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6-09-10 22:11周启文
时代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改进措施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摘要】本文阐述了改进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工作的意义,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从提升财务人员岗位能力素质、完善会计人员体制机制、强化财务监督审查管理、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县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措施建议,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改进措施

笔者多年工作于县水利电力局会计岗位,从以此类似的县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来看,因事业单位自身极强的计划性和政策性,加之自身是政府各项职能履行的重要组成,因此,必须对会计核算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才能为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内部条件,同时,这与当前日益严格的审计大环境也是相符合的。

一、改进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工作的意义

当前,县级事业单位的工作环境愈加复杂,自身承担任务也日益繁重,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事业单位的期求也不断提升。为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使本单位财务管理运转更为科学高效,各事业单位就必须对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不断提升改进,只有这样,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才能不断提高,单位也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县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探析

(一)资产管理观念落后

资产管理观念理念的落后是不少县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突出存在的一个问题。个别单位,或为个人或为单位利益,将部分收入隐匿不报,原本应在未来使用的预算资金却实行挂账处理。或者,有的单位利用自身手中权力代为收缴一些资金,却不进行解交,部分应付款项却演变成长期引流资金,进而转变成单位自身的“小金库”甚至是领导的“专项使用资金”。2015年,河北省纪委整治“小官巨腐”问题,纪律处分县处级干部就达794人,这与县级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落后是不无关系的。

(二)会计核算方式存缺陷

相关规定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采取借记核算方式,但在具体实际工作中,收付实现却是很多事业单位惯常采取的一种常用方式。这导致利息难以及时进行预算核算,收入支出也不能提前明确。并且,基建与财务会计又相互间独立,二者间未有效形成制约体制,单位自身是会计主体,使得财务报表未能准确反映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导致基建财务失去本身地位。此外,会计内部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问题频发,或者因形同虚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却没有发挥其应用的作用。2015年8月中纪委通报,原北京昌平马池口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佩山多年私自挪用公款共计8.21亿元,就是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缺失所导致。

(三)收付实现存有难度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核心就是收付实现与权责发生,这也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收付实现下,本期全部现金支出成为本期基本耗费,本期全部现金成为本期基本收入。但由于社会经济环境节奏逐步加快,不少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环境较为复杂,收付实现就很难有效迅速完成。因为,收付实现要求事业单位自身现金支出必须是会计核算支出,全部收入必须是核算收入,收支极不相配现象就愈加凸显出来,影响了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的稳步推进,困扰着会计核算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改进县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措施建议

(一)提升财务人员岗位能力素质

财务人员岗位能力素质欠佳是导致县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效果难以提升的一个因素。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提升会计人员的基本能力素质,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好职业岗位培训。由于部分人员并不是财务科班出身,不少是从其他岗位转岗而来,财会知识掌握还不是非常熟练,导致业务工作开展难以顺畅高效。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业务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同会计核算工作相关的各项基本技能,逐步成为会计领域的“行家里手”。如2015年初,上海举办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就是提高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素质的很好尝试。另外,事业单位在人员配备时,应提早储备财会方面的人力资源,保持好工作的延续性。应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逐步引进那些业务素质强、工作能力高、业内评价好的优秀财务人员担负县级事业单位会计岗位,要逐步探索不同单位间会计人员的换岗锻炼,同时解决好会计人员的晋职发展问题,防止出现部分人员长期处于同一岗位而发生监守自盗的问题。另外,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会计人员能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资金安全运营对事业单位有效运转的地位,这也是杜绝防止腐败问题发生的有效手段。

(二)完善会计人员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不健全是不少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的一个通病,表现为会计人员的随意指派、会计工作的任意安排、财务管理的任性混乱。必须确保会计人员定岗定位,严禁身兼数职问题发生,使会计人员能够有充分时间精力处理好自身工作。并且,这种同其它工作相剥离,还能使会计人员更好的保持工作上的独立性,防止一些问题发生,并能更好的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监督审查。另外,还应大力提倡会计核算工作透明化,定期向单位及社会公开公布自身核算信息,用监督的力量促使自身工作更好提升,如北京市去年就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全公开,将全市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财务报告、收支状况等公布于社会大众面前。还应大力加强法律制度层面上的建设,使会计核算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尽量减少各种工作漏洞,防止部分人员“钻空子”发生。县级事业单位主官必须是单位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会计核算工作情况必须要纳入单位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中,推动对会计工作的“日报告、周检查、月评比”,以扎实有效的制度保障,推动单位会计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三)强化财务监督审查管理

财务监督审查管理是会计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机制,是促使会计核算工作廉洁高效的外在手段。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相关财务科室监督审查,事业单位也要自觉配合接受上级监督监管。除必要的定期审查外,还应大力提倡随机式、突击式的审查监督,着重清查辖区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一起通报纠治一起,用纪律的力量筑牢会计工作的防线底线。并且,监督审查管理如果落实到位,也能提高各级对会计核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减少工作上的失误错误。按照财政系统和法律法规相关要求,逐步理顺相关管理制度,如财务处理程序、岗位制度职责、财务收支审批、财务会计分析、原始记录管理、内部稽核机制等,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人监管,后期一旦查到问题可以定人定责、迅速整改。

(四)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当前,县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制度下,无法对上下级间财务关系工作进行准确的核算。所以,必须探索制定合理科学经费支出规范,捋顺财务使用模式体制,改变过去那种混乱无序状态。另外,权责发生机制也应予以重视,会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加大执纪监督力度,提高会计人员违法违规成本,更好震慑部分别有用心人员违规问题发生。成本水平高低制约着单位的自身盈利能力,财务部门在掌握信息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特殊优势,财会人员应科学运用成本核算方法,实时检查项目初始到最终实施完成的各个环节,从而有效减少资金浪费。财务部门应发挥对成本管理的超前管理控制,虽然县级事业单位不过多考虑盈利,但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也是事关资金投资效益的必要抓手。此外,也有益于上级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收益水平和经营状况进行考评,推动部分有条件的事业单位逐步走向市场,这是我国政体改革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2015年10月,财政部颁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这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势必推动相关工作迎来重要转型。

四、结语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进入深水期,社会经济各个方面正经历着深刻变化。作为直接面向基层群众,承担着大量业务性工作的县级事业单位来说,必须认识到改革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意义,紧盯财务管理发展的前沿脉搏,破除旧有思维方式的限制,才能确保自身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桂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分析[J].新经济.2016.01.

[2]杨忠民.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5.10.

[3]李雪芳.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11.

作者简介:周启文(1964-),男,汉族,广西桂林资源人,现任职于广西桂林市龙胜县水利电力局,研究方向:企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

猜你喜欢
改进措施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