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

2016-09-07 07:34茆邦根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机插丘陵地区关键技术

茆邦根

摘 要:该文通过对丘陵地区推广水稻机插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已获得成功经验,并对关键技术操作进行系统总结,重点从培育壮苗、秸秆全量还田、机插合理群体、精耕细整、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对机插水稻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为今后丘陵地区推广水稻机插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丘陵地区;水稻;机插;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145-02

巢湖市庙岗乡位于巢湖西北部,江淮分水岭南,属于典型丘陵地区。全乡常年种植水稻面积2 800hm2,灌溉条件较差,灌溉面积85%是三级站以上提水,易旱是制约我乡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全乡80%以上的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模式主要以直播为主,单产增幅难度较大,影响了粮食产量。根据巢湖市主推机插栽培技术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全面推广水稻机插栽培技术。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推广,机插稻已成为我乡水稻主要栽培模式。现将其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种植户参考。

1 标准培育壮秧

1.1 品种选择 选择经安徽省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且适宜我区种植,高产优质抗性强品种。由于我区属丘陵地区,灌溉条件较差,极易受旱,品种生长期不易过长。一般选用全生育期130~140d,单季中熟杂交中籼稻,全生育期150~160d,单季中熟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

1.2 选择育秧方式 机插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高,育秧方式主要采用软盘和硬盘育秧两种。软盘投资成本较低,操作简单;硬盘一次性投资成本大,但应用方便,管理好能用几年。本文主要介绍推广硬盘育秧方式。

1.3 营养土准备 选择肥沃的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地土或经冬春耕的稻田土,提前30d培肥(15-15-15%的复合肥675~750kg/hm2),每100kg营养土添加0.5~1.0kg壮秧剂配制。1hm2机插大田准备营养土1 500kg,盖籽素土150kg;或者用商品化的育秧基质育秧。

1.4 秧田制作 选择排灌条件好,便于管理和运秧方便的田块作为秧田,主要采用旱育秧。秧田和大田比为1:80~90,秧床宽1.4m~1.5m,沟宽20cm~30cm,深20cm,秧田板面做到“实(沉实)、平(平整)、光(无杂物)、直(秧板整齐,沟边垂直)”。有条件的建造大棚,按工厂化育秧技术操作进行。

1.5 适期播种 根据所选水稻绿色增产模式、生育期和机具作业效率,确定播、栽期,分批育秧、机插。毯苗播期:空闲田4月15日前,油菜茬田5月10-15日,麦茬田5月20~25日。

1.6 秧盘准备 硬盘规格:58cm×30cm×2.2cm,1hm2杂交稻需270张盘;杂交粳稻525张盘;晚稻600~675张盘。每盘装土约4.5kg。

1.7 毯苗播量 杂交籼稻每张盘播干谷60g,杂交粳稻75~90g,常规粳稻100~120g。

1.8 旱育壮秧 采用机械化流水线均匀播种,主要是漏播率小于5%,均匀度在90%以上,有条件的可实施工厂化育秧。经过浸种消毒(用咪鲜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催芽至破胸、药剂拌种(露白后用含量60%以上吡虫啉的拌种,控制秧苗期病虫)、播种、暗化出苗、绿化、炼苗等过程。坚持旱育旱管,毯苗移栽秧龄以18~22d为宜,最大秧龄不超过25d。如遇秧龄延长,每1hm2可喷施15%的多效唑3 000mg兑水15kg进行化控。在插秧前2~3d施送嫁肥,带药带肥下大田。

2 秸秆还田、精耕细整

2.1 秸秆全量粉碎还田 收割机械必须配备秸秆粉碎装置,严格实行短茬收割。秸秆机械粉碎长度5~10cm,割茬高度10~15cm,均匀铺撒在田表。撒施秸秆腐熟剂30kg/hm2或有机物料腐熟剂30 000mL/hm2,均匀撒在粉碎的秸秆上,快速腐烂秸秆,提高秸秆利用率。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物理性质,增强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增产幅度可达15%~20%。

2.2 采用鲜秆土壤湿润旋耕 由于我区属丘陵地带,岗垅侧地大小不一,地势不平坦,极易受旱,抢收抢种也是生产季节的主要特点。秸秆粉碎还田后,立即进行鲜秆土壤湿润旋耕,旋耕后,放水浸泡2~3d,寸水耙田。做到田面平整(高度差3cm以内)无杂物,无秸秆(下转148页)(上接145页)堆积、上烂下实,不陷机,不壅泥,适度沉实2~3d后薄水封田待插。

3 建立合理群体,保证机插质量

根据品种要求确定株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整相应的株数和取秧量,根据大田泥脚深浅,调整插秧深度。选择适宜的栽插行走路线,以保证插秧的直线度和邻接行距。杂交籼稻行距26.7~33cm,株距13.0~13.3cm;杂交粳稻行距25~30cm,株距均为12~16cm。杂交中籼稻栽插21~24万穴/hm2,2~3苗/穴;杂交粳稻栽插24~27万穴/hm2,2~4苗/穴;常规稻27~30万穴/hm2,3~4苗/穴。栽插质量:做到漏插率小于5%,均匀度大于85%,力求浅插。一般机插田间水深在1~2cm,栽插深度控制在1.5cm以内。严格控制水深,以防水深漂秧或伤秧。

4 科学肥水管理

4.1 湿润间歇灌溉 坚持浅水栽秧,寸水活棵,以勤灌为主,每次灌水后,让其自然落干再上水。返青期田间保持3.3㎝水层,若此时温度过低或过高,可适当加深水层6㎝,以不淹过最上面叶耳为宜。秧苗进入分蘖期后,浅水灌溉,一般保持1.6~3.3cm水层。栽后20d左右,当稻田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排水烤田,一般分2次烤,前轻后重。由于丘陵地区易旱,不能盲目晒田,避免缺水受旱。一般掌握粘重田、低洼田重晒;砂质田、高田轻晒;肥田重晒,瘦田轻晒;苗过旺重晒,苗弱轻晒。一般晒到田面开小裂,脚踏不下陷,叶色褪淡,叶片直立为止。孕穗期不能干旱缺水,以浅水湿润为主,不宜灌深水。抽穗期间稻田水层应是1.6~3.3cm。灌浆期采用间歇灌溉,确保稻田湿润状态。黄熟期排水落干。

4.2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根据巢湖市几年来的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和田间试验数据汇总分析,结合我区主要农作物的需肥规律,重点推广水稻测土配方专用肥。杂交稻基肥1hm2施水稻测土配方专用肥45%(18-12-15)375~525kg和尿素75~105kg;分蘖肥1hm2施尿素105~120kg;穗肥1hm2施尿素105~120kg和钾肥75~120kg。粳稻基肥1hm2施水稻测土配方专用肥45%(18-12-15)525kg和尿素30~90kg;分蘖肥1hm2施尿素120~180kg;穗肥1hm2施尿素90~120kg和钾肥75~120kg。基肥于最后一次耙田时一次性施入,分蘖肥于栽后5~7d结合撒除草剂施入,穗肥于孕穗后期抽穗前施入。

5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按照“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绿色防控原则,实施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优先选用性诱剂(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生物控害技术(如稻鸭共育、保护天敌等)以及物理控害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色板诱杀技术)等。使用生物药剂控制病虫害,应用真菌杀虫剂(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等)和植物源杀虫剂(鱼藤酮、苦参碱等)控制螟虫、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应用真菌杀菌剂井冈霉素控制纹枯病,枯草芽孢杆菌或春雷霉素控制稻瘟病,井冈·蜡芽控制稻曲病等。秧田期重点防治恶苗病、苗瘟、灰飞虱、稻蓟马和一代螟虫等,带药下大田;孕穗抽穗期重点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及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同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如吡蚜酮、烯啶虫胺、氯虫苯甲酰胺、肟菌·戊唑醇、醚菊酯等。杂草防治在活棵返青后以低毒除草剂封闭除草为主。同时采取措施做好高温热害和寒露风为害的预防工作。

6 及时收获

中籼稻枝梗达到90%转黄、粳稻枝梗达到95%转黄时即可收割。如遇持续阴雨天则抢晴收割,确保粮食丰收。收割时主要使用加装秸秆粉碎装置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或者开启秸秆粉碎装置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后及时晾晒或烘干,水分下降到标准含水量以下(籼稻13.5%、粳稻14.5%),扬净去杂后储藏。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机插丘陵地区关键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2015年临江镇烟后稻机插与手插简比试验小结
丘陵地区的人工挖孔墩(桩)基础设计
成都周边丘陵地区产业集聚融入大成都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东北部丘陵地区发力追赶实现全面小康
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