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

2016-09-10 07:22诸葛萍
时代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现状金融问题

诸葛萍

【摘要】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银行迅速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渠道。文章结合手机银行实际发展情况,从手机银行业务运行模式、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手机银行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探讨四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手机银行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手机银行 金融 现状 问题 对策

为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共享、开放、协调、创新。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技术进步带动了手机银行的发展。与以往的银行服务渠道相比,手机银行存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智能手机普及下,银行业务的处理不再受时间、人员、地点的限制,每个家庭都有可能接触到金融机构。

一、手机银行及手机银行业务运行模式

(一)手机银行

手机银行属于金融服务方式范畴,其指的是移动通讯运营商与银行金融机构联合,将移动通信任务与货币电子化有机整合,在终端——手机、平台——互联网的作用下允许客户处理相关金融业务[1]。严格意义上来讲,手机银行具备多种服务功能:投资理财、存取款、代缴费、咨询、转账汇款等,并且呈现出向非金融服务渗透趋势。

(二)手机银行业务运行模式

1.基于银行为主导。手机银行的产生是对银行机构金融服务的的创新,其需要绑定银行账户与手机号码。手机银行是银行服务的延伸,其与实物单证及现金毫无牵涉。对于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办离不开移动运营商的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移动运营商的存在,为客户享受各种银行服务提供了网络服务支持。

2.基于运营商为主导。就运营商而言,其具备开展相应手机银行业务的条件:客户信息资源、移动通讯技术、网络市场等。实践证明,移动运营商在移动支付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是资金结算后台,为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中,手机钱包的设立主体通常是第三方服务商或移动运营商。完成支付须经历两个环节。

二、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一)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手机银行业务最早于1999年推出[2]。至2004年,交行开启了具备“零服务费”、免办手续等特点的手机银行服务。据2014年统计,手机银行交易总额约为140余万亿元。此外,手机银行用户数量不断攀升,约有6.6亿人,企业客户所占比例为0.09%左右。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发展技术方面存有很多不足之处:安全风险及控制、软件配套较为匮乏、缺乏统一支付标准等。

(二)移动支付使用现状

现今,手机银行支付主要包括购物、查缴费、理财、娱乐出行等多种服务。查缴费业务主要体现于账户明细查询、账户余额查询、缴电话及水电费等。购物业务主要体现于借助手机银行平台对预购产品进行支付。理财业务主要体现于炒汇、炒股等方面。娱乐出行则是提供机票、车票、酒店等预订服务。

三、手机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风险问题

通常,手机银行安全风险问题包括法律及电子货币风险。其中,法律风险:纵观世界各国,很多国家并为建立法律制度以规范手机银行的应用。目前,现行的手机银行服务大都在法律方面极度匮乏。建立及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对手机支付来说尤为必要。手机支付属于货币电子化行为,其并不受银行主导[3]。如若非金融机构缺乏金融执业牌照,其在支付时存有不可小觑的安全风险,甚至会对和谐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二)市场供求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的电子渠道并未得到广大客户的充分利用。此外,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受到客户的质疑。从2009年手机银行相关调研报告可以得知:不论是手机银行用户,还是非手机银行用户,其皆担忧手机银行使用的安全性,约有74%的受访者表示须加强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就供给来讲,商业银行对于新业务的表现,主要从用户数量、产品服务种类、增长率等方面着手,并未对用户行为、心理、满意度、需求等进行调查、研究。商业银行在推广时,其出发点为自身利益,而非用户需求,致使供求关系失衡。

四、解决对策探讨

(一)健全合作机制

手机银行是跨行业、跨部门的一种合作服务,其对合作机制具有很高的要求。合作机制的健全,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联席(政府、监管部门)工作机制[4]。为讨论、研究、制定相关合作事宜,监管部门(银监会、人民银行、工信部)可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以深化行业、部门之间的写作,进而形成有效、固化的交流、沟通组织模式;建立反馈通道,以加强供应商及消费者之间的交互性。手机银行作为新兴事物,很多用户对其了解甚微。

(二)注重技术合作及资源共享

为达成技术合作及资源共享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内容入手:一方面,重视手机兼容性技术的研发。为从根本上统一、规范手机银行业务,监管部门可为商业银行提供手机操作系统的基础标准;另一方面,运营商须对网络资源持开放态度。不可否认,移动运营商在资源竞争方面占据着优越位置,但手机银行的发展无法脱离商业银行。基于共享手机号码之上,能够极大地提高手机银行应用的安全性。

(三)差异化定位客户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银行的服务都不可能面向全部客户,其须根据自身情况,具备相应定位的客户群。例如:招商银行对于客户的定位较高,其所推广的手机银行适用于苹果用户。网络允许状况下,用户便可通过手机下载有关应用程序,并利用账号密码登录,进而完成手机银行相关业务[5]。

(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我国手机银行业务起步较晚,技术、服务质量、安全性等还有待提高。因此,政府部门监管须严格遵循“防范风险、合理引导、积极支持”的原则。此外,手机银行须加大对自身的约束力度,以更好地预防、解决风险。商业银行方面须建立、健全风险赔付机制、创设优良的发展环境、改进及规范金融业务收费、满足市场需求等。严格规范、审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经营资质,以提高手机银行业务的安全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手机银行的蓬勃兴起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风险。因此,相关部门须采取健全合作机制、法律制度等策略,以提高手机银行应用的质量及安全性,促进手机银行健康。

参考文献

[1]袁萍萍.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D].山东大学,2013.

[2]庾力,陈继明,王瑱.中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部金融,2012,04:13-23.

[3]张梦竹.关于手机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4,27:42-43.

[4]屈胜会.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

[5]付建民.我国手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4,33:155-156.

猜你喜欢
现状金融问题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P2P金融解读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