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试验

2016-09-07 03:02韩兆乾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效杀菌剂

韩兆乾

摘 要:该文在阜阳市颍州区选用25%氰烯菌酯SC等5种杀菌剂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65%以上,其中以25%氰烯菌酯悬浮剂效果最好,达8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4种药剂。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杀菌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95-02

赤霉病是安徽省小麦重要的中后期穗部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籽粒,亦可危害小麦茎秆,造成白穗,常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且赤霉病菌侵染小麦籽粒后分泌的DON毒素会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小麦品质。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阜阳市颍州区呈加重发生趋势,为此,笔者开展了小麦赤霉病防治高效药剂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防治对象:小麦赤霉病。供试小麦品种:泛麦5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详见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个小麦面积50m2。

1.3 试验方法 各试验地小区土壤肥力及水肥管理均匀一致。根据调查情况,于2016年4月26日施药,共施药1次,此时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采用F768A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兑水750kg/hm2,叶面均匀喷雾,对照区喷清水。

1.4 调查分析 调查时间:小麦赤霉病病情发生稳定期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调查方法:平行跳跃式取样,每试验处理调查500穗,统计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计算病指防效,并且记录对作物的直接影响。小麦赤霉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3级: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5级: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7级: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

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Σ(各级病穗×相应级值)/(调查总穗数×7)×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指-药剂处理区病指)/空白对照区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25%氰烯菌酯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0.9%,40%戊唑·多菌灵SC、40%戊唑·咪鲜胺EW、10%井冈·腊芽菌SC防效次之,均在70%以上,28%烯肟·多菌灵WP效果相对较差,为68.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高于其他4种药剂,差异极显著。试验过程中,所有药剂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

3 结论与讨论

(1)参试的25%氰烯菌酯SC、10%井冈·蜡芽菌SC、28%烯肟菌酯·多菌灵WP、400g/L戊唑醇·咪鲜胺EW及40%戊唑醇·多菌灵SC等5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65%以上,可以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2)25%氰烯菌酯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参试药剂,防效达80%以上,在生产上可以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推广使用。

(3)参试的5种药剂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后,均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增产效果均在10%以上,其中25%氰烯菌酯SC和10%井冈·蜡芽菌SC增产效果更为突出,接近50%。

(4)单一药剂,尤其是单作用位点的化学药剂连续施用会加大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选择压力,加速病原菌抗(耐)药性的产生,建议生产中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防治小麦赤霉病。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防效杀菌剂
12种杀菌剂对三线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30%苯甲·丙环唑不同施药期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水稻病虫害药效试验初报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