宾”则为祭祀动词,“门”表示地名,“于衣彡”则是表示举行宾祭的时间段。命辞部分的句法格式是:AV+S牲+S神+V+O地+P+N时,即“状语+祭牲主语+神祗主语+祭祀动词+地点宾语+介词+时间名词”。这是一条含有祭牲、祭祀对象、祭祀时间、祭祀地点的较为完整的卜辞。

综上,我们认为《合集》30282应释读为:己丑卜,彭贞;其廌祖丁门,于卒彡。释作“在己丑日,叫彭的贞人占卜,是否应该在祭结束临近彡祭时开始在门这个地方用廌这种祭牲举行对祖丁的迎接仪式”。

[1] 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十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3699.

[2] 杨郁彦.甲骨文合集分组分类总表[M].台北:艺文印书馆,2005:400.

[3] 姚孝遂.殷墟甲骨文摹释总集(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8:671.

[4] 张玉金.甲骨文虚词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4:33,347.

[5] 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释文(第二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12.

[6] 曹锦炎,沈建华.甲骨文较释总集(第十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3373.

[7] 陈年福.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第五卷)[M].北京:线装书局,2010:2690.

[8] 裘锡圭.释殷墟卜辞中的“卒”和“”[A].裘锡圭学术文集·甲骨文卷[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362-376.

[9]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古籍研究中心.汉达文库[EB/OL]. http://www.chant.org/.

[11] 郑继娥.甲骨文祭祀卜辞语言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7:37.

[12] 李学勤.多友鼎的“卒”字及其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34-137.

[13]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北京:中华书局,1988:227,478.

[14] 张玉金.论甲骨金文中的“宾”字及相关问题[J].古汉语研究,1996,2,4-11.

[15] 饶宗颐.殷代占卜人物通考[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59:222.

[16]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9:2083-2085.

[17]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1283.

[18] 崔恒昇.简明甲骨文词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378.

[19] 赵诚.简明甲骨文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9:211.

[20] 贾燕子.甲骨文祭祀动词句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3:39.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The Interpretation of Inscriptions in Oracle Bone Collection 30282

WANG Dong
(Institut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Docu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The Oracle Bone Collection 30282 includes oraclebones from the dynasties of Bingxin and Kangding. The inscriptions are simple, clear and without much damage. Becauseof the special position of “Bin”, previous studies show much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ir interpretation. In this paper, “wei”(为), “zhi”(廌) and such phrases as “wei……bin”(为……宾), “yu……zu”(于……卒)are studied. By taking consider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sentences about sacrifice, an exact interpretation is obtained.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interpretation; Oracle Bone Collection 30282

H141

A

1009-9115(2016)04-0018-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4.004

2016-02-22

王栋(1991-),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文字。

猜你喜欢
卜辞殷墟甲骨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释甲骨文“衁”字的几个异体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殷墟甲骨“先用字体分类再进行断代”说评议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