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肉鸡产业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

2016-09-07 21:59孙龙飞曹暕李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价格波动

孙龙飞 曹暕 李华

摘 要:北京市作为我国肉鸡产品的主销区,自2000年以后,由于受到与肉鸡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肉鸡产业的价格波动剧烈,价格风险增加,阻碍了肉鸡产业平稳健康的发展。该文根据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肉鸡产业的价格统计数据,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肉鸡产业减弱价格风险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肉鸡产业;价格波动;价格风险

中图分类号 F3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 0022-02

近年来,肉鸡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北京市的农民增收和经济的发展,现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首都经济整体的定位,以及全国肉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消费习惯等多因素影响,加剧了肉鸡产业经营的风险。因此,通过对北京市肉鸡产业的价格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对其波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于规避产业发展的价格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北京肉鸡产业价格波动情况分析

2001-2015年北京市西服鸡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每kg白条鸡最低为9.14元,最高达15.77元。从2008年11月以后,鸡肉的价格走势将逐渐有一段段的平稳期,例如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鸡肉价格基本围绕13.5元/kg上下波动;2010年12月-2011年9月鸡肉价格稳定在13元/kg,所以总体看来鸡肉价格在排除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将逐步平稳并逐渐上升的趋势。大多数年份西服鸡价格季节变动呈现“W”型态势。肉鸡价格一般从每年1-2月份开始上升,4-6月份价格降到最低,7-8月份开始逐渐回升,9-11月份经历短暂的回落,12月到次年2月价格较高。通过对肉鸡价格进行HP滤波分析,北京肉鸡价格的价格周期大致有5个,这其中每个周期大致持续2a左右,例如,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鸡肉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而在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鸡肉价格有逐渐攀升;而从2011年12月到2015年4月,又是一个新的完整周期,总体看来北京市肉鸡市场价格是一种“先涨后跌,再跌又涨”的走势。

2 肉鸡价格波动影响的因素及其规律

2.1 京津冀、山东四地肉鸡供求价格分析 通过查阅《中国畜牧兽医年鉴》和按照就近供应原则,在北方肉鸡主产区包括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几个省份,而北方的肉鸡主产区主要供应北方的主销区北京和天津等地。

我们观察京津冀以及山东的肉鸡市场价格,自2001年以来,河北、山东地区的历年肉鸡价格都低于北京,而北京的肉鸡价格自2001年一路飙升,到2013年以后,价格略有下滑。同时,通过各地历年平均价格来看,山东、河北、天津三地比北京地区最大价格差距0.78元/kg,且地理位置也同样与北京地区的养殖区具有优势,因此,导致北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增加肉鸡养殖户的经营风险。

2.2 与猪肉、牛肉、羊肉之间的替代效应 在市场上,猪牛羊肉均为鸡肉的替代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效应,但是猪牛羊肉之间的替代效应不明显。而鸡蛋作为产量最大的畜产品,因其高蛋白、低脂肪受到消费者青睐。因此,鸡肉与鸡蛋之间同样具有替代效应。我们通过对历年各肉类价格计算的相关系数,观察可得,首先鸡肉与羊肉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96,说明鸡肉与羊肉的替代效应最大。其次是牛肉、猪肉和鸡蛋。对于牛羊肉相关系数均大于0.85,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替代品的特征必须在消费基本实现饱和的情况下才可以凸显,而北京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其生活消费水平等均高于其他地方,所以一般而言牛羊肉对其他肉制品的替代效应明显。

2.3 饲料价格与肉鸡价格的关系 在肉鸡养殖成本中,饲料在其中占到很大的比例。我们借助Eviews7.2,将肉鸡料的价格与肉鸡价格做格兰杰检验分析。正产肉鸡的生产周期为1-2个月,我们进行格兰杰检验时将滞后期做1-4个月,假设条件为:HO为肉鸡料价格不是肉鸡价格波动的原因;H1为肉鸡价格不是肉鸡料价格波动的原因。

通过计算得出,在H0中除去滞后期为4时,F检验中的P值均大于0.05,均不能通过检验,同时我们看滞后期为4时,虽说P值小于0.05,但因与现实情况不符,因此拒绝原假设,所以我们说肉鸡料价格是肉鸡价格变动的原因。因为,当肉鸡料价格上涨时,肉鸡的养殖成本增加,造成肉鸡的价格也会上涨。在H1中滞后期为1时,P值很显著,因此接受原假设,说明肉鸡价格不是肉鸡料价格波动的原因。

2.4 外部的波动环境的影响 虽然北京肉鸡产业发展呈现出持续增强的态势,在2001年的封关、2003年的“非典”和2006年的禽流感疫情的发生,造成了肉鸡价格极不稳定,影响肉鸡生产的稳定性。肉鸡价格处于“W”走势。原因在于“非典”和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人们对鸡肉产生恐惧感,导致鸡肉价格的暴跌,养殖处于亏本状态,当突发事件过去后,鸡肉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又产生肉鸡价格大幅上升的状态,根据这个时间点我们就会看到那个时间段价格的大起大落。在2007年,特别是5月份以后生猪、鸡蛋价格的突然上涨,使得鸡肉的消费量突然上升,由此价格也会明显的上涨,涨幅达到30%,养殖户看到此情况,大力进行养殖补栏,使得肉鸡供给上升,又产生了2007年9月份鸡肉价格的回落。因此,肉鸡价格的剧烈波动除了受本身价格规律外,还受到“非典”、禽流感、奥运会、政府政策等外部事件的影响。甚至这些因素成为了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3 结论及对策建议

3.1 结论 本文主要运用北京市场西装鸡月度价格数据,分析北京肉鸡价格波动的特点及其周期变化,并从肉鸡供给方面、其他畜禽肉类的替代品、肉鸡料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肉鸡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从每年月度数据来看,肉鸡价格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波动规律基本为变动呈现“W”型态势;从历年数据进行周期分析,可以看到北京肉鸡价格波动符合蛛网模型,平均每2a波动1次,并且肉鸡价格趋于缓慢上升。(2)从相关畜禽产品的替代效应看,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其生活消费水平高于其他地方,在市场上,当牛羊肉价格发生变动时,肉鸡价格波动幅度会发生较大变化。(3)从供给需求情况来看,饲料作为肉鸡饲养的主要成本之一,当肉鸡料价格发生变化时,肉鸡价格会同比上升。同时,外部的环境,如禽流感、非典等破坏环境不容忽视,但是遇到类似2008年奥运会这也是需求较大的环境,必将带动肉鸡价格的上升。

3.2 对策建议 肉鸡产业作为北京市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鸡肉作为人们消费最多的肉类食品,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对北京市农产品供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针对以上的研究分析,为进一步增强北京市肉鸡的产业竞争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肉鸡生产与价格的监测预警机制。现如今,肉鸡的价格监测与趋势只能通过相关统计年鉴等查询,而相关的普通养殖户不能很好地获取到相关信息,只能盲目进行生产决策和被动接受市场行情。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市场价格的周期波动情况分析,当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情况,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兽医站等向相关养殖户及农业企业发出预警信号。同时,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及时有效的引导肉鸡生产,适当情况可采取应急措施如贴息贷款、进出口产品等进行宏观调控。(2)发展肉鸡产业“小龙模式”。提升家禽产业链水平。将养殖户、中间商、供应商之间的普通交易,优化配置资源,进行合作共赢,这便是“小龙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为养殖户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减少肉鸡养殖的风险性,保证了养殖利润,又能进一步加强家禽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不断延伸肉鸡及其附属肉制品的产业链,以减少价格波动对肉鸡产业的影响。(3)建立起肉鸡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在肉鸡产业价格波动下,产业链上各环节大多数亏损严重,肉鸡养殖户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通过社会互助、共济的手段,建立一套将风险转化分散的经济补偿制度。可以达到防灾减损的目的,对从事肉鸡生产的企业和养殖户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加以补偿,以确保肉鸡产业健康稳定发展。(4)进行科学宣传,促进理性消费。鸡肉作为大众消费者普遍选择的高蛋白、低胆固醇于一身的肉类产品,为大众所选择。但是,当遇到不断改良的肉鸡品种或饲养环境变化出现,却因一些社会上流传的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被大众所排斥。所以,相关的社会媒体应该进行科学宣传,正确引导大众的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王济民.我国肉鸡业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禽业导刊,2014(3):47-49.

[2]王明利,李威夷.生猪价格的趋势周期分解和随机冲击效应测定[J].农业技术经济,2010(12):68-77.

[3]张喜才,张利庠.突发事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以我国内鸡行业为例[J].经济师,2011(1):22-26.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价格波动
市场猪肉价格波动的内在机制研究
国内汽车行业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猪肉供求特征与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农业生产者应如何应对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