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林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6-09-10 07:22左明
时代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普洱林业资源

左明

普洱地处祖国西南部,全市森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林业用地广阔、是云南省第二大林业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林业资源优势。2014年末,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917.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3.9%,居全省之冠;森林覆盖率达68.7%,活立木总蓄积量2.7亿立方米,是云南省最大的林产工业基地,国家级现代林业开发区。普洱被称为“绿海明珠”、“天然养吧”,辖内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6个,其中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保护区总面积达213.6万亩。普洱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5-20℃,四季温差较小,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林产资源。

“十二五”期间,普洱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顺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管理,着力推进“森林普洱”建设,把发展林产业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把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建立林业生态经济林等林业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退更还林”、“低效林改造”、“农村能源建设”、“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试点”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400多万亩,其中新发展本木油料林75万亩,珍贵树种1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4500多万株,完成封山育林50多万亩,完成森林抚育为主的低效林改造207.3万亩。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的林下经济经营利用林地面积达452万亩,实现产值75.3亿元;2011~2014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524.45亿元。1995年省政府确定为“云南省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1996年被国家列为“全国森林分类经营示范区”;1999年市委、政府提出了建设现代林业开发区“一大屏障、两大基地”的战略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引,把普洱建设成为云南最大的商品用材林基地,成为最大的林产工业基地和林产工业强市;2013年经国家发改委同意,普洱市成为全国唯一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2015年普洱市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普洱市建设现代林产业基地,发展林业资源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普洱市林业企业对优势资源产品的生产还处于初级产品加工水平,在产品深加工和附加值发展方面还有待开发

从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林生产来看,对林产品生产利用还处于本地的自产自足状态,深加工、创品牌的企业较少,林产品效益没能充分体现,大部分林木生产企业主要以原木出产和部份初级加工产品,虽然产品输出量逐年增加,但没有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林产品的生产加工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优势资源难以合理利用,林业木材利用率低,生产技术落后,林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辖内林产品加工企业大部分规模小,产品种类少,结构单一,发展缓慢,经济效益较低,专业化技术程度落后,资金投入不足,难于保证优势资源产品的深加工和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三)部分林产业还忽视了优势资源基地建设和科学培育新品种生产的发展

在加大林产品产业化规模生产的同时,由于早期种植建设不够,难免出现资源短缺的现象。

(四)普洱地处少、边、山地区,全市所有县(区)都是滇西边境片区县,全市有8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状况不平衡,林区资源很难得到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制约了林业资源产业化的发展

二、发展思路及建议

(一)加强现代林产业基地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以建成全省最大的商品林基地、全国重要林浆纸基地和珍贵用材林基地为目标,以林化为龙头,林浆纸纤、林板为两翼,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加强木本油料基地和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做大做强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林板家具一体化产业集群。建立和完善林业“龙头”产业和林木良种基地培植,以协调林产品生产、销售与服务互利的机制,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林产品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组合,以达到优势资源产业化的高效利用。另外,注重绿色生态建设,既要顾及当前利益,又要考虑后代人的生存环境,不能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作为代价,盲目开发,破坏生态环境。正确处理好发展林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化利用,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切实保护利用好林业资源,严格执行国家林业政策,继续做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依法治林,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二)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加大林业资源产业化调整,通过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和以市场为导向,以税收、财政、金融等为手段的各种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对林业支持和保护的政策,逐步形成由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机制运行的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经营体制,促进林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不砍树也致富”的目标,突出生态化,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对现代茶园和咖啡园实施生态改造,套种香樟、樱桃、澳洲坚果等树种,让茶叶、咖啡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同时,推广在林下种植茶树,培养乔木茶,提升茶叶品质。另外,以养殖野猪、竹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品种,培育林下养殖业,以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糯扎渡库区周围森林观光旅游、澜沧景迈万亩千年古茶园等为主要景点发展林下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为主题的林下经济。

(三)加速林业科技创新与林业科技进步

根据国际林业科技发展状态,积极引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林业信息工程技术,推进林业信息技术的标准化、系列化、实用化和网络化,提高先进技术使用的普及率,提高林业生产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大力发展林业的生物工程技术,使其逐步实现产业自动化生产,积极研究和开发林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建立技术高度密集的工业化、自动化的深加工体系和集林木种植、加工、销售全面的信息管理体系,使林业产品在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应。

(四)加强与周过国家的林业经济贸易,提高林业产品价值和利用率

充分利用我市地处边境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林产品边境贸易,通过横向联系,加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促进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建立生产、加工、出口一条龙的合作经营体系。将外贸发展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并建立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用活放宽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和贸易。

(五)提高林业产品质量,实施优质品牌战略

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生产出新品种、新用途的优势资源产品,使产品增值。并做好优质产品的宣传,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积极推进第二产业建设,建设以木材造纸和人造板工业为主体的林产化学工业体系。发展以人造板和高档家具生产为重点的木材加工工业。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木,以树木的叶、花、枝、果、根、皮、液等为原料的多种经济林产品加工工业,特别是茶叶、紫胶、香料、油料、药材、饲料、栲胶、咖啡、食品罐头、饮料、松香、松节油等方面的加工利用。并结合普洱边疆多民族的特点,积极发展林业特色旅游经济,集林业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以充分利用好林业资源。

(六)加大林产资金投入

多方筹措资金,引进外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支持,加快发展普洱林业资源产业化。树立“凡是非公国有经济能够经营而且能够经营得好的项目,都有应优先非国有经济”的新观念,实行经营者自愿并公正、公平和公开竞争的政策导向,继续鼓励和支持非国有经营者发展林业生产经营。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从根本上带动普洱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的脱贫攻坚任务。

猜你喜欢
普洱林业资源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land produces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