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再生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9-07 22:18冯骏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桐城市再生稻现状

冯骏

摘 要:再生稻是水稻一种古老的生态类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桐城市也有再生稻生产的传统,并在新形势下得到发展。该文介绍了桐城市再生稻生产现状、优势,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再生稻生产进一步发展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品种筛选和集成,积极研制窄轮水稻收割机等。

关键词:再生稻;现状;对策;桐城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55-02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头季稻收割后,利用有效的温光资源、采用适当的栽培措施,使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再生稻是水稻一种古老的生态类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桐城市也有再生稻生产的传统,并在新形势下得到发展。

1 生产现状

水稻是桐城市主要农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70%以上。从温光资源来看,桐城市水稻生产是一季有余,二季较紧,适宜条件下,种植一季稻后再收获一季再生稻是有把握的。20世纪初的前几年,桐城市部分农户尝试种植再生稻,品种主要是汕优63、协优63、培两优288等,最高年份的2005年全市再生稻面积超过400hm2,全部为普通农户小规模分散生产,一般头季产量7 500kg/hm2,二季产量3 750kg/hm2左右。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生产发展,普通农户生产经营比重大幅下降,目前桐城市70%以上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再生稻面积也随之下降。开始几年,种植大户基本实行—稻一麦或—稻—油生产。随着生产成本、用工成本的增加,他们发现种植一季麦子或油菜基本没有效益,为节本增效,近几年种植大户们开始探索再生稻生产模式。

2014年,桐城市再生稻面积为220hm2,涉及21个种植大户,头季平均产量8 280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

3 390kg/hm2。2015年,桐城市再生稻发展到340hm2,共有43个种植大户参与再生稻生产,头季稻平均产量为

8 640kg/hm2,主要品种有准两优608、金优207、深两优5814、Y两优1号、两优6326等,其中准两优608及金优207分别为200hm2和105hm2,各占再生稻总面积的58.9%和30.8%,是桐城市再生稻主要品种。初步统计,2016年桐城市再生稻面积达510hm2,准两优608占80%以上。

安徽凤鸣农业循环经济有限公司在青草镇流转经营耕地210hm2。该公司2013年开始种植再生稻,当年试种0.7hm2,头季产量8 370kg/hm2,再生季产量2 865kg/hm2;2014年种植再生稻7.5hm2,头季产量8 850kg/hm2,再生季产量2 940kg/hm2;2015年再生稻面积增加至22hm2,经省、安庆市、桐城市专家联合测产,头季产量为8 955kg/hm2,再生季产量达4 770kg/hm2,该公司3a来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均为准两优608。

2 生产优势

当前,种植业生产成本、用工成本不断增加,生产用工、灌溉用水日趋紧张,积极引导发展再生稻对提高种植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绿色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再生稻生产优势表明以下几个方面:

2.1 稳定头季产量,把握了生产大局 桐城市再生稻头季一般3月底播种,8月下旬收获,可避开高温、洪涝等灾害,获得稳定产量。从近2a生产情况来看,头季稻产量基本在8250kg/hm2以上,与普遍栽培的中籼稻产量相当,这样一来,即便再生稻欠收,无关全年生产大局,示范推广风险较小。

2.2 省工省力、节肥节药、低本高效 再生稻不需育秧、栽插、整田,生产操作相对简单,在机收条件下,桐城市再生季稻产量在3 375kg/hm2左右,产值可达9 780元/hm2,用工、用肥、用药、收获等成本合计为3 750元/hm2,再生季收益可达6 030元/hm2。而桐城市一季小麦一般产量3 750kg/hm2,产值9 000元/hm2,成本5 700元/hm2,效益只有3 300元/hm2,一季油菜一般产量1 875kg/hm2,产值

9 375元/hm2,成本6 000元/hm2,效益也只有3 375元/hm2。尤其是再生稻用工很少,且与常规稻生产错开了季节,可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问题。

2.3 解决秸秆焚烧难题 再生稻头季稻留桩较高,割后稻草量少,直接还田不会影响再生季生产。再生季水稻生长量小,稻草更少,割后更可直接还田。因此,发展再生稻生产能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实现稻草全量还田,推进水稻绿色增产。

2.4 再生季稻米食用口感好 由于再生季水稻生长期间昼夜温差大、药肥使用量小,其米质明显优于头季稻,食用(尤其是炒食)口感很好。将再生稻与无公害稻米、绿色稻米、有机稻米发展结合起来,更有广阔的前景。桐城市丰瑞家庭农场2015年生产及收购再生稻谷10万kg,加工的再生稻米上了专用包装,并注册了商标,走进了超市和粮油店,销售价格达10元/kg,收益颇丰。

2.5 有利于冬季农业开发 再生季水稻生育期短,一般只有60d左右,10月下旬即可收获。利用收获后的冬闲田种植绿肥、蔬菜、饲草等,可改善土壤,丰富“菜蓝子”、发展畜牧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 存在问题

3.1 品种不优良 据调查统计,桐城市目前生产上再生稻品种有近10个,以准两优608和金优207为主。准两优608突出优点是再生能力强,有利于再生季高产,但其头季米质较差、市场不好,且生育期长、成熟迟。金优207优点是生育期短,头季成熟早、米质优,再生季稻米口感尤佳,但其问题是头季产量低,效益差。其它几个品种虽然各有特色,但也都不能在生育期、产量、米质等要素上实现最佳结合。

3.2 头季稻收获期过迟 这个问题很突出,带有普遍性,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选用的品种生育期长;二是头季播期过迟,尤其是直播的,因气候原因要到4月上旬末甚至中旬初才能播种,成熟期必然迟;三是头季稻生产期间遇长期低温、阴雨和寡照,生育期延迟,如2014年,头季稻普遍在9月初才收获,再生季必然难高产;四是机收的收获期遇多雨天气机械不能下田导致迟收。

3.3 头季收割后压植面积大 种植大户规模化生产水稻,收割只能采用机械,而目前的水稻收割机轮辐较宽,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机收后的稻田约30%稻桩被机轮压伤而不能再生稻苗,或者再生的稻苗不能成穗结实。这也是目前桐城市影响再生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3.4 生产管理不到位 具体表现在,头季稻纹枯病防治不到位,头季稻成熟时断水迟、土壤湿度不理想,有的催芽肥施得过早,有的不施催芽肥。另外,不施促苗肥或施肥量不足,不施“九二○”、“花多乐”等生长素等都会直接影响再生稻产量。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要将再生季水稻列入惠农补贴范围,给予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等补贴,要明确再生稻加价收购政策,扶持再生稻米市场开发。农业、财政部门要对再生稻发展给予重点立项,对再生稻生产者给予资金扶持。

4.2 加快品种筛选和技术集成 科研部门要重视再生稻新品种的培育和创新。农技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再生稻品种筛选,并向种植大户推荐生育期适宜,再生能力强,产量高,抗性好,米质优的适宜作再生稻栽培的优良品种;要研究集成组装配套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从播期、育秧,到栽插、施肥、除草,再到病虫防治、水浆管理、机械收获等,形成完整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4.3 积极研制窄轮水稻收割机 这是再生稻能否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现行水稻收割机机收后轮压面积达30%以上,如果将轮压面积降至10%以下,可以提高再生稻产量25%,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产量和效益可增加750kg/hm2和2 250元/hm2,这样,再生稻必将迅速为广大种植大户所接收。期望农机部门能研制出像水田作业机(施肥、施药专用)轮子一样的窄轮稻田收割机。

4.4 加强示范引导和技术培训 要逐级建立再生稻生产示范点片,组织各种形式的观摩考察,发挥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要加强对再生稻生产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切实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为生产者排忧解难。要总结再生稻生产典型经验,开展表彰奖励活动,不断推进再生稻发展。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桐城市再生稻现状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