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奈《经济表》研究方法研究

2016-09-10 07:22周一鸣李长春
时代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研究方法

周一鸣 李长春

【摘要】魁奈在《经济表》中使用了抽象分析、总量分析、计量分析、实证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提出了今天的经济学家还在追寻的种种问题,但这也导致魁奈“经济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粗糙。

【关键词】经济表 古典经济学 研究方法

一、魁奈《经济表》的研究方法

社会再生产理论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们开创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这以“经济表”为代表。有学者指出,《经济表》是一种研究方法和经济模型,而不应当简单视为一部经济学著作{1}。这不无道理。魁奈及其创立的重农主义学说,较之先前的各种思想家及其学说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在于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位德国学者指出,“我们如不惮烦,在魁奈的著作中分别出真正出于他个人心得的部分,就可看出主要就是他的方法,他使用这种方法,把他所有的知识材料,建成一个在数理上非常明晰的系统。”{2}马克思和熊彼特也都持有同样的观点,以至于他们分别在《资本论》、《经济分析史》著作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魁奈《经济表》的方法。

第一,建立“经济表”的第一步便是抽象,因而抽象的研究方法在魁奈“经济表”的研究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再生产理论就是要研究符合自然法则的支出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但是,这些支出正如自然界的力量是相互作用、相互支配和相互适应的,所以其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必须采用抽象的方法。他说:“只有采用简化的方法,追寻事物的自然关系,从原因到结果,并且暂不考虑政府不适当干预的结果,才能达到目的……。首先应当了解再生产肌体的进程。这就需要解剖它,用解剖学家确立的组织法来说明再生产一切部分相互作用,说明它们的相互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3}抽象的研究方法贯穿了魁奈研究社会再生产理论,分析宏观经济的整个进程。魁奈首先将社会无数单个经济主体抽象和综合为三大阶级,接着为了研究支出与再生产产量和财富的关系,通过“以货币表示的价格”作为统一的单位计量支出、产量,从而将单个资本、单个产量、单个收入、单个支出等,统一为社会总量意义上的总资本、总产量、总收入和总支出。在研究再生产类型的顺序上,魁奈先是假定价格、对外贸易、税收以及政府干预等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了简单再生产,再逐步将这些因素引入经济表,研究了扩大的或缩小的再生产。

第二,研究对象决定了总量研究方法的必要性,而抽象的研究方法也为总量的研究方法开辟了道路。魁奈认为,“在自然界,一切都只是通过相互作用而存在的。有人说,各种力量都处在相互斗争状态中;但是,相反,它们是彼此支持和相互作用的。”{4}所以,一切经济现象之间充满着广泛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表”本身要考察的是支出与产量的关系,但是这些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以至于“自然会导致分析经营资金、产品、收入、人口、通过费用而得到报酬、收入的使用以及所有这些动力的经济作用。”{5}如此之多经济因素,这些相互依存、联系和作用,决定着经济体或经济系统的产量和价格。所以,魁奈认为,必须从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从单个经济主体来考察再生产,不能将单个经济主体作为考察对象,必须从总量的角度将单个经济主体综合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第三,《经济表》中总量研究方法也为数学在经济研究中的使用即计量经济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其实,魁奈的原意是想用实证数据的计算来说明用抽象的方法研究社会再生产是可行的,他说:“各阶级之间的这种交易过程及其基本条件,绝不是假设的。任何想对它予以思考的人都会看出,它是对自然状况的真实复制。”{6}为了证明这一方法在理论研究上的适用性以及运用这一方法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魁奈在《农业哲学》等著作中根据法国当时真实的土地、人口、产量、价格等数据用计量和统计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支出、产量、人口等因素与社会再生产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经济表的可靠性。事实上,魁奈用计量的研究方法本身也将他的“宏观观念”统一于用简单数学明了的数学公式和几何图示之中:“魁奈的思想有二重性质。一方面反映当时的客观的重视数学的心理,一方面又企图表现事物的全体。他的企图把天道和人道合而为一,把作为正道的,或如中国人称为世道的自然秩序,和实际的秩序合而为一(这一方面,中国也许提供了最宏伟的实现这个目的的实例),都是出于想得出一个可就明世界的踪合一切的数学公式;同时对于商现实求得一个综合一切的看法。”{7}魁奈特别重视这一研究方法的,在研究间接税时,魁奈说:“解释每一种间接税的后果,都需要基于真实资料认真地作出具体的计算。”{8}

第四,实证的研究方法是魁奈的研究方法的又一重要特点。“魁奈在气质上以及在职业上,都是一个医生;这一点,就是说他认为活生生的现例比历史的回忆更具说服的力量。”{9}魁奈整个《经济表》研究中都以实际为基础,特别是在《农业哲学》中,魁奈首先以实证的方法研究“支出”与再生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阐明社会财富的增加必须增加农业支出,而这又需要在价格、税收、对外贸易等政策领域作出合理的调整,以扩大支出,扩大社会再生产。尔后,魁奈又用英国作为活生生的例子来说明他的政策主张的正确性,这些都是经验实证方法在经济表中的运用。

第五,均衡分析也经济表中的一个重要分析方法。从经济学起源到魁奈之前,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以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局部均衡为主,即使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依然没有提上经济学研究对象,并运用这一方法。魁奈却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创了宏观均衡分析的先河。魁奈本身就是自然哲学观的追随者,在他看来:“在自然界,一切都只是通过相互作用而存在的。有人说,各种力量都处在相互斗争状态中;但是,相反,它们是彼此支持和相互作用的。”{10}所以,一切经济现象之间充满着广泛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表本身要考察的是支出与产量的关系,但是这些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以至于“自然会导致分析经营资金、产品、收入、人口、通过费用而得到报酬、收入的使用以及所有这些动力的经济作用。”{11}如此之多经济因素,这些相互依存、联系和作用,决定着经济体或经济系统的产量和价格。

二、对《经济表》研究方法的评论

魁奈用“经济表”这种如此简单的方法,提出了今天的经济学家还在追寻的种种问题: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划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经济主体的分类,正是今天人口统计学家和经济统计学家在通常统计中遇到的那种经济群体的图景,例如把人口分别“归属”于农业、矿业或制造工业这几类。”{12}而经济表中所提出一般均衡或宏观总量均衡正是后来瓦尔拉和凯恩斯主义者所致力于的领域。我们也可以在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中看到魁奈“经济表”的数量分析影子。正是由于这种简单的分析方法成就了魁奈,它帮助魁奈“说明重农学派对一国总财富的生产和流通的观念。”{13}对此,马克思评论道:“魁奈的《经济表》就是要通过图解来清楚地说明:一个国家(实际上就是法国)每年的总产品,怎样在这三个阶级之间流通,怎样为每年的再生产服务。”{14}

但这也导致魁奈“经济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粗糙,“这就是为什么它最后退出了比赛,以及为什么经济分析在历史上沿着另一条路线向前发展的原因。”{15}但更重要的是,这导致了魁奈“经济表”晦涩难懂,以至于“对整个现代经济学来说,仍然是不可解的斯芬克斯之谜”{16},“对于这个谜,以前的政治经济学批评家和历史家绞尽脑汁而毫无结果。”{17}斯密就认为:“只有‘首先准确地研究魁奈所特有的指导概念,才能确定生产和分配的关系的这一经济图表对魁奈本人具有什么意义’”{18}因为斯密等经济学家没有理解魁奈“经济表”,导致他们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魁奈的经济学说,而马克思是唯一给予魁奈以正确评价的第一流经济学家。”{19}马克思自己说明了他研究魁奈“经济表”的初衷。由于到现在为止对这些概念(指斯密所说的“特有的指导概念”——引者注)总是带着“动摇的不确定性”来说明,而且甚至亚当·斯密也‘不能认识它们的本质的特征’,所以上述研究就更加需要了。”{20}基于此,马克思在那里用及其简单而精炼的语言对魁奈做了诠释,由此揭开了“斯芬克斯之谜”。

注释

{1}于洪波.《魁奈经济表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198。

{2}(德)利奇温,朱杰勤译.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一版,93。

{3}魁奈,晏智杰译.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2006年第一版,244。

{4}魁奈.晏智杰译.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北京:2006年第一版,244。

{5}魁奈.晏智杰译.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北京:2006年第一版,245。

{6}魁奈.晏智杰译.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2006年第一版,351-352。

{7}[德]利奇温,朱杰勤译.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一版,92。

{8}魁奈.晏智杰译.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2006年第一版,405。

{9}(德)利奇温,朱杰勤译.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一版,91。

{10}魁奈.晏智杰译.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2006年第一版,405。

{11}魁奈.晏智杰译.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2006年第一版,244。

{12}魁奈.晏智杰译,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2006年第一版,245。

{13}[美]熊彼特,朱泱,孙鸿敬等译.《经济分析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一版,第187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66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69页。

{16}[美]熊彼特,朱泱,孙鸿敬等译.《经济分析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一版,第189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7-18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66页。

{19}[美]熊彼特,朱泱,孙鸿敬等译.《经济分析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一版,第187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66页。

参考文献

[1]于洪波.《魁奈经济表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2](德)利奇温,朱杰勤译.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3]魁奈.晏智杰译.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2006.

[4][美]熊彼特,朱泱,孙鸿敬等译.《经济分析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作者简介:周一鸣,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2012级本科生;李长春,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讲师,博士,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研究方法
浅谈数学学习情感评价的研究方法
浅析开放经济环境下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
新形势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