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6-09-07 07:44刘飞孙崇玉孙立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刘飞 孙崇玉 孙立强

摘 要: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而环境地学课程是环境科学的专业基础课,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已不能跟上环境科学知识的前沿,有必要对环境地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该文提出了环境地学课程改革的对策,包括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实习、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利用等,使环境地学的课程更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环境地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160-02

Abstract:With humans' effects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have escalated,the environment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outstanding,so the society has an increased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talents.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courses are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and som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can not track the forefro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knowledge,so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course system. W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curriculum reform,including the choice of the course books and referent books,teaching approaches,the times and content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as well as the u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rthermore,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courses are more conducive to cultivate creative talents.

Key words:Environmental geography;Curriculum construction;Education reform

“环境地学”是环境科学专业及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环境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地系统”,重点研究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提出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对策。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本文探讨了环境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 环境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现代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1],如大气污染引起全球很多地方形成了酸雨;大气臭氧层空洞导致皮肤癌增加;严重的雾霾使人体呼吸道疾病增加等。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施入到土壤,不仅造成了土壤污染,还污染了地下水和地表水;土壤中的污染物沿着食物链传递,直接危及人类健康。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发展,已成为全球性问题[2],人们已经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同步。

1.2 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增加 事实证明,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我国要走高发展低污染的经济发展道路,就需要加强对现阶段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治理,同时也要防止新的环境问题的出现。为适应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社会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来从事环境工作,使得社会对于环境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增加。环境地学是环境科学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对环境地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人才的培养始终与社会需求同步。

2 环境地学课程改革的对策

在环境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纲,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知识为目标。引导学生在环境地学课程学习时,不断地增强自身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准确把握环境地学课程的内涵以及环境地学的知识在实际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1 鼓励教师自编教材 目前,环境地学的教材不少,各有各的特点,侧重点不同,每一本教材适应不同学习阶段及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如何选择一本适合环境科学及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需要结合本专业知识体系。鼓励教师自编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变化,并添加到课程学习的内容之中,不断地保持知识的新颖性。

2.2 教学内容——跟踪环境地学的前沿 教学过程中,跟踪环境保护有关的新技术、理论、政策,时刻关注环境地学学科最新进展并结合到教学内容之中。为了避免枯燥无聊的理论教学,应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增加老师与学生交流机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应考虑到环境地学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不同课程的知识进行衔接,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将本课程的知识作为自己对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逐渐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3 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在环境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环境地学是由环境科学与地球科学之间交叉形成的学科,涉及到环境科学与地球科学领域的知识和课程内容比较广泛[3]。因此,实践教程是课程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实践教程分为室内实验和野外实验教程两部分,室内实验又要分为基础性实验课和综合性实验课2种。基础性实验课主要是按照课程知识点进行安排的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课是在基础性实验课结束后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是考察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并利用基本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2.4 加强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利用 在环境地学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搜索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视频和图片,穿插到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使知识讲解更加形象,便于学生更快地理解课堂学习的知识。由于老师是通过PPT讲解课程知识,加之课堂时间太短,学生很难将全部的知识点做下笔记。这需要老师和同学建立一个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将教学所用的课件上传到网络交流平台之中,便于学生对课件的下载,随时对浏览课件内容,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件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向老师寻求帮助,从而增加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高校应该采取教室与网上授课两种相互结合的方式,比如一些辅助教学课程就可以放在网上授课,对于知名教授讲授的课程视频也可以放到网上供学生学习。

3 结语

本文分析了高校对环境地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环境地学课程体系设置、优化的对策,以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具有科学创新能力、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静生.我国环境地学展望[J].环境科学,1986(4):10-13,63.

[2]张宗祜,袁道先.我国跨世纪的重大地学问题──环境地学发展前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5,(5):60-69.

[3]杨长明,陈玲,贺文智.“环境地学”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J].同济教育研究,2011(3):65-6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