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刺法治疗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临床研究

2016-09-07 03:09周德华李绍康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VAS评分治疗效果

周德华 李绍康

[摘要]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经围刺法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效果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2013年2月~2015年9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围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性与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分数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通过采用围刺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感及对日常生活的不良影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围刺法;治疗效果;VAS评分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2-186-03

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的症状为慢性腰腿痛,并且于臀部、两侧大腿放射,局部可感觉到肌肉痉挛或者轻度压痛。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在20~40岁的女性中比较常见,特别好发于经产妇,对于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并未彻底明确。目前,临床通常采用免疫抑制剂、拔火罐、针灸、推拿、理疗、中药内服等方法进行治疗,严重情况下,可采用手术治疗。本研究主要探讨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经围刺法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病患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男25例,女23例,年龄31~52岁,平均(38.5±3.4)岁。观察组给予针灸围刺法治疗,男26例,女22例,年龄30~53岁,平均(38.7±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认可,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表示配合。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H20066622)治疗。每次取1粒(0.3g)每天2次,于早、晚用药。患者持续用药5d为1个疗程,疗程间需间隔5d,然后再接受下1个疗程的治疗,共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31。

观察组给予针灸围刺法治疗。器具:毫针(0.5~1.5寸,华佗牌28~30号)。穴位:太溪、秩边、承山、肾俞、委中、阿是穴。操作方法:选取俯卧位,针对穴位给予常规消毒,于病灶阿是穴边缘皮区,将毫针刺入,针尖保持15°~45°,斜向疼痛中心,以患者病情为依据,每针距离需隔0.5~3cm,留针15-30min。其他穴位留针20-30min,每天治疗1次。患者持续接受5天的治疗为1个疗程,疗程间要间隔5d,然后再接受下1个疗程的治疗,共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VAS评分。分值在0~10分之间,7分以上代表疼痛强烈且难以忍受;4~6分代表存在疼痛感且影响正常睡眠,但可忍受;3分以下代表疼痛轻微。

1.4治疗效果评价

治愈:患者经治疗后,主要症状彻底消失,功能无异常;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对工作、劳动无明显影响;有效:患者通过治疗后,症状改善,对工作、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VAS评分:0分:正常、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强烈疼痛。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通过研究得知,观察组有4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3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降低明显,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VAS评分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围刺法能够对同一穴位进行多针进针,通常进针数量在4根以上,能够对刺激量起到加重效果。同时,在“围刺”操作下,病变位置对应的穴位被作为中心,实施多层或单层的包围状针刺。在具体施针操作上需与丛刺法及扬刺法相区分。骶骼关节致密性骨炎多见于女性,大约占总性别比的90%左右。女性在妊娠后期或是分娩之后常见,一些患者也在子宫附件慢性感染、盆腔感染或尿路感染后发病。患者会出现复发性腰痛症状,日常疼痛感可能向下延伸至臀部甚至大腿,下腰动作时症状会存在明显加重,但并不属于根性疼痛。发病原因上,外伤、分娩、妊娠可能造成骶骼关节韧带发生撕裂,影响到局部血流状况,在血供受阻下出现局部水肿、局部充血或加大渗出量,之后逐渐发生变性反应或增生反应。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胶原纤维的致密化或慢慢演变为硬化,其受损的血管会逐渐变硬并加厚,加重闭塞程度,引起骶骨耳状面缺氧、缺血,骨质发生硬性变化,手术过程中局部出血量会偏少。骶骼关节囊壁显示松动样、弹性下滑、纤维增生改变。此疾病在盆腔相关炎症疾病之后也可能发生相似的病理变化,经研究可能是由于细菌中毒素影响造成。骶骼关节致密性骨炎属于非特异性炎症,其特点在于骨质硬化,存在高度致密的骨硬化,这类变化在髂骨下方2/3位置最为明显,但并不会在关节间隙产生影响。并且由于这类病变发生于骶骼关节,症状特征明显,因此在临床上被称为骶骼关节致密性骨炎。

从中医学的角度上看,骶骼关节致密性骨炎属于骨痹、腰痛的范畴,该疾病治疗的原则为疏筋活络止痛、补腰健肾。以往临床采用常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改善患者病情,必须寻求一种更好的治疗方式。围刺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疗效目的的刺法。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多针以增强刺激量;二是围刺,对本变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有研究表明,针灸围刺法在骶骼关节致密性骨炎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这种治疗方式以该疾病的疼痛特征为依据,对阿是穴给予围刺,强烈刺激骶髂关节部位,局部有新损伤形成后,患部毛细血管会出血、增生、重建,能有效促使骶骼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减轻腰骶部腰痛。

除此之外,在围刺法治疗中,还需对骶髂关节耳状关节面进行为此,促使该部位附近肌肉松解,使臀大肌、竖脊肌、背阔肌的肌肉痉挛症状缓解,从而减轻腰骶部疼痛。围刺治疗可起到通经止痛、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仅为79.17%,对比之下,采用围刺法治疗的观察组中更多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身体功能恢复明显。且观察两组中“治愈”程度患者可发现,对照组仅4例完全恢复、症状消失,而观察组中出现9例痊愈患者。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分数均在5.5分左右,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分数均有所下滑,证明两种治疗模式均可对患者疼痛程度产生减轻效果。对比之下,在不同模式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分数将至3分以下,证明围刺法对于患者的疼痛程度能够起到更为有效的控制作用。由此可见,对骶骼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实施围刺法治疗,能够取得确切的效果。

对照组给予布洛芬对患者进行治疗,因考虑到药物副反应,患者不可长期服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效果产生了影响。综上所述,围刺法在骶骼关节致密性骨炎的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抗炎止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VAS评分治疗效果
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
红花如意丸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观察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在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剖宫产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124例效果观察
Wiltse入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