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有异物感?热毛巾敷一敷

2016-09-08 19:36
家庭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温煦脸盆异物感

老是觉得自己喉咙里面有什么东西黏住、卡住,使劲吐啊、咳啊都弄不出来。到医院检查做了一圈,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就是不见好,怎么办呢?

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很简单,就两个字:热敷!你找条毛巾,放到脸盆里,然后往脸盆里倒入一定量的温水,要稍微的偏热一些,不要太凉,然后把毛巾捞出来拧干,趁热敷在颈部前方,尽量围住整个脖子,轻轻地按压毛巾使得毛巾尽可能地贴紧脖子上的皮肤。

这样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将毛巾重新放回脸盆打湿,再捞出来拧干,然后接着敷,如此重复数次,一般要持续敷15分钟左右,早晚洗脸的时候各敷一次。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热毛巾内蕴含了阳气,通过贴近颈前的皮肤可以让阳气温煦喉部,持续的热敷有利于阳气逐渐向咽喉深部扩散。有阳气温煦的地方,气血就会加速运行,如果持续的温煦颈部,咽喉经络里面的气血就会加快流动。咽部异物感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于咽喉内部经络气血流动的缓慢或者不通畅,所以当你用热毛巾持续温敷颈部时,随着咽喉经络气血的加速流动,咽部异物感就会得到减轻。

持续多天的热敷,有助于强化经络疏通,从而彻底缓解症状。

(摘自《健康时报》文/郭强中)

服药记住5个“黄金时间”

清晨 宜服补肾药、行水利湿药、驱虫药及催吐药。

午前 宜服发汗解表药及益气升阳药。汗药如此,亦有医家认为大凡走表透邪之药,均宜午前服用。古医对脾虚气陷诸疾所配制的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益气升阳药,都强调午前服药,使人阳气达全身。

午后或入夜 宜服泻下药。历代医家对泻下药的服用时间大致分为3种:一是午后进药;二是日落时进药,三是入夜服之。不宜在午前服用。

入夜 宜服滋阴养血药。古人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有一显著特点,强调入夜时服用;当归六黄汤医治阴虚盗汗,亦主张入夜时服用。

夜卧 宜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以用于治梦遗滑精,缓下剂宜在睡前服用,有利于次日清晨吸收。

(摘自《健康世界》文/付鹏)

晚上捶背,睡个好觉

睡眠是阳气入阴的过程。阳气入阴是很笼统的说法,包括深层次的心肾交济及浅层次的足三阳经顺利下降。足三阳经从头走足,如果中间受到阻碍,影响了经气下行,阳气就不能很好地和阴气交接,入睡也就比较困难。例如,晚饭吃得太饱时容易入睡困难,这是因为胃中存有积食会使身体前面的胃经不降。同理,如果后背的膀胱经有气血淤阻,也会出现阳气不能顺降的情况,这时在后背给予适当拍打,使膀胱经的气血畅通无阻,可协助睡眠。

拍打的作用不止是使阳气顺降,它还能对五脏六腑形成适当的刺激。有一则唐太宗施仁政的故事,一天唐太宗阅读《明堂针灸图》,看到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体中,心、肝、脾、肺、肾五脏的经络,都附贴在脊背上。”太宗又详细观览了人体穴位图,由此想到:衙门问刑时,往往打人的脊背,这实际上振动了五脏,就会伤害性命。于是,他下诏命令今后所有的问罪衙门均不许笞杖罪囚的脊背。其实,虽说杖刑拷打会伤及脏腑,但如果是轻微的刺激,反而有利于维持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五脏六腑的功能调和也是良好睡眠的必要条件。

膀胱经又叫太阳经,它还有一个功能是在体表形成一层阳气,保护机体,避免受到风寒等邪气的入侵。怎样才能让太阳经的阳气更强大呢?有人说多晒太阳就行,这是不对的。身体的阳气和阳光的阳气不是一回事,不能因为名字相同就认为可以互相补充。如果给予太阳经适当的刺激,它就会自强,它的功能强大正常了,体表阳气自然就充足,所以后背的拍打还可以增强我们的抵抗力。

拍打的顺序从上至下,强度以感到舒适为准。此方法需要别人协助,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可以缝制一个绿豆布袋,系上半米多长的绳子,这样就能甩到身后拍打了。

(摘自《生命时报》文/江海涛)

猜你喜欢
温煦脸盆异物感
凭眺青海湖
身如器物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红楼梦》“脸盆”考辨
借我来路星辰
冬季霾尘重 怎样才能消除喉咙异物感
咽部异物感(附406例分析)
交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