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衡量、分布与防范

2016-09-10 22:11陈赟
时代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债务政府

陈赟

【摘要】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为加快地区经济增长,往往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活动,这就使得地方建设性资金需求不断增加,但地方财力又无法满足这一资金需求,致使地方政府因大量举债而形成债务风险。本文就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衡量标准、分布情况以及防范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有效避免政府债务风险带来的损伤,促进我国各地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路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 衡量 分布 防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地方的政府由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过度举债、随意举债等原因,导致地方政府存在严重的债务风险,不仅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也直接影响和干扰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持续性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安定和谐。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必须要加强对政府债务风险的警惕和重视,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现本文简要分析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衡量及分布情况,并研究和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以期更好的减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生,确保地方经济的平稳、良性、可持续性建设发展。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衡量及分布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衡量

结合世界各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管理情况,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衡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具体包括:

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衡量指标。一般而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债务率、负债率、偿债率、新增债务率、资产负债率、利息支出率、担保债务比重以及债务依存度等。具体指的是:

第一,债务率,指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偿债需求进行满足的能力。

第二,负债率,指地方政府的负债风险程度以及地方整体经济对其债务的承载水平。其数值越大则表明政府风险度越高。

第三,偿债率,指地方政府用于债务偿还的财政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

第四,新增债务率,指地方政府新增财政收入对当期新增债务的满足能力;

第五,资产负债率,指地方政府的总体债务风险情况以及资产负债结构情况;

第六,利息支出率,指地方政府利用当期财政收入进行债务利息偿还的情况;

第七,担保债务比重,指地方政府对风险的担保能力;

第八,债务依存度,指地方政府当年的财政支出对其借债的依赖程度;

2.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警戒线。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特殊,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的出现时间较短,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债务风险警戒线。通过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警戒线大体可以参考如下标准,具体为:

第一,债务率警戒线,即对地方政府中长期债务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通常指标超过80%时,则表明该地区政府债务风险处于警戒水平;

第二,负债率警戒线,即对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情况进行评估,通常指标超过30%时,则表明该地区政府债务风险处于警戒水平;

第三,担保债务比重警戒线,即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患进行评估,通常指标超过80%时,则表明该地区政府债务风险处于警戒水平;

第四,利息支出率警戒线,即对地方政府财务资金的流动性进行评估,通常指标超过40%时,则表明该地区政府债务风险处于警戒水平。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分布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布极为不均衡,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那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同融资平台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省市地区。具体表现在:

第一,从债务率看,其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主要包括吉林、浙江、河北、四川、江西、安徽、西藏以及河南等;

第二,从负债率看,其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主要包括辽宁、内蒙古、江西、宁夏、云南、吉林、西藏、安徽、贵州等;

第三,从担保债务比重看,其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主要包括有吉林、江西、安徽、福建、云南、四川、贵州等;

第四,从利息支出率看,其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主要包括有河南、西藏、贵州、吉林、浙江、四川等。

二、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面对我国日渐加重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国家以及各地政府必须要加强重视,提高对债务风险的防范处理,从而有效减少债务风险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有:

(一)加强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

国家要加紧对地方政府债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尤其是执法监督方面的制度规定,明确地方政府借债以及还债的条件、范围、数额、使用等标准,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操作的合理规范和控制,健全地方政府在业绩考核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地方政府借债审核批准制度,从而有效提高对地方政府借债行为的规范,遏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随意借债等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地方政府偿债基金机制的构建

国家要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地方政府偿债基金机制,在地方政府每年的财政结余以及债务项目收益中提取出一部分作为偿债基金,并按照固定金额进行提取偿债,从而有效提高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以及对债务风险的抵御能力,避免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进而有效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性和偿债可持续性。

(三)严格控制地方债务规模

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大力压缩新增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规模,控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而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有效避免因“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项目的出现而造成过度举债行为。同时积极通过债券置换的方式,将高成本的存量债务置换成期限长、成本低的政府债券,从而有效控制债务规模的快速增长。

(四)不断创新投融资机制,优化债务结构,控制融资成本

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要加快推进国有公司实体化改革,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公司活力,积极推进企业债、公司债等直接融资,同时与政策性银行合作,努力做成一批成本低、额度大、期限长的融资项目,从而不断优化债务结构,切实控制融资成本。并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积极推进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切实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

三、结语

债务风险对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开展以及该地区经济的良性、持续发展等均具有严重的危害,因此,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提高对债务风险的警惕和重视,加强对立法制度的补充和完善,积极构建地方政府偿债基金机制,加强监督控制力度,敦促地方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从而更好的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顺利、稳健、持久、健康。

参考文献

[1]巩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对策研究[J].绿色财会,2014(04):44-46.

[2]杨林,侯欢.财政分权视阈下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14(09):74-80.

[3]于海峰,崔迪.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10(06):56-59.

[4]郑旭,张琴.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防范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5(01):103-109.

[5]张同功.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防范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9):134-143.

猜你喜欢
债务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
完形填空三则