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

2016-09-07 21:59胡千程扶旗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绩溪县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胡千 程扶旗

摘 要:为了摸清水稻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下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状况,绩溪县土肥站于2015年在金沙镇安排了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区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区,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3.59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2.71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提高4.69个百分点。

关键词: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绩溪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49-02

在水稻生产中,由于施肥不当、肥效不高,常常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及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我国水稻总量随施肥体系的不断调整而增长,但单位肥料的增产率却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究其原因与肥料利用率低、损失严重不无关系,因此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了当前土肥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笔者开展了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下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效果比较试验,为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绩溪县金沙镇黄土坎村汪洋坦田畈,东经118°40′40.2″,北纬30°12′30.3″,海拔221m。土壤类型为砂泥田,质地中壤,地势平坦,地力均匀,阳光充足,农田基本设施基本配套,能灌能排,前茬作物为油菜。播种前取耕层土壤化验,结果如下:有机质40.63g/kg,全氮2.17g/kg,有效磷18.7mg/kg,速效钾63mg/kg,pH6.5。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Y两优896,常年产量

8 250kg/hm2。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山东省东平湖产),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 12%,铜陵铜官山产),钾肥为红色氯化钾(含K2O 60%,俄罗斯产)。

1.3 试验设计 采用对比试验,先将试验田分为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2个大区,之间设置1m的间隔带,然后将各大区设置全肥、无氮、无磷、无钾4个小区,2次重复,面积均为40m2(8m×5m),小区之间筑宽0.35m、高0.3m埂隔离,单排单灌,试验区周边设保护行,保护行离田边至少2m以上。配方施肥区纯N、P2O5、K2O分别为155.25kg/hm2、60.0kg/hm2、90.0kg/hm2,其中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为5∶3∶2,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基肥∶追肥为6∶4;常规施肥区纯N、P2O5、K2O分别为165.0kg/hm2、30.0kg/hm2、45.0kg/hm2,其中氮肥分基肥与分蘖肥施用,比例为6∶4,磷肥和钾肥全部作基肥。分蘖肥于移栽后7d左右施用,穗粒肥在移栽后7~8周时施用。基肥的施用先撒于田面再耖平一次,追肥以浅水层均匀的撒施,各小区株行数为18cm×32cm,栽插密度为16.4万株/hm2。

1.4 田间操作及植株样采集与测定 试验于2015年4月25日播种育秧,5月20日试验取样,5月22日犁田,5月23日试验田做埂,同时分小区撒施基肥,5月24日移栽,5月30日返青,进行第一次追肥,6月中旬进入分蘖期,7月上旬拔节,8月初抽穗扬花,8月2日进行第二次追肥,9月22日进行野外考种、收割、脱粒、计实产。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小区各处理随机而均匀地(避开小区边行和两端水稻)取5棵地上部分,作为一个植株混合样品,标好标签,带回室内,风干后脱粒,称量并记录稻草、谷粒风干重,计算谷草比。然后各取稻草、谷粒各100g左右的样品,烘干粉碎后,密封保存,用于测定全氮、全磷、全钾养分含量。

1.5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生物性状分析 由表1可知,从构成产量因子来看,配方区的每hm2有效穗数比常规区多7.6万~13.2万穗,穗粒总数比常规区增加11~17粒,结实率比常规区提高0.3~3.7个百分点。其中常规无氮区有效穗数、穗粒总数最低,分别比配方施肥区低81万穗/hm2、28粒;常规无钾区结实粒、千粒重最低,分别比配方施肥区低3.5个百分点、1.15g。由此可见,水稻缺氮会造成植株生长瘦弱,叶片少而小,有效分蘖数和每穗粒数明显减少,导致产量显著下降,而N、P、K配合施用能改善水稻生长的群体结构,从而提高了产量。

2.2 不同处理的产量分析 从表2可知,常规施肥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常规施肥区>常规无钾区>常规无磷区>常规无氮区,其中,常规施肥区比常规无钾区增产562kg/hm2,增产7.3%,比常规无磷区增产712.5kg/hm2,增产9.4%,比常规无氮区增产1 963.5kg/hm2,增产31.2%;配方施肥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配方施肥区>配方无磷区>配方无钾区>配方无氮区。其中,配方施肥区比配方无磷区增产487.5kg/hm2,增产6.0%,比配方无钾区增产687kg/hm2,增产8.7%,比配方无氮区增产2 037.0kg/hm2,增产31.1%。因此,无论是配方施肥区还是常规施肥区,均表现出比缺素区明显增产的效果,增产487.5~

2 037kg/hm2,增产率6.0%~31.2%,而配方施肥优于常规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324.0kg/hm2,增幅3.92%。

2.3 不同处理的肥料利用率比较 水稻每100kg养分吸收量情况见表3。

(1)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全肥区产量高于缺素区产量,配方施肥区产量优于常规施肥区,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324.0kg/hm2,增幅3.92%。

(2)在该试验条件下,水稻配方施肥区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区,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3.59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2.71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提高4.69个百分点。说明合理的肥料配方以及合理的施肥时间,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提升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损失,有效地减轻了肥料的污染,从而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绩溪县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增效氮肥田间试验结果初报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