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发行对银行的影响研究

2016-09-10 07:22安玉稳
时代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数字货币互联网金融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对金融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数字货币发行互联网将从信息传递向价值传递转变,数字货币是货币发展史上的新历程,对银行的生存发展影响意义深远,值得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数字货币 数字银行 货币发行

一、引言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金融系统会议上表态我国将争取早日推出数字货币。此语一出,数字货币以及以数字货币密切相关的区块链技术引起了学者、商家、媒体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比特币经过几轮热潮后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比特币底层技术运用的区块链技术更是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也引起了各大公司对科技发展商机的追逐。人民银行当局表示将积极吸收国内外数字货币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战略目标,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力争早日推出数字货币。

二、货币综述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实物货币阶段、称量货币阶段、纸币阶段和电子货币阶段,现将进入数字货币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在远古时期,贝壳、牛羊、粮食、布匹、毛皮、陶瓷、家畜等实物都曾经充当过货币。那时,为了交换方便临时约定一种物品为交换中的“等价物”。这种“等价物”实际上就是实物货币。实物有不便携带、质地不匀、难以分割、容易腐烂、不易储存等缺点,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由于金属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实物货币被金融货币所替代,出现了金、银、铜、铁等金属货币,这属于称量货币,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铜贝的出现,这是我国古代货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的一次重大历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全国不同形状的货币进行了统一,这确定了国家发行货币的职权,结束货币发行的不统一问题,这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杂乱形状向统一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北宋时期,造纸技术的出现,交子纸币的出现替代了金属货币,这是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又一次里程碑事件,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货币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演变,交子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它是由国家政权发行的一种有时限、有地域限制的货币。1952年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率先发行银行信用卡,标志着一种新型商品交换中介的出现,1982年,美国组建了电子资金传输系统,随后,英国、德国也相继研发了类似的系统,以银行信用卡为代表的电子货币迅速流行,成为当今的主流货币形式,电子货币是现代计算机及网络发展和金融创新的结果。电子货币是一种储存在某一介质上或存于因特网上的预存付款机制,可以以卡介质作为载体,也可以是虚拟的,电子货币同纸币一样,都是信用货币。广义的电子货币分为两类,一类是非金融机构发行的购物卡、电话卡等储值电子钱包,另一类是由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借记卡、信用卡等电子化货币凭证。数字货币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进步、经济活动的发展而演化来的,是存放在电脑终端软件和硬件之中的数字信息,它摆脱了货币实物载体的束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比特比,它与虚拟货币不相同,虚拟货币只能用真实货币购买,不能转化成真实货币,如Q币。目前,我国现钞的发行和回笼是由“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的。据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介绍,我国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应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的原则管理,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由央行来发行。本文研究是基于数字货币的发行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研究的。

三、数字货币对我国银行的影响

(一)对银行现金服务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现金业务仍然是各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服务项目,银行从事现金业务人员占到网点经营人员的一半以上,传统银行,如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事现金业务的人员比例比这还要更高。另一方面,客户到银行办理现金业务或与现金直接有关的业务人数也占到到银行办理业务人数的四分之三以上。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数字货币是包括用户身份、金额、密码、使用范围等内容数据构成的特殊信息,货币由有形变为无形,由称量货币变为一种不可称量的货币,货币的发行由机制纸币变为计算机的信息控制,是计算机的一种记账,货币发行可减少纸质材料,科技含量更高,成本更低,不需要携带,使用更方便,大大减少了银行的中介服务作用,是计算机及现代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数字货币实施后,货币运送方式从物理运送变成网络传送,货币由运送变为传送,货币传送速度快、使用方式更便捷,货币传送减少了车辆运送、货币清点和人员押运等服务环节,货币传送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没有物理运送影响大,传送成本低,效率高。货币保存由央行发行库和银行机构业务库模式变成了云计算空间货币储存方式,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不再需要大量设置现金保管库和现金管理岗位,数字货币保存更容易、成本更低。与传统纸币相比,数字货币不像纸币会磨损和损坏,不需要银行进行破币的清理、兑换和回收。由于数字货币是一种数据信息,交易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不会像纸币一样容易出现假币,不需要银行进行假币收缴,而且数字货币的使用具有可追溯和可查询的特点,交易对象清楚,资金流向明确,有据可查,假币无法进行流通,银行对洗钱防范更容易掌握,洗钱将难以藏身。

(二)对银行支付的影响

1.支付渠道增多,银行支付作用被弱化。数字货币化后,科技信息比较发达,没有了现金业务,传统银行中介地位角色大大弱化,互连网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金支付渠道增多,移运支付成为主流,金融支付脱媒,客户绕开银行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会变得更普及。传统金融机构职能被分化甚至在未来消失。资金融通不再通过银行或交易所等中介机构来完成,资金借贷双方直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和交易。

2.客户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客户交易更便捷方便。传统的银行服务方式客户存现金需在营业时间到银行的物理网点才能办理,使用数字货币只要手持移动终端,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可以支付,客户对传统银行依存度变小,自由选择性更大,客户交易更方便,交易成本更低,交易支付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银行。实施数字货币后,存折、银行卡将进入历史博物馆,各种支付渠道增多而且更智能,网络信息化程度较高,客户消费不再随身带现金,完全通过转账就可完成了支付交易,银行存折完成了传统银行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市场,虚拟银行卡与虚拟账户结合将成为支付的主要方式,人们通过虚拟银行卡即可完成吃、穿、住、用、行各种生活支付,这种虚拟银行卡比实体银行卡更方便、更安全,它具有不随身携带的方便和不可复制的技术特点。

3.银行对客户账户的竞争更激烈。账户是银行的生存保障,没有账户,银行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机构”的二元体系下的实施数字货币,客户账户对银行来说显得更重要,即使通过各类支付渠道进行的资金汇划最终还得进入银行账户,有了资金来源银行才拥有资源,银行才能进行资源运用产生新的价值,实现收入。

4.闪付成为生活交易支付的主要方式。目前在大城市使用闪付进行支付的人已越来越来多,特别是年轻一代,只要有POS机的地方,用银行卡的电子钱包通过闪付即可快速完成支付。闪付可省去刷卡输密码的繁琐,如果支付金额相同,还可省去刷卡输金额手续,是完全意义上的闪付,如:目前在一些城市,乘公交车就可以进行闪付,客户在上车时只要把签存了电子钱包的银行卡贴近POS机即可完成乘车支付交易,乘车十分方便,可省去传统乘车付现或投零币的麻烦,也可减少公交公司在零钞清点上的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

(三)对银行网点建设的影响

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化后,客户不再到银行办理存现和取现业务,银行的现金柜台将退出历史舞台,隔窗办理业务也将成为历史,银行物理实体网点大大被弱化,为降低经营成本和适应新的金融发展需要,银行将重新对网点进行设计和规化,传统银行营业网点面积将大大减少,银行服务人员及后勤人员也将减少,银行经营网点将会从现在的“高大上”向微型化、智能化、方便化转变,网点建设将会根据人们的生活需要、围绕社区服务需要而建,智能化、方便快捷、生活服务是未来银行网点建设的趋势。实施数字货币后,银行没有了现金业务,现金业务设备减少,现金清分机、验钞机将退出历史舞台,银行网点现金库、保险柜也将退出银行,银行经营设施大大减少,网点经营安全设施要求大大降低。数字货币后,银行没有了现金业务,银行为了降低经营成本,网点将会由现在通行的临街一楼向高楼迁移,网点将会从现在的集中于商业街向居民生活区分流迁移。数字货币后,银行服务将发生根本性变化,银行服务将由现在的集中服务变为分散化服务,银行营业厅不再是为客户服务的主要地点,银行服务不再受时间、地域的影响和限制,服务方式更加分散化,银行服务将由线下服务逐步转移到以线上移动服务为主,线下服务为辅的一种全场景银行服务模式。银行没有了现金业务,自助银行服务设备及功能也将发生改变,自助银行机的存款、取款设备消失,自助机生活消费功能将更丰富和便捷,自助银行机设备体积将会更小,甚至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不断完善自助银行网点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四)对银行从业人员的影响

实施数据货币后,没有了现金业务,传统银行部分岗位将消失,银行经营不再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传统银行得面临减员的压力。

1.现金柜员消失。目前现金柜员还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人员,占银行从业人员比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纸币现金的退出,银行现金服务柜员也将不复存在。

2.现金出纳员消失。银行营业网点除一些偏远地区或中小金融机构柜台业务实行的还是比较传统的现金、记账复核制记账外,各大商业银行现金柜台服务采用的都是综合柜员制记账付现方法,柜面业务虽没有专门的现金出纳员,但是银行为了保障前台柜面现金服务,各银行后台都设有现金出纳员,实施数字货币后,现金出纳员也将“下岗”或转岗。

3.后勤人员大大减少。银行现金业务服务后台有一大群后勤人员为现金服务提供运行保障,这些人员主要包括现金管库人员、守库人员、运钞驾驶员、押钞人员、大厅安保人员。数字货币化后,没有纸币现金,这些人员也将转岗。数字货币后,银行服务将转型,转型后将产生一些新的银行岗位,理财服务、科技金融、生活服务等金融服务需求将增加,这方面的人员将得到加强。

(五)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1.银行经营方式发生改变。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分布在营业网点,网点建设是实现银行规模经营的途径,资金利差是实现银行收入的主要方式,数字货币将导致银行经营方式产生根本性变化,实体网点不再是银行实现规模经济的途径,银行收入结构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移动终端服务成为银行服务的重点,中间业务、网贷业务将成为银行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

2.银行服务方式发生改变。移动金融是实施数据货币后银行开展服务的主要方式,银行APP将成为服务客户的新手段,银行将具有共同生活背景、共同投资需求的用户组建一个金融社区,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如:通过银行的APP可进行水费、电费、电视费、物业费的缴纳,通过APP可进行小额贷款,通过APP可进行投资理财,通过APP可进行购机票、购电影票等。总之,未来围绕客户生活开展银行服务将成为银行新的服务重点。网络银行将成为银行新的信贷服务方式,客户与银行面对面的服务大大减少,客户的信贷需求将通过网络解决,银行也将通过网络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资金供应,银行会通过客户消费行为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据调查,网络银行的经营成本仅占其经营收入的15%至20%,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总收入的60%,网络银行业务成本低,优势显著,对传统银行经营挑战大。实施数字货币,银行要生存发展必须加强与各界的合作,跨界合作是银行实现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是开展银行服务的切入点。

3.对银行创新的影响。数字货币化后,不使用现金,银行最具优势的吸储职能被“革命”了,银行客户将被分流甚至是瓦解,如果不对传统银行进行服务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引进,那银行必定无路可走,最后变成新世纪消失的“恐龙”。

4.对银行客户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年轻一代越来越习惯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消费,现金使用越来越少,这对传统银行经营服务影响较大,传统银行客户市场占有率逐步变小,年轻一代成为银行争夺的重点客户。

四、数字货币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对金融业态提出了新的挑战,银行将向银行卡虚拟化、网点虚拟化方向发展,银行将是数字化银行,开展数字货币服务,随着人们对区块链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字货币的终极目标是颠覆现行传统金融交易模式,去中心化,交易实现点对点服务,独立的金融个体形成,每个用户都将会成为一个单独的银行,最终实现“人人皆是银行”的金融模式。

五、结语

顺势而生,逆势而亡,规律不能改变,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银行要充分利用资金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突破传统经营理念,开展科技创新,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不断适应互联网发展要求,获得新的客源,只有充分发挥科技水平,掌握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才能适应银行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友.数字银行[M].新世界出版社,2015.

[2]邓迪.数字货币的前奏[J].金融博览,2016(3).

作者简介:安玉稳(1975-),男,彝族,云南沾益县人,经济学士,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猜你喜欢
数字货币互联网金融
数字货币的国际监管经验与启示
英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框架及其启示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