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敦煌 艺术圣殿

2016-09-08 07:34连辑
读者欣赏 2016年9期
关键词:莫高窟丝路敦煌

连辑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盛大而辉煌也。2000年前,当汉代张骞一行肩负着友好使命出使西域,开辟出贯通亚欧的丝绸之路时,敦煌的兴盛便由此开始。丝路文化历时千载,敦煌文化历久弥新。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敦煌文化”,是不是可以这样来描述:敦煌文化是在漫长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崇高唯美、包容开放、向善守正的充满理性主义色彩的精神性文化。敦煌之大,大象无形;敦煌之美,美美与共;敦煌之名,名动天下;敦煌之光,光耀千秋……

古往今来,凡地域的辉煌和发展,无一不与道路息息相关。在世界历史的漫漫进程中,没有一条道路如丝绸之路这般伟大传奇、熠熠生辉。然而,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上,不论是南道、中道还是北道,亦不论是出关还是入关,有一个地方都是必须经过的,它就是敦煌。

历史上的敦煌,相当于今天的香港、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和重要的通商口岸,在国际贸易、文化交流中起着其他城市无法替代的作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道北上,深入大漠,追击匈奴,取得胜利。随后,汉王朝“据二关,列四郡”,设置了包括敦煌郡在内的河西四郡,并在敦煌郡城之西修建了玉门关和阳关,作为扼守西域进入河西、中原的门户。公元前126年,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西域,“凿空万里”,开拓了中国与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至此,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之间。

从此,敦煌的命运就和丝绸之路的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千百年来,无数英雄人物为开拓丝路上下求索,为发展丝路不断探险,经过敦煌;无数使臣、将士、商贾、僧侣踏上丝绸古道,走过敦煌。他们或去往西方,或来到东方,或留在敦煌。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这个舞台上进行着思想、文化、艺术、经贸、宗教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包容开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合共生文化”,见证了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

从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到四大文明的“交汇之地”,千年丝绸之路孕育了敦煌文化,千年敦煌文化见证着丝绸之路。如果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经贸文化大通道,那么敦煌就是这条通道上最闪亮的明珠。通过敦煌,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走进了中国。当人类的四大文明在敦煌交汇,并以最绚丽的形式表现出来,“敦煌”就不再仅仅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地名,它因历史之厚重、文明之灿烂而成为一座人类的文化圣殿,一处不朽的世界遗产。

每个到过敦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些文化似曾相识,却又与众不同;似乎来过,却又从未抵达。这是因为,敦煌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两千多年前老子论道,认为道的极致境界是“大象无形”。敦煌正是这样一座大象无形、饱含文化之道的圣殿。

敦煌是艺术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从开凿的第一天起,莫高窟便以它那兼容并蓄的恢宏气度,吸取和融合了当时欧亚大陆所有人类文明的精华。当我们面对那一尊尊塑像,那一方方壁画,就会被莫高窟那博大精深的多元化艺术魅力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打动,内心感到震撼和折服。

敦煌是文献的宝库。在这数以5万余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题材内容之丰富,文化价值之珍贵,遗产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

敦煌是信仰的丰碑。在敦煌文化漫长的孕育发展中,西佛东渐是源头,佛教中国化是过程,佛教与世俗社会、与本土文化融合则是结果。众所周知,佛教文化是一种高度理性的精神性文化;因此,受佛教文化影响的敦煌文化更加注重人精神世界的探索和描述,更注重人的思想、意识的开掘和心灵的塑造。这种超然物外的空灵之美,让敦煌文化充满魅力。

季羡林先生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几次讲过:“地球上古代四大文明交汇地只有一个,是中国的敦煌和吐鲁番地区,特别是敦煌地区。包括中华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交汇于敦煌。从现在的文化形态看,无论怎么冲突、怎么交流,西方的文化怎么强大,最终来到敦煌的结果,就是各文化的包容共存和文化的中国化,包括佛教文化。所以不论当年这些商贾、军士,这些社会、宗教,文化交往动机如何,其客观结果都是交流、合作、共存。”

敦煌文化倡导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又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立性。不管是实践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最终殊途同归到“和”字上面。以敦煌文化和英雄主义文化为代表的丝路文化,其核心就是“和”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相待。这也是普天大众一个共同的愿望—世界和平,天下大同。

莫高窟第61窟 窟内景(五代) 摄影/吴健

此窟是莫高窟最大的洞窟,是五代时期沙州统治者曹氏家族的功德窟。呈覆斗形顶,设中心佛坛,佛坛后部有背屏连接窟顶。塑像已毁。西壁绘有巨幅的五台山图,因其主要供奉文殊菩萨,故又称“文殊堂”。

猜你喜欢
莫高窟丝路敦煌
莫高窟的诞生(上)
探访莫高窟
作品二
人间艺术长廊:敦煌莫高窟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敦煌 敦煌
莫高窟里看藻井
敦煌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