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热”凭啥横扫全球文化圈

2016-09-09 08:07
环球时报 2016-09-09
关键词:大众文化小说韩国

本报驻美国、韩国特约记者 蜀青 曾欣 ●芦笛 金惠真

近来,华语大众文化圈里的CP话题非常火。在《余罪》《琅琊榜》《盗墓笔记》等爆款小说及其改编影视剧中,男主角都被两两塑造成CP搭档。演员霍建华结婚,嘉宾胡歌却成为话题主角,只因为二人曾是荧屏好哥们。甚至连里约奥运会上的参赛选手,也逃不过“被跨国CP”的命运。事实上,大众文化圈里满眼的“基情”绝非中国独有,而是源自日本的腐女文化。这种从东瀛扩散到全世界的审美情趣,正在成为新的商业增长点。也正因为有了利益的推动,CP党才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日本,全球CP文化的孵化器

CP在英语中是coupling的缩写,也就是“配对”之意,原指文艺作品中设定的情侣角色。CP搭档既可以是异性,也可以是同性,但能够吸引粉丝尖叫的,往往是男男主角之间的“基情无限”。虽然CP这个缩写出自英文,但在这种文化现象的起源和繁荣方面,日本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日本古代社会,早已有所谓“男色文化”。日本的歌舞伎艺术以及近代文学作品中,也有“男性美”元素。而现今CP文化的流行,反映的是日本现代女性的心理诉求。日本社会学家认为,日本女性在男权社会里长期处于压抑状态。而主打男男情谊的CP审美文化,满足了一些女性(被称为腐女)欣赏男人、重塑男性角色的需求。“这种心态在过去处于隐秘状态,现在则合法和公开化了”。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宅文化”加剧了日本年轻人自我封闭的交际倾向,在情感观上更迷恋于自我感知和幻想,而不是从生活中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CP党强调CP文化并不等同于同性恋文化,而是强调感情上的浪漫主义,是一种精神互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CP文化以动漫和轻小说为载体出现。70年代末,日本发行了第一本专门刊载男男情谊的漫画杂志《COMICJUN》。大众文艺和娱乐界的CP文化由此逐渐走向公开和商业化。现在,日本的CP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领域,且声名远播海外,成为全世界CP文化的“孵化器”。由此衍生而来的耽美小说、BL(少年爱)动漫,都成为日本当代流行文化的标志之一。

在受到日本文化辐射的韩国,男男CP风劲吹影视圈,被韩国媒体称为Bromance(Brother与romance的合成词)。韩国《东亚新闻》将Bromance定义为“男人间超越普通友情的亲密感,但不是同性恋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爷们间的惺惺相惜”。目前,在综艺节目、影视剧、音乐剧等诸多韩国大众文化领域,Bromance都是负责“吸粉”的元素。2013年度高票房黑帮影片《新世界》中,李政载和黄政民的搭档组合受到热烈追捧。在TVN有线频道去年最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三是三餐》中,车胜元和柳海镇CP叫好又叫座。2015年度MBC电视台演技大赏,干脆将“最佳情侣奖”颁给了两位男演员,足见“Bromance”的受欢迎程度。韩国大众文化评论家郑德贤分析说,男女之间陈词滥调的恋爱让观众感到疲劳。相比之下,男男CP给人留下更深的回味,开辟了影视剧人物关系谱的新话题。近期,惊悚、谍战、悬疑等类型片在韩国迎来全盛时期,“Bromance”元素也更容易营造紧张代入感。

远在大洋彼岸的好莱坞

也难逃CP热的辐射。《纽约时报》早在20年前就关注到《星际迷航》电影的女粉丝,针对科克和斯波克(片中男主角)进行故事再创作,这可以说是美国CP文化的先驱了。类似的例子还包括美剧《权力的游戏》里雪诺和山姆之情,电影《X战警》中万磁王和X教授“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与日本文艺作品中“有意为之”不同,很多美国影视剧或小说里的CP人设,是被粉丝自己“额外”解读出来的。

CP元素渐成图书影视标配

“粉丝流向哪,哪里就能火”。拥有强大人气的CP文化,如今正在成为新的商业增长点。日本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CP党(作家群和读者群)。不少年轻作家将创作耽美小说或漫画作为出人头地的“突破口”。日本每年出版的相关印刷读物数以万计,其中又以面向女性读者的漫画和小说为主。日本的“腐女”主要是10岁到40岁的女性。其中,中学生、大学生以及收入较高的白领占据大多数。她们或有闲暇时间,或有稳定经济来源,消费得起“腐文化”。

东京的秋叶原是全世界“腐女宅男”眼中的圣地。当地书店和音像店辟有CP商品专区。CP题材还拓展到广播剧、舞台剧乃至真人秀领域,每年举行的文化活动非常丰富,还有媒体参与投票,选出作品里的“最佳CP”。一些商业场所也在蹭CP热,如以“男色”为主题卖点的咖啡厅、餐厅。《日本经济新闻》称,在CP商业化方面,日本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CP文化已经发展成完整的产业链,每年创造出的衍生品产值至少在数十亿日元。

互联网是CP文化传播的最佳平台。粉丝在线互动,自媒体推波助澜,都让这种流行文化的传播毫无阻力。在美国加州、马里兰州、密歇根州等地,每年都有CP文化大会。爱好者们创造出大量“同人作品”,组织线下交流。不少人看到商机,主动在文化产品中添加CP人设。比如电影《美国队长》的宣传海报,特意突出美队和冬兵正反男主角“相爱相杀”的气场。国内刑侦小说《余罪》的作者常书欣曾坦言,“现在很多作家在创作时会照顾粉丝的心情,在不影响小说结构的情况下多写一些男角色之间的互动,算是增加一点小说的趣味性吧”。

火暴之余引发舆论争议

CP党大行其道,有赞赏的声音也有反对的意见。比如国内一些网友表示不能理解梗在哪里,“只想好好看一部小说,结果网上到处在聊谁和谁配对。还有人从十几年前的《少年包青天》里硬拽出包拯和展昭的CP组合,真是醉了”。“沉迷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可能会使年轻人回避活生生的交往对象”。在韩国,不少社会学者认为CP文化导致年轻人结婚欲望下降,使该国老龄化问题 加剧。

日本民众对于CP党大多抱有“爱好自由”的中立态度,不主张加以干涉。一些年轻人表示,只要是在法律框架之内,就应当予以宽容和尊重。不过也有价值观传统的日本人持批评态度,认为CP文艺作品及其商业传播“缺乏思想价值”,而且往往打出“情色擦边球”,会诱发“网络病”等社会问题。日本的社会教育人士担忧,如果中小学生很早就接触这种“非主流感情方式”,不仅不利于社交性格的养成,还将对他们的婚恋观产生负面影响。但总体而言,CP文化在日韩等国已经具备较深厚的土壤,“不是肯定或否定的选择题,而是如何正确应对的问题”。▲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小说韩国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倾斜(小说)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